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释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是中国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始建于1910年,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由院本部、黄埔院区和东山院区三个院区组成,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2004年被评为“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

中文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外文名称: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University

所属地区:广州市越秀区

成立时间:1910年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护人数:3579人

医院院长:王深明

医院概述

基本资料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越秀区

医院别名:中山一院

院长姓名:王深明

建院年份:1910年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科室数量:63 个

医护人数:3579 人

病床数量:2548 床

年门诊量:4200000次

是否医保:医保

先进设备:建有华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压氧仓、规模庞大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体外反博治疗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种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University)简称中山一院,前身是广东公医医科专门学校附设公立医院,始建于1910年。后几经调整更名,1957年命名为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85年命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0月原中山医科大学与原中山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是国家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医院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由院本部和黄埔院区组成,院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的越秀区;黄埔院区位于广州市东部黄埔区的中心地带。中山一院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国和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2004年被评为“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黄埔院区是以骨科和创伤急救为重点的综合性医疗院区。

中山一院是国家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医院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由院本部和黄埔院区组成,院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的越秀区;黄埔院区位于广州市东部黄埔区的中心地带,是以骨科和创伤急救为重点的综合性医疗院区。中山一院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国和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2004年被评为“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成就卓著。现有职工357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有2796人,正高职称112人,副高职称305,中级职称782人;博士生导师68人,硕士生导师239人。开放病床1850张,年门、急诊量约280万人次(平均每天10000多人次),年住院手术人数超过2.1万人次,出院人次约4.8万人次,病床使用率在101%以上。长期以来,医院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成功诊断、治疗和抢救了许多危重、疑难和罕见病例,如:国内首例肾移植,世界第八例、中国大陆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术的成功开展;世界首例100%面积烧伤(其中96%为Ⅲ。烧伤)的特重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的成功诞生;以及三足婴的矫正手术、婴儿先天性腹裂修补术;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的成功施行(被评为我国2001年卫生界十件大事之一);国内首例、世界罕见胸腹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成功实施;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多器官移植的成功实施(被评为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等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医疗界填补了许多空白。

教书育人为本,临床教学领先。医院是中山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承担医学本科60%以上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数十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院研究生730多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卫生部进修基地13个、临床研究所2个、临床研究治疗中心6个和临床研究实验室14个,其中肾脏病临床研究实验室是卫生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医院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5项以上,每年接收国内外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超过1000人。学科设置齐全,专科实力雄厚。临床科室设有17个二级学科和50个三级学科,医技科室有16个,其中肾内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等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内分泌科等8个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康复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都设在本院。还有华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压氧仓、规模庞大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体外反博治疗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种重症监护病房,为抢救治疗各种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科研成果累累,学术成就喜人。近10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以及省部委等各级科研成果奖8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9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处于全国医院的前列(近四年都在10项以上);每年发表论文数,论文被引用和SCI收录数量也位居全国医院前列。由本院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不胜枚举,每年还主办10次以上国际性学术会议。目前,本院担任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学组组长、学会常委、副主委以上职务和广东省各专科学会主任委员的专家有49多人;主办和承办了《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和《现代临床护理》等6份国内有影响的医学专业杂志。

目前医院已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瑞典等20多个国家的医院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荣誉

近10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以及省部委等各级科研成果奖8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9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处于全国医院的前列(近四年都在10项以上)。临床科室设有17个二级学科和50个三级学科,医技科室有16个,其中肾内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等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内分泌科等8个学科为省重点学科。

目前在院研究生730多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卫生部进修基地13个、临床研究所2个、临床研究治疗中心6个和临床研究实验室14个,其中肾脏病临床研究实验室是卫生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医院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

2004年被评为“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

学科建设

医院临床科室有急诊科、内科(含呼吸、消化、肾、血液、内分泌、风湿等6个专科),外科(胃肠胰、血管甲状腺、颅脑、肝胆、烧伤、泌尿、普胸、小儿、整形、器官移植、微创、SICU等12个专科)、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含骨科、显微手外科)、心血管医学部(含心内、心外、小儿心内、心脏介入、人工心等5个专科)、妇产科(含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生殖医学中心等4个专科)、儿科(含呼吸、肾脏、血液、新生儿等4个专业组)、神经科(含脑血管、遗传、老年性痴呆等3个专业组)、中医科、皮肤性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复科、麻醉科、针灸科等16个二级学科和36个三级专科,其中肾内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等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内分泌科等8个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器官移植中心、生殖医学中心、脑外科等学科成为本院学科建设的新亮点。医技科室有影像医学部(含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科等3个科)、医学检验部、医学实验中心、药学部、内镜科、高压氧科、营养科、手术室、输血科等12个科室。广东省器官移植中心、广东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都设在本院。还有华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压氧仓、规模庞大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体外反博治疗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种重症监护病房,为抢救治疗各种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的保证。

