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正统文学观念
释义

本书以中国正统文学观念的文化还原为基本的学术阐释理念,将种种文学观念纳入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主导性文化话语系统之中,使其自身的理论涵义与内在的文化逻辑真实可信地呈现出来。

本书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文库 书目

作者:彭亚非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

ISBN: 978-7-80230-608-0

页数: 446页

版次:2007年5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彭亚非 1955年生,湖南岳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论著有《先秦审美观念研究》、《郁郁乎文》(《华夏审美风尚史》第二卷)、《〈论语〉选评》等。

内容简介

本书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解读中国传统文学意识的新视角——一个从整体文化特性上去解读中国古代文学意识的视角,从而使中国正统文学观念作为一个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不仅展现出为西方和现代文学理念所忽略的许多独特理论义域.而且依然可以作为解释现当代文学经验与文学现象的一种理论资源。因为在本质上,本书不仅是对中国文学问题的思考与解答,而且也是对更具普遍性的中国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目录

导言 中国文学话语的理论形态问题

第一章 “文”之初始义及元涵义

第一节 初始之文与文之本义

第二节 本体之文

第三节 章采之文

第四节 人文之文

第五节 文字之文

第二章 文治文化之“文”

第一节 以文为治的制度建构

第二节 政治理念以文为示

第三节 以文为德为才

第四节 文作为政治的表征和文明理想

第五节 文治之文的两个基本特性

第三章 文治文学理念

第一节 文学之义

元文学之义

文学的广义与狭义问题

第二节 文学范畴的政治建制性

第三节 正统文学的政治叙事性理念

第四节 文学乃人文之光、世运之征

第五节 文学就是权力文化和权力话语

第六节 文学是文治政治的运作和运行方式

以文学治政的文化与理念

文治文学理念对文学功能分化的结构性制约

从治政文学观到政用文学观的转化

第七节 文学是统治阶层的必备才学与才艺

文治文化与文治体制对文学人才的依赖

文学才华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价值自证

文学为市官之学

第四章 斯文为道

第一节 文道一体论

圣人立言传道为文学之本

文学经典的政教圣经性质

中国政教文化的文学术业性质

第二节 文学为政教德化之业

政教文学的意识形态教化建制

文学的意识形态叙事理念与情结

第三节 士人意识与道义文学观

第四节 政教文学理念中的文学性规约与困惑

政教文学的文学性及文学追求

政教文学的观念困惑

文治政教文学观念中的本体论依据与人本主义因素

第五章 文言才艺文学观

第一节 文言论

文言中心主义与文学的上等文化性质

文字之言与文学之言

文言之艺

文言写作的示意性问题

第二节 美丽文章

文学的功能分化与审美性追求

文学才艺关与文章工艺美意识

虚丽的困惑

第三节 文辞的艺术

第四节 文构之美

视觉性构形为主导的文构美追求

听觉性文构之美的追求

第五节 文学技艺论

文言写作的技艺本性

诗文技艺论

超技艺性追求的诗文技艺论

第六章 文体审美论

第一节 文体之美

第二节 形态之美

第三节 格调意趣之美

文体形态美感的人文昭示性与隐喻性

喻示文士人格的文体美感形态理念

文体形态关感的趣味、诗意意识

文构性写作中的叙事性与示意性追问

第七章 作者本位文学观念

第一节 气之所充、文之所美

第二节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主体性叙事理念

文学写作的主体性条件与主体性标准

第八章 情动于中而形于诗

第一节 从心忧而歌到妙发怀灵

对诗性之情的直觉及风情传统

言志说的情本性与骚情传统

对诗性之情的本质追问及人本性拓展

第二节 诗以言情与诗以示情

诗情性质与诗言方式

诗情的诗性价值与诗意性

第九章 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一节 象的显现本质与物象审美

第二节 从感物而动到超以象外

第三节 诗意之境

第十章 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一节 诗意审美论

对形上诗意的追问

诗意的意知与意会

第二节 诗性内涵的言说与呈示

第十一章 娱乐与游艺的文学理念

第一节 作为“阅玩之具”的文学

娱乐性、玩好性的文学审美意识

对审美文学的轻贱与否定观念

第二节 游于艺的文学传统与文学理念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9: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