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环站 |
释义 | 中环站(英文:CentralStation)位于香港中环遮打道、毕打街及德辅道中,是港铁车站之一,车站设有4个月台(即一个岛式月台和两个侧式月台)。 概述中环站(英文:CentralStation)位于香港中环遮打道、毕打街及德辅道中,是港铁车站之一,车站设有4个月台(即一个岛式月台和两个侧式月台)。 荃湾线香港岛的总站及 港岛线中途站,并在环球大厦、干诺道中及交易广场地底以行人通道与 东涌线和机场快线的香港站相连。该站采用砖红色为主要色调,然而荃湾线月台则使用深咖啡色作为主要色调。 车站结构车站楼层中环站设有5层,地面为车站出口,车站大堂及商店主要在中环站的L1、L2层。L2及L4层分别为港岛线3号月台(往柴湾)及4号月台(往上环),而L3层则为荃湾线的1号及2号月台(往荃湾)。 另外,在L1层的遮打道大堂与车站出口之间还有一层阁楼,用以通往车站出口,港铁公司在车站该层开放了“艺术管道”,供艺术家提供一个展览场地。而在L2层的毕打街大堂设有行人隧道连接香港站东涌线大堂 车站大堂中环站共设有两个大堂:毕打街大堂与遮打道大堂。毕打街大堂位于毕打街地底,因为港岛线需要而后期加建,而毕打街大堂同时亦连接遮打道大堂的上层。其后又因机场铁路连接通道而作翻新及扩建,设有行人通道连接香港站的东涌线和机场快线相连。由于翻新后的大堂与香港站的设计相若,令乘客不禁迷失方向,以为到达香港站范围,其实他们只是身处于毕打街大堂。 遮打道大堂,由地铁修正早期系统至今早已兴建,位于遮打道地底,中环站是全港首个设有双层大堂的车站。中环站开放初期,上层大堂与下层大堂不设有非付费区连接,乘客需要经过付费区才可往返上下两层大堂。 直至2001年的翻新,设有楼梯连接的大堂上下层,加入咖啡店、快餐店和书店,成为车站购物街,增加地铁公司的非车务收入及便利乘客购物。 车站商店及自助服务现时,中环站内提供不同类型的商店供乘客购物或进食,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饼店、咖啡店、书店、花店、恒生银行及DHL等零售业及其他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港铁的收费区是不能进食,因此大部份食肆均不会设在收费区内。 此外,中环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务设施供乘客享用,包括恒生银行及中银香港的自动柜员机、自动售卖机、自动照相机等。车站内更设有香港邮政邮箱及“iCentre”免费上网服务设施,方便乘客在车站内投寄邮件及浏览万维网的内容。车站更设有“e分钟着数”机,供乘客购买网上服务及享用港铁友礼会的会员优惠。 车站月台中环站设有4个月台,各月台均装设月台幕门。1号和2号月台共享一个岛式月台,处理荃湾线往荃湾方向的列车,建在遮打道的地底,由德辅道中伸延至会所街。同时,荃湾线设有停车侧线,路轨由月台延伸至德辅道中地底。 3号月台(港岛线往柴湾方向)和4号月台(往上环方向)设于德辅道中与毕打街交界的地底,由环球大厦伸延至历山大厦。这两个月台从上下把荃湾线月台夹在中间。这两个港岛线月台都是在路的北面设立的侧式月台,而3号月台则在4号月台之上(原由乃用以处理往来上环站之人流)。 车站出口中环站D1出口中环站设有13个车站出口,出口主要连接中环建筑物及购物中心的地库或大堂,乘客可直接在车站通道穿梭中区主要建筑物及购物中心及车站大堂。此外,部份出口邻近主要街道、中区行人天桥系统及公共运输工具车站,方便乘客转乘不同的交通工具。 