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山世鉴 |
释义 | 介绍全称《琉球国中山世鉴》,六卷。该书是琉球王国“三大国史”之第一部,为琉球国按司向象贤所撰,成书于“日本庆安庚寅”(清顺治七年,1650年)。《世》正文前面有序及三部分内容。序为向象贤所作,主要说明此书为“琉球国中山王尚圆公七世嫡孙时王尚质公”,命“摄政金武王子朝贞三法大里良安宜湾正成国头重仍会博古旧僚取其议论格言,以使臣象贤撰自古所无之世系图矣”。另三部分则首先是“琉球国中山王舜天以来世后图”,其次是“先国王尚圆以来世系图”,最后是“琉球国中山王世继总论。”总论从琉球开辟神话天孙阿摩美久筑岛植山石草木,次生人说起,简述了直至尚质公之历史,最概括地记叙了正文五卷的内容。正文五卷:卷一为“琉球开辟之事”,显然多为神话传说之记述;卷二为“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庚申英祖王御即位”;卷三为“永乐二十年(1422年)壬寅尚巴志御即位”;卷四为“成化六年(1470年)庚寅尚圆王御即位”;卷五为“嘉靖六年(1527年)丁亥尚清御即位”,在本卷中还原文记录了“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之夏大明世宗皇帝遣正使给事中陈侃副使行人高澄封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清为中山王”的“嘉靖十一年(1532年)八月”之 “添继御门之北之碑文、新筑石墙记”等 史实《琉球国中山世鉴》是向象贤1650年编辑而成,“谨誊写进呈”,“以达圣览”的琉球国史,十分珍贵。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廷派翰林院检讨海宝为正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为副使,赴琉球册封尚敬为中山国王期间,徐葆光请求琉球国王批准才查阅了这部琉球王国秘藏的《琉球国中山世鉴》。? 现在据以影印出版的底本是一钞本,书前三页文字说明了此钞本之来历。第一页是明治十二年(1879年) 三月六日日本外务省书记官致内务大书记(大丞)松田道之的照会,说明外务省需用“中山世鉴”,请即将第三次出使琉球的松田道之设法借回或买回日本,誊抄即可还给内务省。第二页是松田内务大书记官于同日致外务书记官之照会,说明内务省亦无此书,且此书为非卖品,自己到琉球一定借到,抄写交外务省用。第三页为同年七月九日松田致外务书记官照会,称其已于琉球借到“中山世鉴”,抄写完毕现送外务省存用。表明本钞本为日本政府于1879年派内务大丞松田道之代表政府实施吞并琉球之际,设法“借原书”,“誊写完毕”,送存外务省的。 据笔者所知,“中山世鉴”已收入日本伊波普猷等编《琉球史料丛书》第五,由日本名取书店1941年出版。但在我国,此次是首次正式出版,很有意义。此钞本是否为日本内务大丞松田道之请人“誊写”的原抄本,或是再抄本,如何被收藏于中国的图书馆,均不甚清楚,有待考察确定。本钞本琉球文、日文及草书汉文相杂,阅读有一定难度,不过抄写得十分工整,不会有辨认不清之虞。若此钞本确为松田大丞的原抄本,则其价值更高,弥足珍贵。? 关于琉球国名来源的描述该书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 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581~617),该国始被称为琉虬。查中国典籍,虬是龙的一种。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曰:“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而唐·李善《文选注》引《说文》则曰:“虬,龙无角者。”以琉球群岛散布在大洋中的状态而言,谓之琉虬,实在非常形象。然而可能因为古代中国都将龙作为华夏帝王的象征,史官写史多有忌讳,所以《隋书》就将它改为同音的“琉求”了吧。此后,《元史》又写作“瑠求”,有的书中又称“留仇”,总之都是谐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