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山大学图书馆
释义

中山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24年,初名广东大学图书馆,由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政法专门学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和广东公医学校的藏书合并而成,其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建立的两广优级师范学校藏书楼。1926年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现馆于1982年建成,楼高四层,面积14500平方米,到1999年,藏书334万册。 1998年,中山大学图书馆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华南地区中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地区中心之一。全馆阅览室可容纳1800人

中文名称:中山大学图书馆

外文名称:Sun Yat-sen University Library

类别:图书馆

地点: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

竣工时间:1906年(现馆1982年)

主页:http://library.sysu.edu.cn/

简介

Sun Yat-sen University Library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部分藏书调配至其它高校,新成立的中山大学图书馆以原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文理学科藏书为基础,并入历史悠久的岭南大学图书馆藏书和中南地区其它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部分藏书,初步形成多学科的综合藏书体系。其间,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馆址和馆舍随中山大学校址的变迁曾多次变化,建国后曾长期沿用原岭南大学图书馆的馆舍。

馆舍介绍

目前,中山大学图书馆系统由广州海珠区的南校区总馆、越秀区的北校区医学图书馆、珠海校区图书馆、大学城的东校区图书馆组成,4座馆舍总建筑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南校区总馆旧馆舍于1982年落成,建筑面积仅14,500平方米,2004年10月,总馆改扩建工程完成,馆舍建筑面积扩至30,000平方米;1999年,中山大学建立珠海校区,新落成的珠海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为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基础图书馆和贮存图书馆;2001年, 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成为新的中山大学医学图书馆,目前医学图书馆馆舍面积8000平方米,馆藏以生物医学文献为主;2004年10月,坐落在广州大学城的中山大学东校区图书馆正式启用,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中山大学实行校图书馆和院(系、所)图书分馆、资料室两级藏书制,另有学院和系所图书分馆、资料室23个,馆舍面积共约15,000平方米。

馆藏书刊

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富甲南国,居我国高校图书馆前列。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山大学图书馆已逐步建立起文、理、医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截止到2008年12月,中山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总量达535.708万册(件),其中,古籍图书近40万册(其中善本2,000多种约30,000册,以明刻本见长,具有不少海内孤本、珍贵稿本和名家批校本;碑帖近30000件。另有朝鲜刊本古籍176种968册,日本刊本古籍85种831册,中国历代石刻拓片35,000多件,全国少见);中文纸本期刊4495种;外文纸本期刊1326种;年新书刊资料增长量为21余万件,清末与民国时期华南地区出版的中外文报刊数量多且系统,部分为国内罕有。中文电子期刊24025种;外文电子期刊24132种;中文电子图书91.117万册;外文电子图书31.220万多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300多种;多媒体光盘资源4.16万片。

与哈佛图书馆

2003年底,哈福大学鉴于喜乐斯图书馆的馆藏多为拉蒙特图书馆馆藏的复本,为减少书刊重复购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哈佛大学决定将喜乐斯图书馆改造成一个小型的阅览图书馆,并将所有复本图书捐赠给有关学术机构。在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图书馆馆长柯南茜女士(Nancy Cline)和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先生的鼎力支持下,哈佛大学同意将喜乐斯藏书无偿地捐赠给中山大学,在中山大学设立永久性专藏,以供中国学人使用。

2004年10月24日,“哈佛学院图书馆向中山大学图书馆捐赠藏书协议签字仪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举行,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副校长陈汝筑教授等校领导出席签字仪式。哈佛学院图书馆馆长柯南茜女士和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代表双方签署了《哈佛学院图书馆与中山大学图书馆协议》,根据协议,哈佛学院图书馆将喜乐斯图书馆的15万余册藏书无偿地捐赠给中山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喜乐斯藏书的正式开放,标志着一座跨越太平洋,连接哈佛大学与中山大学的友谊之桥和学术之桥全面贯通。也标志着广州大学城图书馆系统资源建设走上新的台阶。喜乐斯藏书开放后将对广州大学城内全体师生开放,并逐步向全社会开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中山大学图书馆现已完成对图书馆的局域网的全面升级改造,建成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局域网;在全校四个校区、管理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两个图书分馆中使用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系统,在四个校区图书馆及两个分馆之间建立了无缝连结,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知与共享,及图书资料通借通还。

中山大学图书馆一贯秉承公平、开放、共享的图书馆理念和优良传统,以“ 智慧与服务”为馆训,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目前,图书馆引进了先进的3M防盗监测系统,实行藏、借、阅、网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图书馆周开馆时间100小时,网络服务每日24小时不间断。图书馆除提供常规的书刊借阅服务外,还可提供馆藏书目信息查询,网络数据库检索,虚拟参考咨询,原文订购与电子文献传递服务,网络培训,学科专题信息导航等形式多样的电子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定题服务等深层次信息服务。

学术刊物

中山大学图书馆历来重视学术研究与探讨,现设有图书馆与资讯科学研究所,医学情报研究所和古文献研究所。建国前曾编辑出版过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刊物《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周刊》,曾负责编辑出版《高校文献信息研究》(广东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1994年-2003年),自1996年以来,医学情报研究所内部编辑出版《医学信息荟萃》旬刊。历任馆长中有享有“ 北刘(国钧)南杜(定友)”和“ 中西两杜(中国杜定友和美国杜威)”盛誉的图书馆学大师杜定友先生、著名图书馆学家袁同礼先生、著名教育家陈一百先生等。长期在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的知名人士有中国近现代档案学奠基人、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史地学家周连宽教授,著名的目录学家、版本学家何多源先生等。

学术交流

中山大学图书馆十分注重与海内外图书馆和学术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中山大学图书馆室“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The Pacific Rim Digital Library Alliance, 简称PRDLA)的成员馆之一。中山大学图书馆与美国岭南基金会,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图书馆一直保持着密切、友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目前,中山大学图书馆与国内外近200个单位建立了文献交换和馆际互借关系。

地位

中山大学图书馆现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华南地区中心,CALIS数字图书馆基地,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南区域中心,教育部16个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之一,教育部文科专款受益院校,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中山大学图书馆正在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建设目标迈进。

交通路线

周边公交:(中山大学站)14 178 184 188 190 197 206快 206 208 211 226 250 263 264 270 505 53 565 69 80 823 88 93 大学城3线 夜23 夜24 夜29 夜30 夜37 夜43 夜45 夜8

(中山大学总站)276 夜12 18 2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