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第二卷) 作 者: 何秉松 著 出 版 社: 群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字 数: 670000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01445844 定价:¥102.00 内容简介本书以大量、丰富的理论和实际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大陆、港、澳、台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特别是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其特点、规律和原因,研究预防和控制黑社会犯罪的方针、政策、法律和经验,研究全球化时代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战略和措施。并把这些研究理论化、系统化,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其中不乏各种理论的介绍、辩论与批判。相信,广大读者,无论是中国或外国,无论是理论界或实际部门,无论是教授、专家或年轻学者,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作者简介何秉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特聘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恐怖主义与有组织犯罪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兼任西南科技大学教授、法学学科顾问:法制日报法学专家顾问团成员。曾多次参加刑事立法工作,并在审判日本战犯案件和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件中担任律师。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的特别津贴。他的著作先后8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二等奖。 何秉松教授是有中国特色的刑法理论新体系的主要创立者和奠基者,以淡泊名利,治学严谨,勇于开拓创新,闻名于中国刑法学界。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他就创立了崭新的“犯罪构成系统论”和“人格化社会系统责任论”,创立了自然人刑事责任与法人刑事责任一体化的理论新体系。并在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刑法理论。他所创立的法人刑事责任理论,已成为中国司法实践处理单位犯罪的理论根据;他所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刑法理论新体系,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打破了几十年来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传统刑法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代表作有《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1991年)、《犯罪构成系统论》(1995年)、《刑法教科书》(1993年)等,其中,《刑法教科书》自1993年问世以来,已在中国出版6版,成为高等法学院校最富有特色的重要教材和实际部门的重要参考书。此书2002年在日本全部译成日文出版。这是日本第一次翻译出版中国的法学教材。《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在日本也有多篇文章评介,被日本学术界称为中国法人犯罪肯定论的代表。 目录第一编 台湾黑社会犯罪研究 第一章 台湾概况(背景资料) 第一节 台湾概况是研究台湾黑社会犯罪的重要背景资料 第二节 台湾的自然地理、人口、行政区域 第三节 台湾的历史 一、台湾早期与前期的历史 二、元、明两朝统治时期(1333-1628年) 三、荷兰与西班牙的入侵(1624-1662年) 四、郑成功统治下的台湾(1662-1683年) 五、清朝统治下的台湾(1684-1895年) 六、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与统治(1895.6-1945.10) 第四节 蒋介石统治时期(1945.10.25-1975.4) 第五节 蒋经国统治时期(1975.4-1988.1) 一、中国政府“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与蒋经国的 反应 二、继续推行“革新保台”的方针 第六节 李登辉主政时期(1988.1-2000.5) 第七节 民进党陈水扁主政时期(2000.5-2008.5) 第二章 台湾黑社会犯罪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黑社会、黑社会组织、黑社会犯罪、黑道 一、黑社会 二、黑社会组织 三、黑社会犯罪 四、黑道 第三节 犯罪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组织犯罪(有组织犯罪) 一、概述 二、犯罪组织 三、组织犯罪 第四节 帮会、帮派、组合、犯罪结社 一、几种不同的观点 二、帮会与帮派的一般概念 三、帮会与帮派的法律概念 四、犯罪结社 第五节 流氓、流氓行为 一、流氓 二、流氓的法律概念 三、对流氓概念的再研究 第三章 台湾地区黑社会的起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对台湾黑社会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的析评 一、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二、对三种代表性观点的析评 第三节 本书的考察和结论 …… 第四章 台湾地区黑社会的演变 第五章 台湾黑社会组织的概念 第六章 台湾黑社会组织的类型 第七章台湾黑社会组织的典型分析 第八章台湾黑社会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第九章台湾黑社会犯罪的概念和种类 第十章台湾黑社会犯罪的发展变化过程 第十一章 台湾黑社会的主要犯罪 第十二章新视野下的台湾反黑斗争 第十三章台湾反黑斗争总览 第十四章台湾对黑社会犯罪预防和控制 第十五章 加强两岸合作,打击黑社会犯罪 第二编 香港黑社会犯罪研究 第十六章 背景资料(香港概况) 第十七章 香港三合会的起源及其蜕变 第十八章 香港黑社会组织的发展史 第十九章 香港回归前后的黑社会组织 第二十章 香港黑社会组织的概念 第二十一章 香港黑社会组织(三合会)的组织结构 第二十二章 香港主要的黑社会帮派 第二十三章 香港的黑社会犯罪(三合会犯罪) 第二十四章 香港黑社会犯罪的原因 第二十五章 香港黑社会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第三编 澳门黑社会犯罪研究 第二十六章 背景资料(澳门概况) 第二十七章 澳门黑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十八章 澳门黑社会组织 第二十九章 澳门的黑社会犯罪 第三十章 澳门社会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 图书信息书 名: 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 作 者:何秉松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ISBN: 9787501447701 开本: 16开 定价: 98.00 元 内容简介《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第1卷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出版的目的,就是要迎接这个挑战。《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第1卷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以大量、丰富的理论和实际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大陆、港、澳、台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特别是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其特点、规律和原因,研究预防和控制黑社会犯罪的方针、政策、法律和经验,研究全球化时代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战略和措施。并把这些研究理论化、系统化,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其中不乏各种理论的介绍、辩论与批判。 