词条 | 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比较研究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装: 214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32 ISBN: 9787811133653 商品描述内容简介《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比较研究》主要内容:通过对中西情节剧电影的历史发展、文化意义、创作观念、叙事传统、审美表现等方面的比较,描述中西情节剧电影创作的演变轨迹,分析中西情节剧电影各自的艺术特色,探讨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编辑推荐《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比较研究》在同类研究作品中脱颖而出,不只是因为它对中西情节剧电影进行比较研究的集中性、系统性、完整性,更是因为它在研究方法上的不拘一格。它既是“平行式”的研究,又结合了“影响研究”。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将这种研究放在一个更广泛、更久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中来进行,就中西情节剧电影的历史发展、文化意义、创作观念、叙事传统、审美表现作全方位的比较,这就使得其研究更具学术性,更有说服力,显示出高等院校影视研究的学院风格。 作者简介何春耕,湖南省永兴县人,电影学博士。现为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已经出版的专著有《影视理论与批评》、《综艺大本营》、《快乐大本营——<娱乐模式>》(与人合著)等,出版译著有《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与人合译)《埃利森传:我打造了甲骨文帝国》等。 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中西情节剧电影概念 一、中西情节剧电影概念 二、中西情节剧电影特性 三、中西情节剧电影现象 第二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的地位与影响 一、在中西电影发展历史上占有主导地位 二、在美学形态上形成了主流的电影样式 三、在电影研究中建构了重要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研究的价值 一、在理论研究上具有借鉴意义 二、在电影创作上提供有益经验 第二章 形态史/社会史:中西情节剧电影历史发展比较 第一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语境 一、西方情节剧电影兴起的文化/艺术渊源 二、中国情节剧电影对中外文化/艺术的借鉴 第二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20世纪10-20年代:萌芽与成型 二、20世纪30-40年代:成熟与繁荣 三、20世纪50-80年代:变化与发展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型与融合 第三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历史演变特点的异同 一、类型形态:与叙事艺术样式具有密切关系 二、文化功能:商业性/娱乐性和社会性/大众性 三、审美表现:二元对立的道德化/符号化 第三章 传统性/现代性:中西情节剧电影文化意义比较 第一节 伦理情感倾向具有的文化功能的差别 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与时代精神的反映 二、西方资产阶级家庭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表述 第二节 大众审美意识表现的文化内涵的变化 一、西方情节剧电影现代审美意识的丰富性 二、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审美意识的融合性 第三节 家庭伦理价值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 一、审美视角:以家庭矛盾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二、价值取向:整体性/个体性的伦理道德观 第四章 重审美/重教化:中西情节剧电影创作观念比较 第一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创作的功能观念 一、情感宣泄:西方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功能特征 二、寓教于乐: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社会功能特征 第二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创作的审美观念 一、戏剧性效果:西方情节剧电影的审美标准 二、“影戏”美学: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审美表征 第三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创作的接受观念 一、审美愉悦:西方情节剧电影对观众情趣的重视 二、雅俗共赏: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审美接受目的 第五章 逻辑性/真实性:中西情节剧电影叙事传统比较 第一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叙事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一、从传统走向现代:中西情节剧电影叙事传统的历史进程 二、叙事艺术的融合: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与中西文化影响 第二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叙事特征比较 一、梦幻性/娱乐化:西方情节剧电影叙事的逻辑性 二、写实性/通俗化: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叙事的真实性 第三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叙事艺术的价值 一、西方情节剧电影叙事风格的多重启示 二、推动中国情节剧电影叙事方式的创新 第六章 大众化/类型化: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审美表现比较 第一节 家庭真情与社会激情的伦理化审美情感 一、西方情节剧电影中的家庭真情与时代精神 二、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中的传统伦理与社会激情 第二节 外在结构与心理冲突的戏剧化叙事方式 一、外在结构与心理冲突并重的叙事策略 二、从重情节结构到重心理揭示的叙事转型 第三节 道德喻示与复杂人性的类型化人物形象 一、突出复杂人性的多重人物性格 二、塑造道德化的类型人物形象 第四节 现实认同与梦幻强化的蒙太奇视听手段 一、制造梦幻想象与简练而明快的视听风格 二、体现现实认同与完整而透明的视听效果 第七章 多样化/个性化:中西情节剧电影优秀影片艺术特征比较 第一节 中西史诗情节剧电影形态的艺术典范——《乱世佳人》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比较 一、“历史故事”与“现实故事”的不同叙述视角 二、西方英雄传奇与东方家国故事的中西文化表征 三、中西传统情节剧电影形态民族化的艺术典范 第二节 中西社会情节剧电影内涵的审美表现——《天云山传奇》与《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比较 一、人物命运与历史悲剧的结合 二、独特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 三、传统与现代叙述手法的交融 第三节 中西家庭情节剧伦理镜像的艺术转换与整合——《美国丽人》与《过年回家》比较 一、家庭图景:平民化/生活化的人生写照 二、生命喻像:被悬置/被遮蔽的灵魂期盼 三、审美境界:戏剧性/纪实性的艺术整合 第四节 后现代情节剧电影折射的文化神话与美学追求——《喜宴》与《远离天堂》比较 一、《喜宴》:中西伦理文化的交融与变奏 二、《远离天堂》:西方后现代文化精神的多重折射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中西情节剧电影的地位与影响 一、在中西电影发展历史上占有主导地位 如果说中西电影艺术发展史好比是一个竞秀争奇的山系,那么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情节剧电影类型和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类型分别是中西电影艺术的主流样式,两者成为这一山系里遥遥相对、耸然并峙的双峰。这两者无论是在故事内容、叙述结构或审美风格等方面,既有借鉴与融合的一面,也有鲜明区别与对照的一面。如果从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角度,整体探讨这两者在审美追求方面的异同,那么,不仅可以欣赏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而且可以领悟不同民族文化精神和社会特征的真谛。 西方情节剧电影,尤其是美国好莱坞情节剧电影无论是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或是在世界电影史上都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以历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历届法国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以及其他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电影节的获奖情况为衡量标准,那么,西方情节剧电影类型的影片几乎占了这些重要奖项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电影产生以来各个时代的电影文化与艺术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例如,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小妇人》(1933)、《大饭店》(1932)、《乱世佳人》(1939)、《蝴蝶梦》(1940)、《卡萨布兰卡》(1942)、《相见恨晚》(1946)等,20世纪50~80年代的《彗星美人》(1950)、《西区故事》(1961)、《克莱默夫妇》(1979)、《铁皮鼓》(1979)、《普通人》(1980)、《母女情深》(1983)等,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辛德勒名单》(1993)、《阿甘正传》(1994)、《英国病人》(1996)等。 中国情节剧电影的优劣虽然不能完全按照在国外电影节上获奖的多少来衡量,但是,郑正秋、蔡楚生和谢晋等人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上,无论在哪个层面上、从哪个角度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中国电影构成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伦理情节剧电影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他们之间电影传统的承传关系、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外国文化的接纳与所受的影响等方面,则在电影史上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其电影创作之路,显示了一种重要类型和历史传统。 所以,进一步研究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伦理情节剧传统电影的真正生存形态,充分肯定郑正秋、蔡楚生和谢晋等人的历史地位,系统研究其创作规律,无论是对于电影经验的总结,还是对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