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释义 | 简介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涵括文、史、哲、艺四个一级学科门类。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本科专业分别于2002年、2003年开始招生。现有哲学、中国史两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美学和中国近现代史7个硕士点;另在法学理论专业下设有法治文化、法律语言、法律逻辑、法治文学等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概况哲学系负责哲学专业教学和培养,由哲学综合教研室和逻辑研究所共同组成师资队伍;中文系负责中文专业教学。近代史研究所负责中国近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艺术教研室负责全校的艺术类通识教育工作,同时参与美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学院以“法大人文、人文法大”为办学理念,除加强专业教学,努力做到与其他著名高校的专业教学看齐,还重视在全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承担了大量全校性的通识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识教育逐步成为学院发展特色。由我院教师为主体组建的“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咨询中心”,成为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 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上,重视人文学科与法学学科的深度结合,法治文化、法律逻辑、法律语言、法律与宗教等新兴交叉学科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学院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文化研究中心、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中心、艺术与法律研究中心、艺术经纪研究中心等5个非在编教研机构,进一步搭建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学院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5人(含终身教授1人),副教授22人,有7名教师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资格。学院不仅有一批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师,在诸多全国性学术研究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还有一批在艺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师,在中国书画的创作与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法治精神、扎实专业知识和法学知识、较强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与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输送了优秀毕业生。 中文系中文系名师:黄震云 崔蕴华 杨阳 陆昕 中文系前身为中文教研室,初建于1978年,主要从事中文专业基础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十余年来,中文教研室不断发展,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文教研室在文学与法学的交叉领域具有整体优势,并在全国高校首创了《法律语言》这门课程,开创了这一学科领域的先河,其科研成果数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大奖,并应用于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 2002年,随着学校院、系调整,中文教研室并入新组建的人文学院,并成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2003开始招收本科生,之后又先后招收法律语言、法制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文教研室曾与韩国湖南大学、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为韩国留学生举办过三期汉语培训,远赴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并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教学中心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 中文系除承担中文专业课程教授任务以外,还承担学校大量的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中文系为学校的通识教育,为整个学校人文素质的提高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6月,中文系与教务处共同举办了“中国政法大学首届文学文化月”的活动。此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对中文专业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 中文系的师资力量较强,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目前教师主体是由从国内著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构成,这些青年教师正活跃在中文研究的各个领域 哲学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成立于2002年6月,隶属于人文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一个新建制。目前哲学系已经发展成为学术基础扎实、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单位。 自成立以来,哲学系逐步引进了以李德顺、李凯林、单纯等为代表的高端人才以及接收著名高校哲学系毕业的博士,组成了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梯队明晰的年轻队伍。哲学系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9人(含终身教授1人),博导5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19人拥有博士学位。 哲学系非常重视学科建设。自2002年起,每年招收约20名的哲学专业本科生。1985年,法大政治理论教学部就已有逻辑学硕士点,著名逻辑学家杜汝楫先生曾在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3年,哲学系申报成功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2005年又申报成功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硕士点;2010年获得哲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目前,哲学系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美学6个专业的硕士生,并参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建设工作、法学理论专业法治文化和法律逻辑两个方向的硕士生培养工作,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等专业的博士生培养工作。 哲学系非常重视学生培养工作。近年来,在专业教学中通过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的改革,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并完善专业班主任工作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培养心胸宽广、人格健全、做事踏实、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除加强专业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外,哲学系还重视发挥在全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承担了大量全校性通识核心课程、主干课程以及通选课的教学任务。 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上,哲学系一直秉持“入主流、上层次”的办系方针,并重视哲学学科与学校优势学科——法学的深度结合,在法学理论专业下设有法治文化、法律逻辑等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法哲学、法治文化、法律逻辑、宗教与法律等交叉研究在学界逐渐产生较大影响。 近年来,以哲学系教师为主力,先后成立了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等多个非在编机构,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加强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