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沙村 |
释义 | 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县富阳镇中沙村我国有多个乡村以中沙村为名,分别是富阳县富阳镇中沙村、海南省三亚市东方市板桥镇中沙村、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中沙村和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中沙村。 ◎ 简介中沙村位于富阳县富阳镇南郊,是富春江中一个沙洲村庄,与富阳镇隔江相望,相距400米。中沙岛南北宽1公里,东西长2公里,原为上、下中沙两个自然村。民国时期,上中沙为太平乡十保,下中沙为滨江乡十七保。50年代初为上、下中沙村,属中愉乡所辖,1955年合并成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次年划归春江乡。1962年改隶金桥人民公社,1989年并入富阳镇。村民主要有陈、金、羊、倪四姓,祖先都是从各地来此垦荒农民,均按姓氏集居。1992年,全村429户、1249人。 ◎ 历史中沙在富春江中形成岛屿年代已不可考。南宋时,岛上荒无人烟,每年冬季来临,有大批北来大雁,成"一"字或"人"字形起落在岛上的树林草丛之间,故有"中 沙落雁"之景。明《(成化)杭州府志》载:"富春八景有中沙落雁,即其地也。"元代,中沙是牲口的放牧之地。明天启年间(1621~1627),始有外来乡民,到此垦荒种植,辟林为地渐见扩大。为朝廷赋税和官办东门义渡之需,清初将中沙划为东门义渡管业。《(光绪)富阳县志》载:"中沙前代为官荒游牧之地,顺治间(系康熙初之误),县令牛奂(康熙九年任)始堪丈地亩,设立义渡,立碑垂禁,后有坍涨,概归渡中,不准民间分佃"。自此,岛上沙地,皆归义渡, 部分乡民以地为业,兼撑渡船,其余则租典义渡公产,辛勤耕耘。至康熙中期,岛上已绿树成荫,麦地成片。清康熙年间编修的《富阳县志》载:"沙民多栽桕树, 秋叶绀红,映江瑟瑟,道旁麦垄,竹外桃花,豌豆点染,颇称佳景"。 经过太平军的富阳保卫战和北伐时期的富阳战役,中沙因地处富阳县城前沿,屡遭战火,树木村庄被毁大半。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富阳县城沦陷,敌我双方隔江相峙,日本侵略军日夜炮轰中沙。1938年农历四月初四,中沙村落下炮弹1412发。八年抗战中,中沙人死亡30余人,房子被毁的最多达6次。遍地战争创伤,沙岛尽成白地。 50年代初,全村100多户,480多人,仅有简易瓦房5间,其余皆为茅舍草屋。村民种植玉米、小麦,水稻极少,全年亩产150~200公斤,是一个名副其实"穿补服,食芋粟(玉米),行泥路,住草屋"的穷村。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中沙人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开展大规模移墩并丘,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建设,开挖灌溉渠道3500多米,引富春江之水灌溉农田,村四周筑起防洪堤4000余米,堤外种植大片防护林,不仅绿化了沙洲,还起到防洪固堤作用。到1968年,沙地已全部改成良田。1973年,全村共有水田900亩,全部种上双季稻,全年共产粮食585吨,亩产650公斤,人均产粮488公斤,结束了村民以杂粮为生的历史。70年代初,全村消灭草屋,全部住上瓦房。 民族气节 中沙人历来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民族气节。1926年冬,金守先、金心华兄妹,奉中共杭州地方党组织派遣,回中沙发展党的组织,并发动贫困农民参加1930年的"五一暴动"。抗日战争中,驻中沙军队长期与日本侵略军隔江对峙。1937~1940年,62师的2个团驻防中沙,一次团长带领官兵在浮桥上宣誓:"焦土抗战,誓与阵地共存亡"。前清武秀才、年逾花甲的村民金锦文,亲临前线,悲壮地高呼:"武夫不能保国,以马革裹尸,耻也。"当地青年纷纷上阵地修战壕、运炮弹、救伤员,谱写了民族抗敌的历史篇章。 ◎ 经济发展中沙村以沙土为主,适宜种植蔬菜。历史上,村民大多有种菜习惯,平时半粮半菜,藉以防饥。80年代后,富阳县城建设用地日益扩大,原来城东、城西村的蔬菜基地被逐步征用,蔬菜的生产基地渐向中沙转移。1985年后,中沙已转而成为富阳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为了发展蔬菜生产,村每年从集体经济中拨出10多万元,改造排灌渠道,增设塑料大棚,购置电气设备,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全村建有菜地灌溉机埠两座,水泥灌溉渠道1700多米,大小机耕路4000多米,储水池30多只,使蔬菜生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1992年,全村种植蔬菜500亩,其中标准化专业化基地240亩,共产鲜菜183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213.8万元,亩产值4200元,比1978年增长5倍以上。改革开放以后,村党支部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办起了城南造纸厂、水泥预制构件厂等村办企业5家。其中城南造纸厂投资400多万元,占地15亩,职工400人(其中部分向外村招聘),有箱板纸、包装纸、白边纸车间,拥有固定资产320万元。水泥涵管厂占地17亩,职工70人,固定资产200万元。1992年,全村工业产值已达1523.5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87.7%,全年创税利1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780元。 由于经济结构变化,村民从业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1992年,全村有293人进入国家、集体企事业单位工作。在村办企业中就业的110人,从事农业蔬菜种植业的600余人,从事建筑业、运输业的60余人,从事个体服务业的50余人。农业劳动力只占全部劳动力的48%左右。 中沙村,民国时期仅有2所简易初小。生活稍有改善以后,中沙人首先想到的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1965年,刚刚解决温饱的中沙人,依靠集体力量,投资5万元,把原来2所以茅房为校舍的初级小学合并成一所完全小学,改建成九间平房瓦屋。1989年,村又投资25万元,在富春江滨新建起教学大楼一幢,共计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大楼水、电、卫生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具有较高的现代化水平。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实施,全村先后有中学生320多人,大、中专毕业生12人。为鼓励人才深造,培养青少年求学风尚,从1991年起,村专门设立奖学金制度,凡考取研究生,村一次性发给奖金1000元,大学生500元,中专生300元。 ◎ 便民服务群众申办事项先由村便民服务中心便民代理员受理、登记,经村委会初审后,将有关手续交给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受理登记后,属街道审批的事项,能当场办理的,立即办理;需现场勘查等原因不能当场办理的,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并转交给便民代理员回复申办人;属上级(县市级)审批的事项,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程序办理(未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的到相关部门办理)。办结后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统一领取返还给村便民代理员并及时通知当事人。 