学术地位

截至2010年的近5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委等各级科研成果奖60多项;承担国家各级科研课题57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处于全国医院的前列(近3年都在10项以上);每年发表论文数、论文被引用和SCI收录数量也位居全国医院前列。由本院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不胜枚举,每年还主办近10次国际性学术会议。该院担任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学组组长、学会常委、副主委以上职务和广东省各专科学会主任委员的专家有30多人;主办和承办了《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和《现代临床护理》等6份国内有影响的医学专业杂志。

该医院已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瑞典、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院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该院在《2007全国医院排名》中综合排名名列第二,妇产科排名名列第七,烧伤科排名名列第九,内分泌科排名名列第六

重点学科建设

生殖医学中心

一、 中心概况

创建于1989年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是国内外该领域最著名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1997年在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生殖医学专科,2003年成为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中心现有总工作面积1100平方米,其中洁净工作区400平方米,包括整洁宽敞的专科门诊、病房和装备完善的手术室、高质量的胚胎培养室、组织细胞冷冻保存库以及研究实验室等工作区间。手术室和胚胎培养室等均在设计先进的洁净空气层流工作区内。中心拥有完备的生殖医学临床所需设备以及一系列先进的科学研究设备,包括CO2培养箱11台、黑白及彩色超声诊断仪6台(其中包括目前最高端的Technos DU8机型) 、宫腔镜、腹腔镜、显微操作系统及配套的显微镜4台、程序冷冻仪2台、激光打孔仪、遗传分析仪、图像分析系统、荧光显微镜和电融合仪等。中心已完成了愈16000个各种类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周期。目前每年进行约1000周期的IVF-ET、350周期的冷冻胚胎移植、500周期的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

二、 技术特色1990年第一例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婴儿俗称试管婴儿在本中心诞生以来,该技术的临床妊娠率从早期阶段的5%逐年提高,近年稳定在年均35%~45%,月度临床妊娠率曾达60%。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辅助生殖技术,1996年开展多胎妊娠的经阴道减胎术,为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并发症之一的多胎妊娠的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目前仍然是国内该类技术掌握最全面、经验最丰富、掌握技术人员最多的中心。同年,以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又在国内首先获得成功妊娠并分娩。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了对男性少弱精、无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并先后在国内首次分娩通过经附睾、睾丸穿刺取精后采用ICSI技术而妊娠的胎儿;1998年在国内首次先开展人早期胚胎的卵裂球活检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并于2000年4月和7月,对血友病和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分别经过PGD诊断后妊娠并顺利诞生健康婴儿。目前该技术已获得进一步完善并为一大批患者提供了服务。近年中心又开展了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卵子冻存技术的研究。因此,中心目前可提供一系列完善的生殖医学临床服务,为不孕、不育患者的问题提供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技术项目简介:

1. 各种不孕、不育的检查和诊断技术

2. 各种针对不孕不育的一般治疗

3. 诱发排卵

4. 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IUI)

5. 精子冷冻保存

6. 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IVF-ET)

7. 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

8.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9. 囊胚培养

10. 附睾取精(PESA)

11. 睾丸取精(TESA)

12. 不成熟卵子体外成熟(IVM)

13. 胚胎冷冻保存

14. 供卵治疗

15. 各种多胎妊娠减胎术

16.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处理

多年的实践,中心不但掌握了全面的辅助生殖技术,也对疑难病例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中心在二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基金的支持下进行一系列与辅助生殖技术有关的前沿的科学研究,如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人胚胎干细胞建系、生殖组织与细胞库的建设等。 引

三、 科技优势

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中心的最大优势。1996年中心列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九五”以来科室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项目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2项、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7项;公开发表80余篇论文,其中SCI引用论文6篇,国际杂志发表4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级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四、 人才优势

