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棉29
释义

中棉29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1998年通过国家审定,同年通过山东省、河南省和安徽省审定。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品种在生产上表现出丰产稳产、抗虫抗病、适应性广等综合优势。

特征特性

生育期128天左右,中熟偏早。植株塔型,株高100cm左右,叶片中等大小。该品种结铃性强,铃卵圆形,单铃重5.4g,衣分40%,绒长29.4mm,比强度24.2克/tex,麦克隆值4.8。枯萎病指2.7,黄萎病指19.7,属抗病类型。高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幼虫。

抗虫性和抗病性

能有效地降低棉铃虫和红铃虫的发生和为害,而且对各代害虫的幼虫,特别是低龄幼虫表现出良好的毒杀性能。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叶片喂养试验表明,低龄幼虫死亡率达90%以上。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好于三代和四代,一般可减少防治次数或用药量的60%~70%。另外,由于农药防治次数的减少,保护了害虫的天敌,特别是瓢虫的大量增加,对棉花伏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 鉴定,该杂交种的枯萎病指2.7,黄萎病指19.7,属抗病类型。

纤维品质

1996年全国13个试验点抽样,经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平均主体长29.53mm,品质长度32.14mm,线密度176.8m/tex,单纤维强力3.85gf,成熟系数1.61。

1997年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检测结果为:比强24.2gf/tex,绒长29.4mm,麦克降值4.8。

产量表现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1995~1996年全国抗虫棉区试中,两年试验结果均居第一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5年在少治虫和不治虫情况下,平均单产分别为1299kg/hm2和1075.5kg/hm2,分别较对照(长江流域为泗棉3号,黄河流域为中棉所17)增产47.7%和79.7%;1996年在常规治虫和少治虫的情况下,平均单产分别为1272 kg/hm2和1210.5 kg/hm2,分别较对照(长江流域为泗棉3号,黄河流域为中棉所19)增产15.6%和39.9%,平均较对照增收3664.5元/hm2。1996年在安徽、湖北、江西等南方10点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6.3%,增产达显著水平;1997年在河南、山东、河北省12点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34.5%,达极显著水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8: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