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释义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以确立和完成一个项目而签订契约进行合作生产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可以有股权,也可以无股权的合约式的经济组织。合作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投资或者合作条件、收益或者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经营管理的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财产的归属等事项,均由中外合作者共同协商,制定合作协议、合同,并在合作企业合同中加以约定。合作双方签署的合同,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受国家法律保护,双方均应按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性质

95年8月7日国务院批准95年9月4日外经贸部6号令《中外合作企业法实施细则》14条合作企业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为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

合作经营企业一般可分为两类:

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作经营企业

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作经营是指合作各方共同设立具有独立财产权,法律上有独立的人格,能以自己名义行使民事权和诉权的合作经营实体。这类企业为有效地实现合作开发的项目,经过合作方协商,订立企业章程,建立独立的企业组织,成立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中外合作各方以其投资或者合作条件为限对企业承担责任。在国际上,这种合作经营的方式是属于合伙经营的范畴;合伙人以提供的合作条件为限承担责任,为有限合伙。在我国,考虑到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的责任形式,只要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可以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

非法人的合作经营企业

与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经营企业相反,不已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没有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只有管理权和使用 权。合作经营企业一旦发生法律诉讼,合作经营各方以各自的身份承担法律责 任。不具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的合作各方,无论出资或是提供其他物料、工业产权作为合作条件;均为合作各方分别所有,经过双方商定也可以共有(其中包括部分分别所有、部分共有)。该类企业经营积累的财产;按国家法律规定归合作双方共有。企业的管理可以双方共同成立联合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的形式,委托合作经营的一方负责、这类性质的合作经营,国际上通常为无限合伙,合作经营各方以无限责任的形式承担民事责任。

合作与合资企业异同

相似:(1)有两个以上合资合作人。

(2)有类似的出资方式。

(3)法律上有相同的地位和主体资格。

不同:合作企业是契约式的合营企业。是一种可以有股权,也可以无股权的合作式经济组织。

合作企业的特征

(一)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同的组成原则、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收益分配、风险债务的分担,以及企业终止时剩余财产的分配等,企业,均由合作双方在合作合同中约定,一般不与各方的出资比例直接相联系,不采取股权的方式计算合作企业各方合作者的投资、收益分配及风险债务的分担。合作者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均与出资无关。

(二)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同的出资方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作各方,以实物出资或者提供场地使用权、工业产权等合作条件的,一般不折价,不计算合作各方的出资比例。从法律的角度看,法律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作外方没有出资比例的法定要求。

(三)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同的分配方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资各方的收益分配,都是在企业税后利润中根据各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而中外合作企业的收益分配是多样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很可能在选择分配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企业的收益分配是在税后进行的,有的企业则在税前直接分配产品或者营业收入。不管哪种分配方式,都是由合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最后落实到合同文本上。

(四)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同的投资回收方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合营期间不得擅自减少注册资本,合资各方可以从企业清偿债务后剩余的财产中收回投资本金。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则不同,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中外合作者在合作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可以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收回投资,但仍应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及合同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先行收回投资可以通过分得较多的利润、产品或者抽取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形式完成。

(五)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有着不同的内部组织机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只要采取有限责任组织形式的,都要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董事会,董事会的人员构成;议事规则均要符合法律规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法律规定可以不设董事会而设联合管理机构,由联合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决定企业的重大事宜。联合管理机构可以决定任命或聘请总经理负责合作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总经理对联合管理机构负责。另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依法律的规定,经联合管理机构一致同意;可以聘请中外合作者以外的他入经营管理,表现特别突出的有饭店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公共交通服务业等。

中外合作企业的合同

合同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契约式的合营企业,可以是无股权的合约式的经济组织,因此。合同的签订至关重要。从概念而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同,是指中外合作者为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为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书面文件。合同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合作和解决纠纷和争议的依据。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作合同一经审批机关批准;合同即产生法律效力,合作企业经登记注册后均应严格遵守合同的约定;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合同不得擅自变更或自行解除,是法律凭证。

合同内容

合同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外合作者的名称,所在国籍、法定住所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国籍、订约人其中情况;

(二)合作经营的项目内容、规模、方式以及产品销售的区位市场;

(三)中外合作者的出资方式、出资额或提供的合作条件;

(四)合作各方资金缴付方式、时限以及对逾期欠缴时的法律责任;

(五)合作经营企业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合作期限;

(六)合作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和国籍;

(七)董事会或联合管理机构的组成及职权;

(八)合作各方对经营收益的分配方法;

(九)合作各方对风险和亏损的分担方式;

(十)合作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十一)物产的购买和产品销售办法,产品内外销比例;

(十二)企业解决外汇平衡的办法;

(十三)劳动用工、工资、劳动保险等制瓦

(十四)中外合作者在合作期间转让其在合作企业中的权利、义务的办法;

(十五)中止合同的办法;

(十六)企业终止时的债务清算及财产处理;

(十七)中外合作者违反合同的违约责任;

(十八)中外合作者发生纠纷或争议的解决办法。

章程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章程,是指中外合作者以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为依据制定的企业宗旨、组织原则、活动原则等的法律文件。按法律规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章程要经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生效。企业章程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其除了对具体经营的内容必须予以明确外;还应明确一系列确保完成经营内容的活动规则和议事规则,是实施合同的保障。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章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名称、法定住所;

(二)经营宗旨、范围、规模及经营方式;

(三)中外合作者的名称、住所、国籍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和国籍;

(四)中外合作者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及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

(五)中外合作者的合作期限;

(六)中外合作各方转让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的条件和办法;

(七)中外作者投资的回收办法和期限;

(八)董事会或联合管理机构的组成及议事规则;

(九)经营管理机构的设置,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免办法;

(十)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十一)企业的劳动管理制度;

(十二)企业中止合同或解除合同的条件及债权债务的清算及财产归属;

(十三)企业终止时债权债务的清算及财产的归属;

(十四)合作各方解决争议的办法和议事规则;

(十五)修改合同、章程的条件和程序。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外合作经营的契约包括合作协议和合同;加之企业的章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和经营,始终按照上述三个法律文件来进行运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1、协议是中外合作各方对为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一些主要内容和原则达成的一致性意见,是制订合同的基础。

2、合同是中外合作者在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达成有关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双方权利义务的一致意见;是制订企业章程的依据。

3、章程则是根据合同约定的原则,就合作经营企业的宗旨、组织原则、经营方针等事项具体化的法律文件.章程一般可以对外出示,而企业合作各方达成的协议、合同是不宜公开的。

组织管理制度

(一)董事会管理制

(二)联合管理制(均为非法人的合作企业采用)

(三)委托合作方以外的第三者管理制。(合作者均不属于管理,只是收取投资利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