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制冷展 |
释义 | 自1987年首次举办,二十二年来 "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一直秉承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办展宗旨和周到、细致、专业的服务理念,早已跻身全球同行业最大规模的专业展会之列,并且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和美国商务部两项权威国际认证,成为行业公认的名符其实的顶级专业展会。 主办单位(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CRAA) 中国制冷学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往届回顾(2011年中国制冷展 2010年中国制冷展 2009年中国制冷展 2008年中国制冷展 2007年中国制冷展 2006年中国制冷展 2005年中国制冷展 2004年中国制冷展) 最新展会第二十三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简称:中国制冷展)将于4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本次展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北京市分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共同举办。 本届展会主题确定为“创新发展、节能减排”。本届展会面积达到创纪录的9.27万平方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冷、空调、供暖、通风专业展会之一。 届时,将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家厂商以及来自全球30余家行业专业组织机构参展,其中包括美国、德国、韩国的国家展团,预计将有5万多名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和用户前来参观。 展会期间将举办主题论坛、专题研讨会和40余场技术交流会,将全面反映行业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同时,组委会与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举办的臭氧气候技术路演及行业圆桌会议,更将成为众多厂家、科研单位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中国制冷展自1987年创建以来,已走过25年。中国制冷展为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搭建了产、学、研、设、用相结合的综合性交流平台,并已成全球知名品牌参展的首选以及产品技术比拼的擂台。 主办单位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CRAA)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是以中国制冷空调领域的制造企业为主,同时包括有关科研、设计、院校等事业单位和团体,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组成的非赢利性的全国性工业行业组织,是代表和维护全行业共同利益及会员合法权益的社团组织。协会接受业务主管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和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监督管理,属社会团体法人。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积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会员单位和行业的意见和建议是协会的基本职责。协会以“推动行业生产与技术进步,促进中国制冷空调行业的发展和振兴”为宗旨,以做好面向行业的服务工作为重心,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坚持服务与发展并重,尽全力为会员单位、为全行业提供多方位、有价值服务。 协会的主要工作有: 咨询服务:积极研究与解读与本行业相关的各项国家政策法规,调查了解行业情况,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为会员单位提供咨询。 行业统计:组织开展对本行业中各类企业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数据的统计、汇总和分析工作形成研究报告,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分析基础,为企业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国际合作:引导和协助行业开展国际间经贸活动,推动会员单位与国外同行业间的技术贸易合作,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信息交流:组织开展行业信息交流,通过举办行业信息大会、各种专题论坛及技术/学术会议等活动,促进行业的技术交流与进步。 行业认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行业中开展CRAA产品认证、维修安装企业资质认证等相关行业认证,推动行业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的提高,规范行业发展。 出版刊物:定期出版会刊《制冷与空调》,信息月报《中国制冷空调》,不定期出版协会技术丛书以及各种学术论著和报告。 组织展览:定期组织举办“中国制冷展”,为国内外企业建立交流展示的平台;协助组织企业参加国际上相关的专业展览会,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标准建设:致力于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引导与发达国家在行业标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对口与接轨。 专题研究:认真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和热点,及时提出符合行业需要的研究课题与方向,组织相关科研院校和行业专家开展专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予以发布,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专业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各种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人员资源服务。 网络服务:充分利用协会的公共网络平台,构建协会与会员间的沟通网络体系,为会员单位以及市场和用户提供全方位、有价值的服务。 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学会是全国制冷行业的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之一,成立于1977年4月25日。 学会的主要任务: 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咨询; 编辑和出版“制冷学报”,技术资料和科普读物; 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 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各国制冷社团和专家进行友好往来; 组织和鼓励会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促进制冷科技发展的建议、技术政策以及重大措施,向有关部门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 奖励有成就的,有创新发明的制冷科技工作者; 制修订制冷国家、行业标准; 举办国际性空调、制冷及食品加工展览会和各类技术交流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促进中国制冷事业的发展。 全国约有20个部门和系统的制冷工作者参加学会的各项活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学会下设六个专业委员会,即: 低温专业委员会:低温物理、低温工程、气体分离与液化; 制冷机械设备专业委员会:制冷机器与设备; 冷藏冻结专业委员会:冷藏库、冷冻工艺、食品科技; 冷藏运输专业委员会:水、陆、空、冷藏运输、制冰; 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空调、制冷在工程上的应用、热泵及能量节省; 小型制冷机低温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低温医疗、低温生物和保存、升华干燥、小型制冷设备。 学会的出版物“制冷学报”是经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批准的国内学术界一级刊物,已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协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论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首批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每年四期(季刊)国内外发行。另有“中国制冷简报”,一年四期,与制冷学报间隔发行。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注册会员15,344人,其中高级会员634人,资深会员88人,还有团体会员376家。资深会员和高级会员,均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是我国制冷科学技术界的精英和国家、行业的宝贵财富。团体会员大部分是我国制冷空调设备主要生产厂家、大中型冷藏联合企业、设计科研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制冷业界水平。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学会设立了中国制冷学会科技奖,对有成就、有创新发明的制冷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简称北京市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北京商会(简称北京国际商会)成立于1978年,由北京市经济贸易界代表性的人士、 企业和团体组成,是具有政府背景、实行企业化运作的社团法人,同时也是国际组织成员,即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理事单位和联合国工发组织北京工作站。 