毕打街大堂(L1) A-干诺道中 干诺道中、巴士总站、中环码头、欧陆贸易中心、交易广场、香港四季酒店、邮政总局、国际金融中心、怡和大厦 设有升降机及失明人士引导径往返地面 B-环球大厦 环球大厦、工业总会签证处、华人银行大厦、香港总商会签证部、恒生银行总行、协成行中心、永安集团大厦 C-利源东街 创兴银行中心、德辅道、利源东街、利源西街、万宜大厦、红十字会捐血站、德成大厦 D-毕打街 D1-艺穗会、怡安华人行、毕打行、毕打街、中环中心、港中医院、会德丰大厦 D2-卡佛大厦、德己立街、娱乐行、兰桂坊酒店、兰桂坊、皇后大道中、中央广场、戏院里 遮打道大堂(L1) E-遮打大厦 遮打大厦、遮打道 F-圣佐治大厦 雪厂街、圣佐治大厦、文华东方酒店 G-置地广场 东亚银行大厦、中建大厦、告罗士打大厦、香港外国记者会、置地广场 H-历山大厦(地库) 历山大厦 遮打道大堂(L2) J-遮打花园 J1-立法会大楼 J2-中银大厦、长江集团中心、遮打道、美利道、山顶缆车花园道缆车站 J3-美国国际集团大厦、美国银行中心、和记大厦、昃臣道、香港会所大厦 K-皇后像广场 大会堂、爱丁堡广场、汇丰总行大厦、太子大厦、渣打银行大厦、皇后像广场 利用状况中环站地处之中环为香港首要的商业中心区及各重要机关所在,周边主要为地标性建筑物、办公大楼、政府机构及总部等,再加上本身是荃湾线、港岛线及香港站的东涌线及机场快线的重要转车站,附近又设有各种交通工具以供接驳,因此车站非常繁忙,每天有约有25万人次使用本站往返香港各区,为整个系统第三繁忙的车站。 值得一提的是,乘客如果往返此站及葵芳站至荃湾站,往香港站乘搭东涌线再经荔景站转乘荃湾线所需时间会较直使用荃湾线为快,但基于东涌线班次疏落及需要转乘列车,实际上直接乘坐荃湾线会较方便。 接驳交通由于中环站处于已发展的商业中心区内,该站并没有空地设立地面公共运输交汇处,但中环站落成初期亦有部份地铁接驳巴士路线以中环站为终点站或以循环线形式运作,惟其车点只设于街道旁边巴士站。直到交易广场设有大型巴士总站,不少巴士路线迁往该处作总站,而接驳巴士路线只是途径中环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转乘。随着港岛线落成,有不少来往中环至香港岛东面的接驳巴士路线失去原有功效,有不少巴士路线缩短或取消。 现时,仍有不少乘客在中环站步行前往交易广场公共运输交汇处或于德辅道中转乘巴士、小巴或电车前往香港中西区、南区;同时也有不少乘客前往海旁乘坐山顶缆车接驳巴士往返缆车站,或是步行至中环码头转乘渡轮前往离岛区、九龙半岛等地。 此外,由于地铁兴建机场铁路时,早己在环球大厦地底与建行人隧道连接香港站,现时有港岛线及荃湾线乘客利用行人隧道转乘机场快线或东涌线前往香港国际机场、青衣岛、大屿山等地,为中环站带来庞大转乘人流。 接驳交通列表铁路 港铁 机场快线及 电车 山顶缆车 山顶缆车花园道缆车站 巴士 新世界第一巴士: 4-华富南↺中环 其他路线:2、4X、13、15、15C、18、18P、23A、23B、25、26、30X、43X、46X、66、M590、720、720P、M722 城巴: 37A/37X-置富花园↺金钟 37B-置富花园↺中环 其他路线:1、3B、5、5B、5X、6、6X、10、11、12、12A、12M、40M、M47、70、75、90、90B、97、260、780、788、A11、A12、E11 过海隧道巴士: 101、104、109、111、113、115、115P、182、182P、307、603、603S、619、619P、680X、681、681P、690、690P、692、692P、905、914、930、960、960A、961、962、962B、962X、967、968、969 小巴 港岛专线小巴: 10A-中环(威灵顿街)↔美景台/大口环 10B-中环(威灵顿街)↺数码港 55-玛丽医院↺中环 其他路线:1、1A、2、3、3A、8、9、22、54 渡轮 珀丽湾客运: 中环↔马湾珀丽湾 愉景湾航运服务: 中环↔大屿山愉景湾 港九小轮: 中环↔南丫岛榕树湾 中环↔南丫岛索罟湾 新世界第一渡轮: 中环↔长洲 中环↔大屿山梅窝 中环↔大屿山坪洲 天星小轮: 中环↔九龙尖沙咀 中环↔九龙红磡 历史往柴湾方向的3号月台 中环站4号月台 翻新后的遮打道大堂修正早期系统 参见:修正早期系统及荃湾线 中环站于1980年2月12日因应地铁修正早期系统由尖沙咀延伸而启用,成为修正早期系统的终点站,乘客可直接乘坐列车前往观塘,约需27.5分钟。启用初期只开放1号和2号月台、位于遮打道车站大堂以及毕打街走廊层,而车站底层设有停车侧线,由遮打道月台延伸至德辅道中,车站当时共深25米,长380米。车站当时更预留了部份结构以便未来的港岛线兴建。 由于修正早期系统当时是包括荃湾线的中环至旺角的路段,因此荃湾线在1982年5月10日通车时,中环站便成为荃湾线南端的尾站。 