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犀 |
释义 | 白犀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是体形最大的犀牛,也是仅次于象和河马的第三大陆生脊椎动物,堪称“犀牛之王”。目前野生白犀牛仅生长于乌干达和向北的尼罗河上游。仅存约4000只。白犀牛的鼻梁上,长着两只奇特的角,前角长而向后弯,一般长度在80—100厘米之间,最长纪录已超过1.5米;后角长度一般在50厘米以下。仅栖息非洲赤道南北草原,常2~5只成群。食草。喜泥水浴。产于非洲的白犀体型巨大,在动物园中有较高的展览价值。 中文学名:白犀(BAI XI) 拉丁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 别称:White Rhinoceros 纲:哺乳纲 目:奇蹄目 科:犀牛科 分布区域:非洲 体貌特征白犀又名方吻犀。白犀体大威武,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居于第二位的庞大动物。一般体长为3.3—4.2米,尾长为50—70厘米,肩高150—180厘米,体重1.4—3.6吨。体躯浑圆粗壮,皮肤光滑,厚约2—3厘米,只有耳边和尾端才有毛,也没有大褶和皱纹形成的甲胄,头部特长,大约为120厘米,眼睛很小,分别长在头部两侧,观察物体时,首先用一个眼睛盯着看,然后再用另外一个眼睛看。管道状的耳朵可以旋转,听觉较为灵敏。嘴里的颊齿为非常厚的石灰质层。上唇平而宽,呈方形,故有宽吻犀及方吻犀之称,由于接触面积大,吃起草来就像割草机一样。大多数食草动物的角都是长在头顶上,而它的角却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后,显得十分有趣。白犀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最高纪录为158.7厘米,细长如鞭,高高耸立,极为特殊,而通常前角较长而稍微向后弯曲,长度为60—90厘米,后角较短,长度为50厘米左右,雌兽的角较雄兽的更长。它的角不是骨质的,而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由角质纤维堆积而成,所以并没有长在骨头上,而是长在皮肤上,但却格外坚硬和锋利,是其自卫和进攻的武器。虽然名叫白犀,但它的体表却呈灰色,充其量也只是略微发白而已,所以有人认为这个名字的来源可能是由于在南非的土著人的语言中,方吻犀或宽吻犀的发音与白犀相近,以至于以讹传讹的缘故。它的肩部由发达的髓棘形成隆起的肩峰,髓棘连接着韧带以支持头部,四肢粗壮有力,前后肢均具有3趾。 生活习性白犀生活于非洲丛林以及草原地带。其性情温和,喜群居。每群3-5只或10-20只。它们在一处埋头吃草,7-8个小时也移动不了一公里,吃过的草地,如剪草机剪过一样整齐。白犀有固定地点排便的习性,往往粪便堆积如山,从粪便可追寻白犀的踪迹。它们休息时,成对的白犀常做顶角游戏,群犀们围观助兴。 白犀牛的名称来自于荷兰语“weit”,意思为“wide” (宽平),针对它们宽平的嘴唇而言,后来被人误称为“white” (白色),故称“白犀牛”,又名“方嘴犀”。它们宽平的唇部,可像割草机般啃食地上的草。草食性,也食麦片、粒状饲料、苜蓿草粒、青牧草。 生长繁殖白犀没有固定的发情期,全年均可以交配,雄兽在求偶时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作为情歌。雌兽每3年生产一次,怀孕期为547天左右,每胎仅产1仔。初生的幼仔体重为45—50千克,叫声很尖,较为耐寒,小白犀牛出生后三天会一直跟随在母亲的身后,之后一般会跑在母亲的前方。 哺乳期大约为一年,但从3个月后小白犀牛就会啃咬草皮了。1岁时体重可达218千克左右,6—9岁性成熟。寿命为20—25年。 分布范围白犀产于非洲的乍得、苏丹、扎伊尔、乌干达、安哥拉和罗得西亚等地。由于人类滥捕,数量已很少。1922年宣布为保护动物。白犀是动物园的珍稀观赏动物。 白犀的分布区被分割为相距大约3000公里的南北两块,分别栖息着2个不同的亚种。北方亚种又叫北白犀,分布于苏丹南部和乌干达接壤的地区,现在还有2000只左右;指名亚种又叫南白犀,与前者不同的是有一个凹形的前额,分布于南非的纳塔尔、苏禄兰等地,在上个世纪末仅剩有几十只,几乎绝灭,但在1920年后,由于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使野外数量得以恢复和发展,现在已经达到2000只以上。为了保护濒危的犀牛类动物,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特别是严禁犀牛角的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犀牛分类白犀牛粗略介绍犀牛分5种:白犀牛,黑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 黑、白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都长有一前一后一对角,印度和爪哇犀牛只有一只角。 