中心拥有强大的技术队伍,包括医疗、技术、护理人员共22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6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生11人,硕士6人。

庄广伦,1937年出生,教授、博士导师。1989年开始建立“试管婴儿”实验室,是当时4位创始人的学术带头人。目前也是国内该领域德高望重、经验最丰富的学术前辈。此后着重发展常规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并进一步发展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1998年开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2000年应用该技术成功地为血友病及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夫妇选择健康胚胎并获得妊娠。多年来培养该专科博士研究生20多名,均成为该领域的技术骨干力量。中心负责人周灿权,1961年出生,教授、博士导师、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专科学会全国常委、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理事会副会长、中华妇产科学会广东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生殖医学杂志》编委。是国内生殖医学领域年轻的学术带头人。1985年攻读“生殖生理”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开始从事不孕不育的治疗,进行排卵监测、人工授精等工作。1989协助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实验室的建立和完善,是本中心的创始人之一。此后一直从事辅助生殖技术以及生殖内分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长期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辅助生殖临床经验。在国内首先应用并改良选择性减胎术处理早期多胎妊娠,建立经阴道穿刺选择性减胎术。该技术为控制辅助生殖技术中高序多胎妊娠的发生、改善辅助生殖技术的总体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生殖医学的常规技术之一。近年根据学科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开展对人类生殖能力保存有关的技术研究,在中心筹建国内第一个生殖组织与细胞库。另一方面开展人胚胎干细胞的建系、定向诱导的研究,并已取得标志性的成果。

整形外科介绍

历史

中山一院整形外科是国内最早建立整形外科之一,也是广东省开展整形外科的单位。1960年,于国中教授就被中山一院就派往当时国内的整形外科中心之一北京医学院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学习,回来后在广东省最先开展了整形外科工作。以后又陆续派人外出学习整形外科,如在1980年派庞水发医生到上海第九医院整复外科学习, 1991年,许扬滨参加北医三院东方美容学习班。1992年派许扬滨医生到上海第九医院整形外科学习;1999年派黎志明医生到北京黄寺医院整形科学习。于国中教授还到美国著名的Louisville Hand Surgery,显微外科和手外科中心工作。许扬滨医生到日本北海道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麻省总院以及Shriners医院整形科学习,并且到整形美容外科教授的美容诊所参观手术。程刚教授1999年参加美国北美乳房再造学习班,2000年参加第二届微笑列车唇,颚裂修复学习班。

70年代末,朱家恺, 于国中,刘均墀,庞水发等医生从外科里分出来,成立中山一院的显微整形外科。在显微外科游离皮瓣和淋巴水肿和周围神经创伤和修复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科室概况和特点

现任主任是许扬滨教授,整形外科总共开放40张床,现有医生9人,。中山一院整形外科的工作内容除了传统的整形外科病人外,对周围神经损伤,面瘫,鼻再造,乳房再造,阴茎再造,乳房下垂及巨乳缩小,臂丛损伤的修复,淋巴水肿,脑瘫,各种复杂创面治疗等方面在国内享有声誉。

我们许多美容外科手术和非手术项目是走在前列,包括隆鼻,眼部整形,面部除皱,肉毒素注射,乳房整形,腹部松弛整形

我们的服务的患者来自广东及周围省份,还有许多港澳和东南亚以及美洲的华人。

学术地位

许扬滨教授现在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广东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显微外科学会常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委员。

于国中教授曾经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多届的广东省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庞水发教授现在任《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总编辑,曾经任广东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苏爱云教授曾经任广东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委员。

科研基金和获奖

本科医生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卫生部项目,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卫生厅科研项目。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医院领导

王深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血管、甲状腺外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中山大学血管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乳腺病诊治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院协会顾问。

颜楚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临床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医药卫生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医院伦理与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医院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

谢灿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MICU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呼吸分会常务理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International Pleural Newsletter》国际顾问。

周灿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东山院区管委会主任。妇产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妇产科学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中山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中华生殖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计划生育学会常委、广东省妇产科学会常委、广东省计划生育学会常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生殖医学》、《现代妇产科进展》等专业杂志编委。

陈旻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消化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J Dig. Dis. 及Chin J Med等杂志编委。

刘小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显微外科-手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显微创伤骨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总编,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余学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肾内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广东省教育厅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医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肾脏病学会全球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常务副总编辑,《实用内科杂志》和《临床肾脏病杂志》副主编,美国Baylor医学院和日本昭和大学客座教授。

就医指南

中山一院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很多科室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很多患者也慕名而来看专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挂专家号的,建议普通疾病可以先看普通医生,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看专家,这样也可以节省时间,不耽搁病情。具体咨询医疗预约的话,可-以到中-华-名医-汇网,或者0-20-87-639-873.