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制度1 、便民服务工作人员实行星期一至星期五坐班制。星期六、星期日实行电话预约服务。 2 、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代办制度,免费为办事群众提供代办业务,代办事项不得收取办事群众的任何报酬。 3 、本村群众前来反映情况、咨询业务、联系工作、办理事项,第一位被问到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应当帮助办事群众联系工作人员或告知有关情况。 4 、群众来办事时,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应立即办理。对于手续不齐全或其他原因不能办理的,应耐心说明原因,并一次性讲清楚需要补齐的手续、要求等。 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规范1 、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便民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流程。 2 、为群众办理各项服务,字迹要清楚,用语要规范。 3 、群众委托代办的事项,工作人员应实现当场接件,当场办理;属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应当在承诺时间内将办理结果和相关材料交给办事群众。 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1 、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2 、代办《失业证》; 3 、代办《再就业优惠证》; 4 、代办再生育审批; 5 、代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6 、代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7 、代办《村镇规划选址建设意见书》8 、办理临时困难救济; 9 、代办优抚临时补助; 10 、代办农村医疗救助; 11 、办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12 、办理《农村五保供养证》; 13 、办理《一孩通知书》; 14 、代办本市内婚姻迁移入户申请; 15 、办理由政府盖章的各种证明; 16 、农村合作医疗相关信息咨询; 17 、代收代发邮件报刊; 18 、发布劳动用工信息; 19 、法律、法规、政策、农业科学技术、计生信息发布和咨询; 20 、代为联系殡葬事宜; 21 、代为联系电话、有线电视线路维修; 22 、计生药具发放; 23 、代办《老年优待证》 2 海南省三亚市东方市板桥镇中沙村该村是村委会所在地。全村261户,1384人,面积3880亩,经济收入以种植芒果、香蕉、水稻、山兰、龙眼为主,是板桥镇热带水果经济带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并得到省联合扶贫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利用该村土地肥沃、积温高等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热带高效无公害农业,以种植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为主导,以种植山兰、龙眼、荔枝为辅的支柱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村集体经济逐年增长。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1250元,基本解决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该村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好成绩,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与人口管理有新的突破,社会治安良好;大力推广使用户厕、破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中沙村位于党山镇西北,耕地面积2098亩,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2311人。1978年由3家企业起步,以发展村办工业为突破口,通过建立村办工业小区,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使村级个私经济迅速崛起,形成了以浙江建杰控股集团为“龙头”,其他行业为依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村级工业新格局。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村民兴办副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特色家庭农场,使全村农业走上了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中沙村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块块相连,提升形象,整齐合一”的新农村,累计聚集农户300户。投资700万元对过境道路、村庄主干道进行全面整治,扭转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在实施以“六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洁的同时,建造了设施齐全的健身公园,供村民娱乐休闲,铺设了25000米长的自来水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3%,带给村民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4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中沙村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中沙村地处 观音山镇南端,有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80人,总面积2.9平方公里,镇太平南路、省通启公路贯穿境内,与南通市经济开发区一路之隔,地理优势非常明显,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争创一流,村级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与日俱增,民营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已拥有村级工业园区3个,规模企业30多家, 2006年全村三业总值29721万元,税金2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5%。连续五年被观音山镇党委、政府授予“经济工作先进村”、“纳税大户”等先进称号。 经济发展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市、区党委、政府的号召,深入推进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五城同创”。投资数十万元维修村级道路,进行河道整治,主要干道基本实现了垃圾桶装化。同时,村里加强了对卫生知识的宣传,注重村民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村容村貌更加亮丽整洁,村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2005、2006年被崇川区委、区政府授予“崇川区文明村”、“基层先进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