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 |
释义 | 郡县治,天下安。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以“县域经济和地市州盟”等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为主要研究和服务对象的独立性社会机构,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 单位简介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2005年更名为咨询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 中郡所开展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工作,评价工作开创了全国县域经济评价的先河,积极引导了全社会对县域经济的关注,为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做出开拓性贡献;建设中国县域经济网站,全国县域经济的门户网站,为了解县域经济信息,把握县域经济动态,科学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信息库;举办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以及县域经济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开展县域经济调研和课题研究,进行县域经济专题调研和县域经济理论研究,引导县域经济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为省市区、县市旗以及金融机构、经贸企业提供县域经济咨询服务。开展全国地理标志调研工作。总结“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工作等。 工作内容1.中郡所是一家民间研究所,对中国县域经济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研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县域经济,为什么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对“市管县”体制改革也做过专题的研究,特别是今年,又对建设幸福县域的工作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中郡所的评价工作是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依据他们的评价体系对全国县域经济进行评价。 2.从2000年起连续开展了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工作,评价工作为全国省市区、县市旗提供一个相对的、参照坐标,开创了全国县域经济评价的先河,积极引导了全社会对县域经济的关注,为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做出开拓性贡献; 3.建设中国县域经济网和中国地市州盟网,为全国县域经济和地市州盟科学发展提供交流平台; 4.主持编辑出版全国县域经济领域权威性、综合性《中国县域经济年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辑出版《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提出县域经济进入新时期,总结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双流模式”、“增城模式”和“江阴模式”等三大新模式; 5.举办“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交流县域经济、探索县域经济规律,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6.开展县域经济调研和课题研究。进行县域经济专题调研和县域经济理论研究,引导县域经济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为省市区、县市旗以及金融机构和经贸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全国地理标志调研工作。 7.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积极统筹区域发展,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从2006年起进行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研究和统筹发展监测评价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8年11月完成了“首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产生了非常大的社会影响。 2009年11月,中郡研究所依据2007年的公开数据,完成了“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11年8月20日, 以“建设幸福县域”为主题的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中郡县域经济(研究)咨询所会上发布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并揭晓2011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名单。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江苏宜兴市、浙江绍兴县、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重点工作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现已完成十一届。采用县域经济的综合性、可比性、客观可行性的核心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的特点是“公开、客观、可比”,评价坚持的原则是“三不原则”(不收费、不发证、不授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意义在于积极引导了全社会对县域经济的关注,为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县市旗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参照坐标,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第一、二、三、四、五届评价结果分别发布于2002年1月、2002年12月、2003年11月、2004年11月、2005年12月。《经济日报》独家报道,其他媒体转载。 第六届评价结果,发布于2006年12月。全国报纸、期刊、网站等媒体统一报道。 第七届评价工作,发布于2007年8月“2007年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交流会”, 全国媒体统一报道。 第八届评价工作,发布于2008年7月“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 全国媒体统一报道。 第九届评价工作,发布于2009年7月“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全国媒体统一报道。 第十届评价工作,发布于2010年8月“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全国媒体统一报道。 第十一届评价工作,发布于2010年8月“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全国媒体统一报道。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结果刊登在“中国县域经济网”和编辑在《中国县域经济年鉴》资料中。 中郡所与县域经济1998年12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2005年更名为咨询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 2000年1月,建设“中国县域经济网”,为全国县域经济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2000年3月,开始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2001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首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2001年12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2001)》。 2002年1月4日,发表了第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2年4月12日,发表了“县域经济主要竞争什么?”的文章。 2002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内涵”的文章,回答了“什么是县域经济”的问题。 2002年8月27日,发表了“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动力”的文章,指出省市区经济的差距深层地表现在县域经济的差距,县域经济发展是继“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后的深层次的区域问题。 2002年12月10日,发布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3年8月,编辑出版了全国县域经济领域第一个权威性、综合性、年鉴式读本——《中国县域经济(2002卷)》,将全国县域经济的整个轮廓展现在社会面前,促进社会对县域经济的了解。 2003年11月23日,发布了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3年11月23日,发表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的文章,从五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 2004年6月14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文章,回答了“如何壮大县域经济”的问题。 2004年7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2003卷)》。 2004年7月24日,参加“山东滕州产业化发展高层论坛”,提出:县域经济为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县域经济既是统筹安排的客体,又是统筹协调发展的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体。 2004年11月6日,发布了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4年11月6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历史性选择”。 2005年4月 完成了“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课题研究。 2005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4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运行,全国县域经济年鉴式读本正式定名为《中国县域经济年鉴》。 2005年8月,主持完成了“首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 2005年12月1日,发布了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6年4月,在河南省偃师市举办“中部县域经济论坛”。 2006年4月,在河南省栾川县举办“全国县域旅游经济论坛”。 2006年10月,在重庆参加“地理标志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 2006年12月,在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了“着力推进‘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文章。对“市管县”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分析。 2006年12月,发布了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7年7月,作为民建中央“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专题调研专家成员进行调研。 2007年8月,在四川省郫县举办“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交流会”。 2007年8月,发布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07年8月,发表了“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明确提出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2007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县域经济的十大问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解答。 2008年4月,作为中央县域经济现状和问题调研组专家组成员进行调研。 2008年6月,编辑出版《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由中共中央出版社出版)。为推动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榜样力量”。 2008年7月,在广东省增城市举办“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 2008年7月,发布“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08年10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8卷)》。 2008年11月,发布“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08年12月,在四川西昌市举办“全国州盟首府科学发展交流会” 2009年7月,在湖南省长沙县举办“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2009年7月,发布“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09年7月,发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 2009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9卷)》。 2009年11月,发布“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10年3月,开展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活动。 2010年8月,在辽宁省海城市举办“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2010年8月,发布“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10年8月,发表“县域经济要走内生性发展道路”。 2010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10卷)》。 2010年12月,发布“第三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11年1月,在北京举办“2011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经验交流年会。” 2011年1月,发布“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 2011年8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举办“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2011年8月,发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11年8月,发布“2011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2011年8月,发表“一壮大三提高 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 2011年8月,发表“建设幸福县域初探”。 2011年 继续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