规模 北京市贸促会、北京国际商会有团体、企业及个人会员4000余家(人)、并已在北京市所属的区、县设立了贸促支会、国际商会。 宗旨 立足北京 服务全国 面向世界 促进对外贸易 促进利用外资 促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促进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提供十大国际商务服务 国际联络服务 国际经贸信息服务 国际展览服务 国际经贸法律服务 国际会议服务 国际培训服务 国际金融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 国际保税服务 国际经贸业务代理服务 往届回顾2011年中国制冷展"第二十二届国际制冷、 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于2011年4月7日至9日在中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4月7日上午9时,2011中国制冷展开幕仪式在上海浦东嘉里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副会长徐玉伟主持 2010年中国制冷展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国际制冷、空调、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简称中国制冷展),阔别北京五年后隆重回归,于2010年4月7日-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本届展会展出面积近80,000平方米,有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6家厂商参展,其中德国、韩国、美国将继续组织阵容强大的国家展团参展。已注册登记的专业观众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参观观众将超过40,000人次。本届展会展览面积之大,参展企业涵盖领域之广,国际化程度之高,展示品牌之齐全,均创历届展览之最。 2009年中国制冷展2009年4月5-7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广东省制冷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 (以下简称:展会)在广州琶洲展馆举行。 今年是"中国制冷展"第二次在广州举办,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清明节"公假的双重影响下,本届展会无论是展出规模、还是观众数量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充分体现了展会主办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全球制冷空调行业共渡难关的决心,同时体现了参展企业和用户对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充满信心。 2008年中国制冷展2008年4月9-11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上海市制冷学会、上海市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简称中国制冷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 "中国制冷展"已举办二十多个年头,再次回到上海举办,得到了海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及支持,共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国内外企业参加了展览会,展示其最新产品和技术。美国、德国、韩国、印度依然组织了强大的国家展团前来参展,展会总规模近7万平米,超越广州制冷展再创辉煌。据组委会初步统计,展会三天共接待了来自101个国家的专业观众48298人 本届中国制冷展主要特点有: 以绿色、环保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鼓励企业使用绿色搭建材料。 进一步加强观众组织工作。 把服务作为办展的核心理念,提高整个团队的服务意识 将知识产权作为参展商必备的参展限制 2007年中国制冷展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简称"中国制冷展")于2007年4月4-6日在广州琶洲展馆成功举办,本届展览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广东省制冷学会共同主办。 第十八届中国制冷展举办之时恰逢中国制冷展二十周年纪念,得到了海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及支持,争相展示其最新产品和技术。据组委会初步统计,展会三天共接待了来自10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40023人。 2006年中国制冷展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简称"中国制冷展")于2006年4月11-1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此次中国制冷展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上海市制冷学会和上海市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共同主办。 此次制冷展共吸引来自30个国家的919家参展企业参展,同时吸引了来自94个国家的49138名观众到场参展。本着以"加强国际交流,促进贸易发展。"的办展思想,力求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展览会。 2005年中国制冷展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简称"中国制冷展")于2005年4月12-14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办。此次中国制冷展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共同主办。 与此同时,第二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发展论坛"同期举办,同时有多场技术会的举办,旨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国际交流。此次中国制冷展共有403家企业参加此次制冷展,吸引了来自82个国家的37169名专业观众参观。 2004年中国制冷展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简称"中国制冷展")于2004年4月8-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此次中国制冷展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上海市制冷学会和上海市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共同主办。 此次制冷展等到了众多国外组织和机构的大力支持,二十余场技术交流会,旨在加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推动国内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共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的630家企业和来自65个国家的45398名观众到场参观。 委员会名单No. 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 1 吴元炜 教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名誉主任 2 吴德绳 教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任 3 曹阳* 教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节能研究院 委员 4 陈光明 教授 浙江大学 委员 5 陈焕新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委员 6 狄洪发 教授 清华大学 委员 7 江亿 教授 清华大学 委员 8 姜俊明 教授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委员 9 解国珍 教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委员 10 李先庭 教授 清华大学 委员 11 李著萱 教授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委员 12 刘斌* 副教授 天津商业大学 委员 13 刘挺 教授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委员 14 刘轶* 教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委员 15 吕济民 教授 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委员 16 马国远*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委员 17 马一太 教授 天津大学 委员 18 潘云钢 教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委员 19 申江 教授 天津商业大学 委员 20 石文星* 教授 清华大学 委员 21 史敏 教授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委员 22 汪训昌 教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节能研究院 委员 23 王如竹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 24 邢子文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委员 25 徐庆磊 教授 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委员 26 徐伟 教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节能研究院 委员 27 张华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 委员 28 张小松 教授 东南大学 委员 29 张秀平* 教授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委员注: 1. 按姓名拼音排序,不分先后; 2. 加“*”者为执行工作小组成员。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