港岛线参见:港岛线 1980年,香港政府决定兴建港岛线,因此地铁扩建中环站车站大堂并在德辅道中地底兴建2个侧式月台,并利用修正早期系统的预留结构与荃湾线大堂连接,扩建期间并无影响荃湾线的服务。在兴建港岛线的同时,中环站更加设4个新出入口,令当时中环站出入口加至13个。 另外,由于83年3月动工的上环站至中环站的隧道工程需要迁移受影响的消防处大楼及上环街市,因而中环站的港岛线月台及上环站较其他港岛线路段迟1年开放,有关路段于1986年5月23日启用。 车站命名中环站在通车前后曾有多个名称,分别有3个英文名称: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和Central(中环),以及4个中文名称:遮打、必打、中环、中环西。现时,中环站一律更为“中环(Central)”。 1967年9月,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发表了一份有关香港在地底集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研究《香港集体运输研究》,报告中提及在中环兴建一个车站,名为Central。 1970年,顾问公司发表了另一份《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在报告书中,位于中环遮打道地底的车站名为遮打(Chater),而位于中环必打街(今毕打街)地底的车站名为必打(Pedder)。 1979年,地铁修正早期系统通车时,有关首日通车纪念特刊提及到位于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统车站(1号及2号月台)名为中环(Chater),而位于毕打街地底的港岛线车站名为中环西(Pedder)。因此,当修正早期系统于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环时,有关车站的中文名称命名为中环,而不是遮打。 而根据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的街道图,毕打街地底的港岛线车站命名为中环(Pedder),因此可以证明车站的中文名称统一为中环。 1985年5月31日,港岛线延伸至金钟站,地铁也同时为包括中环站的多个车站(另外还包括油麻地站、旺角站及美孚站)更名,中环站的英文名称Chater统一为Central取代。当港岛线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中环站时,全站英文名称已经统一为Central。 机场铁路连接通道为配合1990年代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地铁公司在环球大厦及交易广场建造地底一条横跨干诺道中的地下行人通道,以连接中环站和香港站,供乘客从港岛线或荃湾线转乘机场快线或东涌线。同时,地铁公司亦翻新及扩建旧有毕打街大堂,加设新闸机及商店,令乘客可享受更舒适的车站环境,工程于1998年竣工。 车站翻新工程2001年,地铁公司为改善中环站车站环境,再度翻新旧有遮打道大堂,以配合毕打街大堂及香港站的一贯设计。是次翻新除了加设一般商店外,还把咖啡店、快餐店和书店引入至地铁范围,增加地铁公司的非车务收入,吸引人流及方便乘客在车站购物。 此外,是次翻新工程亦将中环站毕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层的非收费区大堂连接,乘客再无须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径收费区往来两大堂,整项工程于2002年4月完工。 2008年1月,港铁公司为现代化中环站的环境,将中环站大堂及港岛线3号月台沿用多年的地台更换为灰色地台,并且在部份位置更换假天花。 未来发展将军澳线延线 主条目:北港岛线和将军澳线 根据《铁路发展策略2000》的北港岛线计划, 将军澳线将会接驳现有的 港岛线,本站将会成为将军澳线延伸的一个车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