白犀牛的体形是5种犀牛中最大,雌性重约1,800 kg (3968 磅); 雄性 2,300 kg (5070 磅)身长(包括头)360 - 420 cm 左右。肩高1.5-1.8米(5-6英尺)尾长80-100mm。 在所有陆地哺乳动物中,白犀牛是体形仅次于非洲象和亚洲象的动物。 白犀牛雄性体形大于雌性。 新生小白犀牛体重65公斤(143磅)。 我们可以从外形区分白犀牛和黑犀牛。 白犀牛体形更大,前额较平,肩部更加突出。白犀牛也被称作“方嘴唇犀牛”,因为白犀牛的上嘴皮较宽较平。 白犀牛的前角大于后角,平均长度60-150厘米(24-59英尺)。 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蓝灰色或棕灰色。 白犀牛名字的来由是南非语“宽”翻译有误所导致。 和其他种犀牛相同,白犀牛视力较差,但听力和嗅觉敏锐。 种群现象与其他几种犀不同的是通常结成小群或整个家族在一起生活,其他犀一般都是独居的。它们主要是在傍晚、夜间和清晨活动,白天在茂密的丛林或草丛中休息,休息场所有时距水源数公里远。白犀牛的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可达40km。在栖息地内就连最凶猛的狮子也对它们无可奈何,因此没有天敌,唯一的天敌就是人类。白犀牛会成群活动,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它们会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域,在争夺领域时,会互相用角攻击。但它们比黑犀牛温和,较不具攻击性。 白犀牛的社会结构比较复杂,一个家庭组群中会包括多至14个成员, 但较小的组群可能只有母亲和小犀牛。雄性白犀牛占领的地域小于雌性,但允许处于次主导地位的雄性和成年雌性在它们的领域中活动。 占主导地位的雄性会将受孕期的雌性留在身边。交配的雌雄白犀牛会在一起生活约20天左右。 濒危状况白犀的角、皮、肉、血、骨和内脏等都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尤其是犀角,被用于制作传统的阿拉伯弯刀的刀柄,而且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珍贵中药,有强心、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作为解血清热的清凉剂,但在国外却有种种误解,认为可以当做滋补壮阳的春药,从而使得黑市贸易十分猖獗。由于乱捕滥猎,白犀的数量在急剧下降,因此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白犀被列入附录I。 持续遭受内战及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那些曾经流浪在乌干达、苏丹和刚果地区的北方白犀牛的数量持续下降。到2000年,刚果仅余30只白犀牛。尽管象牙犀牛角等交易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但是黑市交易仍然热火朝天,在也门就有专门的犀牛角市场,在那里以犀牛角制成手柄的匕首是众多买家和卖家关注的焦点,是身份的象征。 保护措施目前,野生白犀牛已不复存在,而且全球仅剩两只母白犀牛,都在捷克动物园内。据《观察家》报道,赫耳墨斯是柏林莱布尼兹学院动物园及野生动植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家。在他的带领下,专家们将对犀牛进行人工授精、体外授精及胚胎性别选择实验。如果这项实验获得成功,他们将为野生动物保护作出特殊的贡献。 下一步是为犀牛做人工授精:这种体积庞大、不易驯服、具有攻击性的草食动物的生殖系统一直是兽医科学界的谜。然而,利用超声扫描仪等现代医学设备,专家们通过人工授精使南方白犀牛成功产下一头小牛。通过南方白犀牛的实验,可以将经验运用到北方白犀牛上。 犀牛最好每两年产下一头小牛,以便严格控制两只母犀牛可能产出的幼牛数量。专家们还有些其他对策。在发现南方与北方白犀牛的相似之处后,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提取老犀牛体内的卵,从而建立一个北方白犀牛的卵库,再逐渐将其孵化。被孵化的胚胎可注射到南方白犀牛体内,让它们代为孕育。 专家还计划利用分离技术把母胎精子从公胎精子中提取出来。专家们称:“这种方法确保我们生产的仅是母的北方白犀牛。而这些母犀牛可以生出更多的白犀牛。从而拯救北方白犀牛的数量。”