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释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建于1958年,主要从事医学病毒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医学遗传学、分子流行病学及以灵长类动物为主的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进行疫苗、免疫制品和基因工程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是“世界卫生组织肠道病毒参考研究合作中心”;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

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我国最大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研制生产基地。疫苗自上世纪60年代上市至今,已生产并向全国儿童计划免疫累计提供50多亿人份。疫苗的使用使我国脊髓灰质炎发病率自六十年代末的3.18/10万下降到1995年后不再有野毒株引起的病例报告,为中国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并保持无脊灰状态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所还是我国最大的系列化甲型肝炎疫苗研制生产基地。疫苗自1992年上市以来,已生产并向全国累计提供1亿多人份,为中国控制甲型肝炎的爆发流行、降低发病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简史

20世界50年代,伴随着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隆隆礼炮,饱受奴役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和曙光。此时,人们喜极而泣,欢呼雀跃,心头充满了对人民共和国的祝福和追求幸福的渴望。然而,一种让中国无数家庭和儿童胆战心惊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缺依然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横行,同时也在考验着新生的共和国。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展开了另一场与疾病的斗争。 1958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根据中苏两国签订的重大科学技术合作计划,决定在云南建立“猿猴实验生物站”,以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开展以猿猴为对象的医学生物研究工作。

1959年1月,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将位于昆明西郊花红洞的“猿猴实验生物站”改名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自1959年1月开工到1960年12月竣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一个建筑面积达13700平方米的包括疫苗楼、科研楼、猿猴饲养房等基础科研设施在内的共19栋楼房的生物所,一天天展现在人们眼前。

1959年三月,顾方舟、董德祥、闻仲权、蒋竞武4位青年科学家肩负着研制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重任与使命,迎着西伯利亚的寒风踏上了远赴苏联学习脊髓灰质炎疫苗制备技术的征程。

1959年9月,科学家们回到了祖国。仅在3个月后,生物所便制出了I、II、III型3批疫苗,经猴体实验表明疫苗研制成功。

1960年3月,生物所生产出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经北京、上海、天津等11个城市的儿童服用,证明其免疫效果良好,安全性可靠。

1960年11月到1961年8月,生物所完成1500万人份的疫苗生产任务,标志着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在中国的研制成功和规模化生产的完成。

从此,伴随着中国预防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疾病的宏伟事业,生物所植根彩云之南。

1962年,成功实现了单价糖丸疫苗的产业化,并在全国推广使用。

20世纪80年代初,为简化免疫程序,提高儿童免疫覆盖面和有效接种率,生物所进一步研制成功二价、三价糖丸疫苗,其血清学效果达到了单价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疫苗的大规模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

1985年,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研究”

1992年,首家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和《试生产文号》,开始正式生产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并投放市场。这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病毒性疫苗,被列入国家“十年百项推广计划”,于1996年获得《生产文号》。

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疫苗生产线进行了技术革新,根据欧洲GMP标准设计建造了现代化厂房,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现有疫苗的产量和质量,使生物所疫苗生产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质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同类产品标准。

1999年,为解决婴儿服用糖丸疫苗不便和效果不佳问题,提高疫苗稳定性,便于冷链运输,生物所开始研制液体剂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同年,生物所开始了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研制。

2000年,液体剂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

200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并上市销售。液体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成为了儿童计划免疫的补充和改进型产品。

2006年,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文号》。生产线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并于2008年1月被列为全国扩大儿童计划免疫产品。

研究方向与科研成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围绕病毒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动物学等学科进行,并始终将国家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以及诊断治疗制剂的研发作为重点,使科研形成了基础、应用、开发并驾齐驱的格局。

50年来,生物所承担了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国内合作项目200余项,并与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及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相应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50年来,生物所荣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5项,院校及市级科研成果37项,遗传学一项成果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共申请专利23项,获专利授权11项;建所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00篇,SCI收录50余篇。

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50年来,生物所的发展无不与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人才辈出息息相关。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长期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培养。形成了由学位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组成的综合人才培养方式。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培养了结构和学科分布合理的人才梯队,形成了以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一批博士、硕士等中青年科技人员为基础的创新人才队伍,涵盖过个相关学科,为生物所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试、产业化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重点实验室及主要产品

实验室

世界卫生组织肠道病毒参考研究合作中心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艾滋病疫苗合作研究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分子流行病学联合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不同民族基因库昆明库

产品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吉洛因)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猴肾细胞)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儿童型)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猴肾细胞)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成人型)

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