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释义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96年1月,1997年7月重组。现由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单位组成。学院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办学规模

现有:

博士点3个:无线电物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点8个: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无线电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

工程硕士点3个: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一个,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一个,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一个。

本科专业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安全。

2001年12月,我校成立软件学院,是被批准为首批全国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

此外,还设有无线电物理博士后流动站一个。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1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72人,教授31人,副教授46人,讲师41人。在校学生3982人,其中博士生128 人,硕士生959人(信息学院硕士生463人,软件学院硕士生496人),本科生2895人(信科学院本科生1995人,软件学院本科生 900人)。

所授荣誉

学院设有7个本科教研室,15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一批具有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设备,设备总计5000台套,总值38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0台。

2001年,该院获准建立广东省教育厅“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4年,该院获准建立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经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措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下面撷要介绍如下:

一、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申报新的博士点、硕士点。在学院的统一组织下,近年来,我院就新增了2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和3个工程硕士工程领域。并遴选了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利用中山大学的品牌效应和科研环境优势,花大力气引进人才,成效显著。自2000年以来,我院先后引进各类人才 88名,其中按百人计划的有16人,包括美国摩托罗拉专家周渊平特聘教授、黄继武教授、苏开乐教授、常会友教授、汤庸教授、杨智教授、戴宪华教授、王国利教授、谭洪舟教授、马啸教授、林小拉教授等一批国内外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他们当中不少人目前已成为学科带头人。

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为他们创造访问进修的机会,以挖掘潜力,加大培养力度,目前我院在职教师中有7名获得了博士学位,有15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此外,学院还引进了通信技术专家孙玉院士、计算机图形学专家王仁宏教授和齐东旭教授、信息安全专家王育民教授等国内著名学者来校工作部分时间,以凝聚学科力量,促进科研团队的形成。

这一系列措施,使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稳定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队伍,学科发展有了长足的后劲。目前我院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共有56名,有6人入选校级以上“千百十”人才工程。

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我院十分注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单位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最近,我院举办的“新世纪通信技术讲座”,由多名院士主讲,体现了国内外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受到了国内同行电信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学院还聘请国内外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知名企业的多名信息科技专家担任兼职教授,促进校企交流,校校交流。不仅如此,我院还与与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

三、科学研究成绩斐然

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绩斐然。我院科研经费有了大幅度增长,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额近三千六百万元,2000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以上的奖励11次,4项成果通过厅局级鉴定,获发明专利3项。

其中:

2004年,以我院罗笑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黄继武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汤庸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罗笑南教授等人完成的《“掌讯通”移动数据终端的软件集成系统》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院黄继武教授、罗笑南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以黄继武、龙冬阳、苏开乐、张方国、刘红梅老师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组,获2004年省基金研究团队项目资助;

我院罗笑南教授等完成的“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与纺织服装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罗锡璋教授等人完成的“小型腔式光泵亚毫米波激光器的参数化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秦家银教授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四年来,我院共发表论文647篇,其中核心期刊359篇,被SCI、EI、ISTP收录93篇,出版专著3本,译著2本,教材17本。

四、“产学研”合作前景广阔

近年来,学院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学院与广东省电信科学研究院、华为公司、中兴公司、TCL公司、IBM公司、CISCO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密切的人才培训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有多项成果直接应用到地方经济建设中,为广东省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中:

罗笑南教授的GPRS/GSM-PDA移动数据终端软件系统,无息贷款额度达1500万元,科研成果转让1900万元,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化效益;

罗笑南教授主持的“服装业设计自动化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已被100多家企业应用,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481万元;

李磊教授与广东省邮局管理局合作研究投资1548万元的“广东省邮电管理局电话智能管理系统”已经结题并取得重要成果;

汤庸教授、成良玉教授研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电机辅助软件在省市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五、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人才培养喜结硕果

学院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一)、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院将原有7个本科专业优化为5个,并新增2个专业,删减了陈旧内容,全面修订教学大纲;全院现有15门省校级重点课程,其中10门获优秀评价。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被评为全省名牌专业,“程序设计”、“微波技术”被评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我院有36门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十余个课件网上运行,5个课件获得省部级以上资助,其中“模拟电子技术”CAI课件获国家教委二等奖。我院还与广东电信科学研究院、广州电信局、华为公司、中兴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学改革工作卓有成效。三年学院主持23项校级以上教改课题,获省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9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2篇。有55人、3个集体获校级以上教书育人表彰,郭嵩山、李宏新、苏开乐等人获“南粤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表彰。郭嵩山还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表彰。

(四)、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信息科技人才培养机制。6年来,我院研究生招生规模连年翻番,共招收研究生2576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生1302人,工程硕士生1094人,博士生180人。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科研工作的生力军。目前,在校研究生中,发表论文174篇,其中核心刊物发表65篇,参与科研项目48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5项。

(五)、我院同学参加学生科技活动蔚然成风,连获佳绩,1997-2001年我院计算机系组队代表学校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预赛,连年进入三甲,并勇夺2001年世界总决赛铜奖。1999-2002年,我院在校运会团体总分均在三甲之列,并多次夺得学校篮球、排球比赛的冠军。1999年以来,我院学风建设成绩优良,共获得全国优秀班集体奖1项,中大优良学风班奖17项,先进学生会13项,并有4人被评为全省三好学生。

发展前景

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就业分配呈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广泛分布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合资及三资企业,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昂首阔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