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白犀牛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犀牛池里有2公3雌5只白犀牛,是2001年夏天从南非运来的,每次3只公犀牛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就会打斗很凶。最凶的要数3号公犀牛,经常会用牛角将另外2只公犀牛的肚子顶起来。吃过多次亏后,1号和5号犀牛每次见到3号犀牛都会躲得远远的。3只雌犀牛倒相安无事,而公犀牛与雌犀牛打斗的事情也很少发生。由于3号公犀牛在打斗中占了上风,每次雌犀牛发情的时候,3号犀牛享有优先交配权,然而才能轮到其他公犀牛。为避免血缘关系混乱,饲养员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每当雌犀牛发情的时候,饲养员就会把它与其他犀牛隔开,只放一头公犀牛进去,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打斗的发生。 相关历史二十世纪,北部白犀牛数量多过南部白犀牛,分布在许多非洲国家。 现在我们只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加兰巴国家公园中看到北部白犀牛的身影。 1997年的调查显示白犀牛仅存25只。 南部白犀牛以前生活在安哥拉东南部、莫桑比克中部和南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东部纳米比亚、以及北部和东部南非。一直以来都以为已经灭绝,直到1895年在南非德班在此发现南部白犀牛。 今天它们主要生活在南部非洲的保护区内,特别是的德班的Hluhluwe/Umfolozi保护区内。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斯威士兰、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还有少量的南部白犀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非重新向肯尼亚引进了20只南部白犀牛,现在的数量约为170只,其中120只在一家私人救助中心,其余50只生活在两个国家公园。 2001年统计数字,南部白犀牛的总数量大约为11,600只。 刚果瓜兰巴(Garamb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瓜兰巴国家公园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边境上,由于当初建园的初衷就是准备把该公园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因此建造者们不遗余力,圈起大面积的草地与树林。瓜兰巴国家公园拥有许多世界稀有动物,例如丛林象、野牛和黑猩猩等。当然,最珍贵的动物还要算那些数目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了。 刚果于1997年爆发名为“独立战争”的内战,战争期间不断有偷猎者为了猎取象牙和河马的门牙(河马的门牙与象牙类似,但更扁平,常用作雕刻和艺术品的原材料)而杀害了公园内近半数的大象和河马。内战结束后,据当时的统计数据表明白犀牛仅有22只。此后国家公园的专家们一直致力于恢复动物数量,已稍见成效。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偷猎者们主要是苏丹人,当地的人们都一致认为偷猎者来自苏丹南部的巴尔.埃.嘎扎地区(Bahr El Gazal)。 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 物种价值 白犀的角、皮、肉、血、骨和内脏等都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尤其是犀角,被用于制作传统的阿拉伯弯刀的刀柄,而且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珍贵中药,有强心、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做为解血清热的清凉剂 主题电影电影〈白犀牛〉 导演: Ivan Tors 主演: 罗伯特·卡尔普 / 雪利·伊顿 / 哈里·古蒂诺 / 乔治·莱恩 / Harry Mekela 类型: 动作冒险 剧情:一部以非洲原野为背景冒险动作片故事虽然有点公式化但导演埃文.托斯擅于处理演员和动物特色将剧情推展得颇为流畅美丽摄影也将非洲大陆原始魅力成功地银幕上呈现罗伯特.柯普饰演一名理想主义医生想用镇静剂活捉珍贵白犀牛作研究之用于找来猎人哈利加汀诺帮忙不料哈利暗中跟黑市动物贩子勾结偷走罗伯特狩猎装备并将女友莎莉.伊登撇下不管莎莉气愤之下反过来帮医生追踪哈利哈利被毒蛇咬到而奄奄一息之际罗伯特救了一命两人化敌为友继续为活捉白犀牛而努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