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文冠 |
释义 | 白文冠(1873——1941年),女,回族。马本斋之母,出生于河间城关六街,后嫁往献县东辛庄村,丈夫名叫马永长。 人物介绍马母勤劳贤慧,虽家境贫寒,经常帮助穷人,深受乡亲们爱戴和尊重,所以村里人习惯叫她“大冠姑”。 马母生三子,长子进坡、次子守清(即马本斋,经名尤素夫·马本斋)、三子守朋。父亲马永长携三个儿子长期流浪口外,为人牧马,家中生计都是靠马母一人操持。 马母教子有方,教育儿子做人要正直,不屈辱、不苟且,要爱国爱族,学好汉,当英雄,为穆斯林争光。马母积极支持马本斋脱离旧军队奉系军阀,组织抗日,并让三子跟着马本斋一起组建部队。 人物生平1941年(民国30年)夏,马本斋率部转战于子牙河以东的青县、沧县、交河等地,歼敌500余人,并紧紧咬住盘踞在河间的日军山本联队。山本恨透了马本斋,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决定抓捕马母,诱降马本斋,瓦解回民支队。 1941年7月的一个深夜,山本联队出动日军和伪军500余人,分别从河间、献县、沙河桥三个据点出发,直奔马本斋的家乡献县东辛庄,当村边站岗的青抗先队员发现敌情时,群众再疏散转移已来不及,拂晓敌人围住了这个回民聚居的村庄。 日军将马母抓住后,带到河间城内。马母被抓来之后,发誓绝不吃敌人的一粒粮食,不喝敌人一口水。后来敌人把马母从狱中提出,摆上丰盛的宴席,住上等房屋,还派专人伺候照料,又送水果点心,她连看都不看,还把送来的票子甩了满地。 敌人软硬兼施,阴谋用尽,最后逼她给儿子写信,她斩钉截铁地说:“我儿子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你们有本事跟他打去,我老婆子来了就没想活着回去!”白文冠以绝食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日伪军派河间县伪县长等人诱劝,都被她痛骂而去。3天后,白文冠昏迷不醒。绝食7天的白文冠烈士玉镯坠地,英勇殉难。 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宁为玉碎洁无瑕,烽火辉映丹心花。贤母魂归浩气在,岂容日寇践中华!”的壮语。 1944年马本斋去世后,党中央主要领导都敬献了挽联。其中朱德总司令的挽联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高度评价了白文冠和马本斋母子两位民族英雄。并称赞:“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国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 毛泽东主席为白文冠爱子马本斋敬献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