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棉所30 |
释义 | 中棉所30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早熟品种中棉所16为母本,以转Bt基因抗虫棉种质系为父本杂交,并以中棉所16为轮回亲本回交,在河南省安阳和海南省进行多代选择、鉴定和加速繁殖育成的短季抗虫棉品种。1998年分别通过山东省、河南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黄河流域和河南、山东等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对照品种。 基本信息作物名称:中棉所30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转Bt基因早熟棉 国家审定:国审棉980002 省级审定:(1998)鲁种审字第255号,(豫)审证字第98911号 育种者:郭香墨、李根源、刘海涛、丰嵘、李秀兰、强爱娣、张永山、陈秀芳、褚丽、刘海菊 适应性和适宜地区:适宜黄河流域麦棉夏套种植,也适合北部特早熟棉区春播种植 特征特性中棉所30生育期114天。株高80厘米,植株塔形,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绿,茎秆坚韧,抗倒伏。下部果枝与主茎夹角大,上部逐渐变小,通风透光性好。第一果枝着生节位4—5节。铃卵圆形,铃重5.3克,衣分39%,子指9.8克。前期发育稍慢,现蕾后生长加快。结铃性强,吐絮集中,纤维洁白,品质优良。 抗病虫性:在1995年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中,在不防治棉铃虫的情况下,植株顶尖受害率比中棉所16减少31.2个百分点,蕾铃受害率减少22.6个百分点;1997年生产试验结果,植株顶尖受害率为0.86%,蕾铃受害率为2.02%,均比中棉所16显著减少。另据1995—1997年试验,田间二代棉铃虫发生期一般不需化学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期仅用药5次,植株顶尖被害率为1.3%,蕾铃被害率为9.1%。而一般品种用药达15—18次,顶尖被害率仍为32%,蕾铃被害率为46.5%。大量示范试种结果表明,中棉所30全生育期防治棉铃虫用药可减少60%—80%。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鉴定,枯萎病病情指数6.7,黄萎病病情指数17.8,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纤维品质:1995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结果,纤维主体长度28.2毫米,品质长度30.8毫米,单纤维强力3.56厘牛,断裂长度22.8千米,成熟系数1.39;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995—1996年检验结果,2.5%跨长29.2毫米,比强度21.5cN/tex,麦克隆值4.7。 产量表现在1995—1997年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中,在减少治虫和常规治虫条件下,皮棉产量平均分别为每公顷659.3千克和726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6增产39.5%和20.1%;1996—1997年生产试验中,在减少治虫和常规治虫条件下,皮棉产量平均分别为每公顷729.8千克和696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6增产39.1%和16.7%。 栽培要点1、施足底肥,适时早播。底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适量氮肥和磷、钾肥。夏棉套种适宜播期为5月15—20日,京、津、唐(山)地区春播种植,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初。 2、合理密植,适时早管。夏棉套种密度为每公顷7.5万—9万株,春播种植密度为每公顷6万—6.75万株。苗期适时早管,促苗早发。麦茬地应及时中耕灭茬,以水促肥,并适当进行叶面追肥和及早整枝。 3、加强管理,防止早衰。由于抗虫棉现蕾后生长发育加快,所以现蕾后应重施肥1次,并喷施适量叶面肥,根据苗情适量化调。因抗虫棉结铃性强,应重视加强后期管理,防止早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