医院专家

医生姓名:许扬滨医生职称:主任医师

所属科室:整形美容科医生特长: 隆鼻、隆胸,鼻、耳、乳房的整形和再造,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的修复,四肢创伤的修复,头面部肿瘤术后的修复和重建,肌肉移植治疗面瘫。

杨岫岩

职称 主任医师 导师资格 博士导师

最高学历 毕业时间 1984.8

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

所属科室 风湿内科

医疗专长: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风湿免疫病专科工作十多年,对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经典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力求最合理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对疑难风湿免疫病,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炎症和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论 著

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胡品津

职 称 教授 导师资格 博士导师

最高学历 毕业时间

门诊时间 星期一下午

所属科室 消化内科医疗专长:

前副院长,现任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尤擅长于胃肠道疾病,对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胃肠病

科研基金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八部,参加编写10多部。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会常委

香港消化病学会名誉委员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中华消化杂志、胃肠肝病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委

获奖情况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1996

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1997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1996

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2003

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参与),2004

教育部提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参与),2003

论 著

专 著

医学研究生教材(消化系统疾病)(主编),2008,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科学教材第7版(副主编),2008,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主编),200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主编),2006,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8年制内科学教材(副主编),200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科学教材(专升本)(主编),2005,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内科学教材第6版(分篇负责),200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主编),2003,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许扬滨

科室: 中山一院整形修复外科

职称: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隆鼻、隆胸,双眼皮、改脸型、鼻、耳、乳房的整形和再造,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的修复,四肢创伤的修复,头面部肿瘤术后的修复和重建,肌肉移植治疗面瘫。

医生简介: 男,主任医师,教授,整形修复外科主任,硕士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医院使命

不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专业塑品牌”的经营理念,在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科技设备、提供高标准服务的基础上,致力为患者服务。

“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严守“医德高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的院训,进一 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深化医院改革,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医院价值观

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根本、以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树人文医疗、创行业品牌、一次就医,终身为友。

医院架构

院本部业务科室组织架构表

科级 专科级


科 血液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MICU

肾内科

风湿内科

内分泌内科

普内科

内镜中心

内科门诊


科 普通外科(含相关科室)

胃肠胰外科

血管甲状腺外科

神经外科

肝胆外科

烧伤外科

泌尿外科

小儿外科

整形修复外科

胸外科

微创外科

SICU

外科门诊

外科实验中心(含原外科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生殖医学中心

胎儿医学中心

计划生育专科

儿科 儿科一专科

儿科二专科

儿科三专科(新生儿)

神经科 神经一科

神经二科(脑血管)

神经科ICU

心血管医学部 心内科

心血管CCU

心脏儿科

心脏外科

科级 专科级

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 脊柱外科

关节外科

骨肿瘤科

显微创伤骨科

器官移植科 肝移植科

肾移植科

耳鼻咽喉科 耳专科

鼻专科

咽喉专科

变态反应专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口腔科 口内修复专科

口腔外科

眼科 

康复科 

针灸科 

特种医疗中心 

急诊科 

预防保健中心 体检中心

保健门诊

北校区门诊部

麻醉科 

手术室 

影像
医学
部 超声波科 

放射科 放射介入专科

放射诊断专科

核医学科 

医学检验部 

药学部 

病理科 

供应室 

 蛋白质组学实验室
(原中心实验室)

 营养科

 输血科

 高压氧科

 病案统计室黄埔院区业务科室组织架构表

科级 专科级

感染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三科

 普通内科

 外一科(以肝胆专业为主)

 外二科(以胃肠专业为主)

 外三科(含泌尿、神经外专业)

 上肢骨科(含显微外科)

 下肢骨科(含创伤骨、骨肿瘤与骨关节外)

 脊柱外科

 妇科

 产科

 儿科

 康复科

 急诊科

 麻醉手术科

 五官科(含口腔门诊、耳鼻喉门诊、眼科门诊)