作者简介何秉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特聘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恐怖主义与有组织犯罪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兼任西南科技大学教授、法学学科顾问:法制日报法学专家顾问团成员。曾多次参加刑事立法工作,并在审判日本战犯案件和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件申担任律师。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的特别津贴。他的著作先后8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二等奖。何秉松教授是有中国特色的刑法理论新体系的主要创立者和奠基者,以淡泊名利。治学严谨,勇于开拓创新,闻名于中国刑法学界。旱在20世纪80~90年代,他就创立了崭新的“犯罪构成系统论”和“人格化社会系统责任论”,创立了自然人刑事责任与法人刑事责任一体化的理论新体系。并在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刑法理论。他所创立的法人刑事责任理论,已成为中国司法实践处理单位犯罪的理论根据;他所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刑法理论新体系,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打破了几十年来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传统刑法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代表作有《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1991年)、《犯罪构成系统论》(1995年)、《刑法教科书》(1993年)等,其中,《刑法教科书》自1993年问世以来,已在中国出版6版,成为高等法学院校最富有特色的重要教材和实际部门的重要参考书。此书2002年在日本全部译成日文出版。这是日本第一次翻译出版中国的法学教材。《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在日本也有多篇文章评介,被日本学术界称为中国法人犯罪肯定论的代表。 图书目录第一编 起源与历史 第一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的起源 第一节 概述 一、研究黑社会犯罪起源的重要意义 二、帮会组织蜕化为黑社会的根源 第二节 清朝前期帮会组织的产生 一、天地会(洪门) 二、青帮 第三节 清朝后期帮会组织的演变 一、哥老会(红帮)的崛起 二、青帮的演变与青红帮的合流 三、帮会在海外的发展 第二章 旧中国的黑社会犯罪 第一节 民国初年至北洋军阀时期的黑社会犯罪 一、青帮的演变 二、袍哥的蜕化 第二节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的中国黑社会犯罪 一、“四·一二”政变前后帮会的反动 二、上海黑社会的鼎盛 三、全国各地黑社会势力的消长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帮会活动和黑社会犯罪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帮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活动 二、沦陷区的帮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活动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的帮会活动和黑社会犯罪 一、抗战胜利后初期 二、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至新中国成立 第五节 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特点和规律 一、帮会向黑社会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二、具有极其严密的组织纪律 三、具有相对稳定的、排他性的势力范围 四、以有组织的暴力建立自己的统治 五、不择手段攫取金钱和财富 六、与反动政权相互勾结,形成黑金政治 七、黑社会势力发展异常迅速,遍及全国 第二编 历史的转折与新发展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黑社会势力的覆灭 第一节 建国初期打击黑社会势力和黑社会犯罪的斗争 一、肃清土匪 二、镇压反革命 三、查禁烟毒 四、取缔娼妓 第二节 新中国为何能迅速消灭黑社会势力和黑社会犯罪 一、根本原因 二、具体原因 第四章 黑社会犯罪在中国大陆25年的历史空白 第一节 中国大陆25年(1953-1978年)的犯罪基本情况 一、社会治安的黄金时期 二、并非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 三、这是为什么? 第二节 黑社会犯罪在中国大陆出现25年的历史空白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二、政治原因 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四、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第一节 概述 一、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 二、几个名词作简要的解释 第二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境内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孳生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 第三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二阶段(1990-1999年) 一、1990-1999年境内黑社会的孳长 二、1990-1999年境外黑社会的渗透 第四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三阶段(2000-2009年) 一、严峻的治安形势 二、波澜起伏的斗争 三、2000-2009年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四大特点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30年黑社会(性质)组织在中国大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黑社会(性质)组织在中国大陆发展的特点 一、境内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合流 二、黑社会组织发展,有四个基本途径:组织化、组织暴力化、扩大经济实力和势力范围0,o 三、集多种犯罪于一身 四、最危险的倾向:官匪勾结或官匪一家¨ 第二节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规律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阶段性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整体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第七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今后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黑社会犯罪的发展趋势 第三编 概念与特征 第八章 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第一节 概述 一、长期存在的基本概念的严重混乱和分歧 二、基本概念的科学化是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两个相关概念:犯罪团伙、犯罪集团 一、犯罪团伙 二、犯罪集团(一般犯罪集团与特殊犯罪集团) 第三节 对黑社会概念的历史考证 第四节 对港澳台的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考察 一、香港 二、澳门 三、台湾 第五节 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的发展过程 一、概述 …… 第四编 黑社会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区别 第五编 黑社会犯罪 第六编 原因论 第七编 预防与控制 第八编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合作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