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释义

中国医科大学于1948年建立卫生学系,1949年9月建立公共卫生学院,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所公共卫生学院。历经调整、重建、撤消、再重建之后于1998年5月恢复学院建制。

基本概况

中国医科大学于1948年建立卫生学系,1949年5月建立公共卫生学院,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所公共卫生学院。历经调整、重建、撤消,于1976年重建卫生学系,1998年恢复学院建制。 学院现有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及社会医学硕士授权点,并招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辽宁省砷生物学作用与砷中毒重点实验室。有9个教研室和3个研究室、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氟砷研究中心、预防医学研究所、公共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和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9人。学院教师20余人在国际、国内专业学会担任学术职务,其中国际氟学会主席1人,国家一级学会或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8人。学院从1977年起每年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60名。近年来,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0-20名,硕士研究生50-60名,每年计划招收攻读MPH的学生150名。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共承担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非预防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七年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药学院、网络学院的课程28门,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习的学时数共5000余学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15周,七年制科研见习8周。在全国规划教材和全国八年制规划教材的编写中,我院共有18人参加了28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包括主编3本、副主编3本。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疾病预防与控制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8年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流行病学》、2009年《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2010年《预防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经多年建设,凝练成多个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地球化学性疾病;职业性肺疾病;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机理与防治;慢性病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环境辐射生物效应;妇幼营养与儿童生长发育;卫生政策研究与健康促进等。“十五”以来,主持纵向科研课题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48项,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1项,"863"一级协作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0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 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课题36项,资助经费共2200余万元。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日本JICA等国际项目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资助经费共2800余万元。获中央-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建设项目、日圆贷款项目等共1100余万元。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3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论文共700余篇, SCI源期刊论文120余篇。 “十五”以来,学院的本科生和博、硕士研究生9名学生获辽宁省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40余人次获学校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我院学生毕业后就业市场广阔,地域分布在全国各地。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验检疫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院、健康教育所、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或医学出版社及编辑部、部队医疗单位等。多年来,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在我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比例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他也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为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迎接新形势的要求和挑战,我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学院。

机构设置

学院行政

院 长: 孙贵范

副院长: 蔡 原

副院长: 陈 杰

学院党总支

书 记:蔡 原

学院办公室

学院科教科

教研室、研究室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尘肺研究室

地球化学性疾病研究室

环境物理因素与健康研究室

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流行病学教研室

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

社会医学教研室

卫生检验学教研室

中心、研究所

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氟砷研究中心

辽宁省砷生物学作用评价与砷中毒防治重点实验室

预防医学研究所

公共卫生人才培训中心

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研究中心

本科教育

学院共承担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非预防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七年制及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药学院、网络学院的课程28门,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习的学时数共5000余学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15周,七年制科研见习8周。在全国规划教材和全国八年制规划教材的编写中,我院共有18人参加了28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包括主编3本、副主编3本。有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3个。 近年来,共承担部省、校级教改项目10项,获各种教学成果奖15项,在学校教学讲课比赛中有4名青年教师获奖。本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论文在2001年、2002年连续在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办组织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抽查评比中获医学院校毕业论文第1名,2003年教育部专家对论文评阅的优秀率达61.1%。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疾病预防与控制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8年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流行病学》、2009年《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成为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和2009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科学研究

学院经多年建设,凝练成多个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地球化学性疾病;职业性肺疾病;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机理与防治;慢性病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环境辐射生物效应;妇幼营养与儿童生长发育;卫生政策研究与健康促进等。“十五”以来,主持纵向科研课题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39项,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8项,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课题27项,资助经费共1800余万元。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日本JICA等国际项目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资助经费共1100余万元。获中央-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建设项目、日圆贷款项目等共1100余万元。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3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论文共700余篇, SCI源期刊论文80余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10: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