 中皮科(含中医门诊、中医正骨门诊、皮肤门诊)

 放射科

 检验科

 药剂科

 高压氧科

 血库

 B超室

 预防保健科

 东校区门诊部

 病理科

 骨科研究所

 病案统计室

医院文化

整体含义:体现医院崇尚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风尚,倡导爱岗敬业精神,追求技术上精益求精,为把医院建设成为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而不懈奋斗。

"崇德":意指医院素以"技精德高"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自始至终十分重视和突出医德建设,把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奉献给病人。"崇德"也是医务工作者对自身的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敬业":就是要热爱医疗事业、执着本职工作,以中山一院人为荣,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求精":追求医疗、技术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科建设上创造名牌和精品;医学教育上培养医学精英。

"图强":就是在崇德、敬业、求精的基础上,全院职工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开拓创

院徽

新,为把医院建成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设计理念:

标志以中山一院中文""和""为基本造型骨架。中间的竖型为"1"字,组成"中山一院的文字视觉形象,并且既巧妙地形成人形图案,又使左右两个圆弧形成保护、爱护之感,象征充满爱心的医疗行

业,整体形象也犹如地球和太阳,象征中山一院的国际交流,全球性医疗网络概念及如日中天,蒸蒸日上的光辉前景。

整个标志造型简洁明了个性鲜明,视觉识别性,并且有强烈的权威感、嵩高感和永恒感。

设备介绍

3T MRI

中国首台采用Tim技术的西门子3T磁共振系统于05年11月在医院正式投入使用。这套以超快速度、极高图像分辨率、灵活扫描和强大功率著称的磁共振系统将3特斯拉(3T)的高场强和Tim技术的优点集于一身,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器官、组织的检查,能得到精细的解剖结构图像,充分显示病变,可不用任何造影剂。Tim技术的采用极大地简化了3T系统在各种类型MRI扫描中的应用,无论扫描用于腹部、心脏、骨骼,还是脊柱。Tim技术还将原来的图像分辨率提高了四倍,并拓展了扫描范围。小至0.2微米的结构都可以被清晰地辨别出来,即使是外行人都能够辨别出头部扫描图像中细小的内耳半规管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医生们能够在骨组织出现疏松前就能诊断出关节炎。全身扫描只需六分钟,这意味着,患者不仅可以享受更有效的诊断治疗,还可以受益于更短的检查时间。

64层CT机

64层螺旋CT实现了速度和精度的完美结合,在提高时间效率、空间分辨率、减低辐射剂量等方面实现了飞跃;医院引进的集多项顶尖技术于一身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产品Toshiba-aqullion 64层螺旋CT机于0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该CT机可以进行心脏、脑、颈、胸、腹、四肢等处脏器形态及血管的扫描。各向同性的容积数据不仅能做任意体位的投影并可以根据解剖和病理重建出恰当的平面,形成高质量三维图像,从任意角度旋转以观察解剖结构。尤其对于心脏疾患、血管,特别是微小血管(冠状动脉)、头颈部、骨结构的分析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很大的帮助。它改变了传统的阅片方式,使医生不再完全依赖轴位图像。该机还适用于危重或欠合作病人,并可应用于肺部的健康体检(低放射剂量)。

神经外科显微导航设备

爱国华侨陈世贤捐赠的显微导航设备(SMN)是中国第一台镜下导航设备,是目前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是指导颅脑手术的尖端设备。其组成部分包括立式自动调焦显微镜、自动跟踪导航系统、装有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信号连续检测接收器及计算机工作站。此套设备可应用于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脑脓肿、脑室分流管放置等手术、特别使用于颅内深部小肿物及危险区域手术的定位。其定位准确、小切口、小骨瓣手术入路、出血少、减少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已应用于多例脑深部、重要功能区病灶的切除,效果显著。

交通地理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邮 编:510080

乘车路线:乘1、16、18、30、40、44、45、50、102 、107、108、112、183、192、221、222、223、227、243、299、501、517路公交在中山医站下可到或可乘1号线地铁在东山口站C出口出站,再往西边方向步行约5分钟即到,或在烈士陵园东山口站下站C出口出站,再往东边方向步行约3分钟即到。

科研基金和获奖 本科医生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卫生部项目,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卫生厅科研项目。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