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释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08年,位于沈阳市南京北街,座落在中山广场旁,临近沈阳火车站和太原街商业区,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医院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辽宁省、沈阳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截至目前,全院有开放床位2249张,2007年全年日均门诊量约5000余人次,年入出院约4万人次。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全院有教职员工304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27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副教授和教授级专家467余人,我院有50余人次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内任职,其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常委职务23人,许多专家教授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

医院有37个临床医疗科室和11个医技科室,同时还有40余个教研室、研究室和实验室。医院有内科学呼吸系病、皮肤与性病学、普通外科学和内分泌与代谢病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免疫皮肤学和艾滋病免疫学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内科学传染病、呼吸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心血管病、消化系病,外科学普通外科、骨外、泌尿外、神经外科,肿瘤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麻醉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眼科学等16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内科学肾病和血液病2个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周围血管病与肿瘤介入诊疗技术、医院感染管理、器官移植、临床病理、血液透析和重症监护病房6个辽宁省卫生厅质量控制中心以及器官移植、甲状腺疾病、艾滋病免疫学、介入治疗与器材开发等13个辽宁省级重点实验室。

目前医院拥有多台国际先进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包括东北地区首台PET-CT、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磁共振、双源CT、64层螺旋CT、SPECT、DSA、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等一大批高精尖仪器。

近十年来,医院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设备更新引进、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开展高新医疗技术,共获国家及省市各级研究课题890余项,获资助金额7000多万元;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奖3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3项;2006年国际和国内论文总数在排名前20位的全国医疗机构中居第17位。

医院作为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学院,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专家、教授和医学人才,其中许多已经成为著名的医学专家和医疗机构的领导。医院现有临床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三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三级学科硕士点27个。每年承担320余名硕士生,130余名博士生和博士后流动的培养任务,以及中国医科大学近千名本科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和实习任务,是中国医科大学的主要教学和实习基地之一。

多年来医院一直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技术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实行优质服务;医院先后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单位等荣誉称号。全院人员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风范,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承担着东北、华北和内蒙地区部分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和培干等多重任务。医院南湖院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滑翔院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滑翔路,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

医院前身是由英国苏格兰教会于1883年在沈阳兴建的东北第一家西医院,即盛京施医院;1948年被中国医科大学接管,更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69年迁至辽宁西部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重返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医院恢复“盛京医院”名称。

医院现有职工3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91人;设医疗、医技科室69个;开放病床3000张;年门急诊量215万余人次,年住院人数8万余人次,年手术量3.9万余例;病人平均住院日11天。医院固定资产总额19.6亿元,拥有各种先进的诊治设备5000余台(套),包括中国大陆首台256层螺旋CT、东北地区首台3.0T核磁共振、64排全身CT、PET-CT、X线刀、直线加速器、3D-4D彩超、伽玛刀和共聚焦纤维电子内镜等。

盛京医院素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齐全完善的学科特色闻名于东北地区。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外科学、影像医学、儿科学是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嗓音喉病诊治中心、辽宁省产前诊断中心、辽宁省内镜诊治中心、辽宁省肝病诊治中心、辽宁省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辽宁省妇科疾病质量控制中心等10余个省级中心和中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中心设在该院;新生儿急救中心为全国四大急救中心之一;小儿外科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疾病诊治中心;感染科为东北地区感染病专业唯一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近年来,许多学科或专业已跻身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优势学科行列,尤其是肝胆胰腺、微创、泌尿、心脏、脊柱和手足外科,消化、心血管内科,血液病治疗中心等优势凸显。肿瘤治疗中心、康复医学中心、疼痛科、医疗美容整形科和心理、宁养(临终关怀)等学科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医院每年开展医疗高新技术百余项,其中成功开展了中国医科大学首例原位心脏移植、省内首例断臂再植、东北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术、全国首例高危孕妇心脏二次换瓣手术、世界首例肺组织瓣代气管、食管等高新医疗技术。

医院拥有39个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每年承担着30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500余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承担着中国医科大学印度留学生班、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及儿科方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及病理方向、医学影像专业、法医学专业等1500余名学生的临床课、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教学任务。

医院设有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及省教育厅影像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基地,14个临床医学研究室、中心实验室和动物试验中心。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和部、省、市级科技攻关课题共500余项,有15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医院还编辑出版了《国际儿科学》、《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实用药物与临床》、《现代医院管理》等重要期刊杂志,均在全国发行。

目前医院已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接待来院讲学交流的专家百余人次,并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出国学习深造。同时医院已全面完成了医疗、管理和网络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数字化医院建设,被卫生部授予“数字化建设示范医院”。

“面向世界、争创一流”是盛京医院教职员工共同的信念;“团结敬业,严谨求实,仁爱守信,技精图强”是每个教职员工恪守的医院精神。具有鲜明特色的医院文化,使盛京人焕发出极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医院率先进入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行列,先后40余次荣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荣誉称号,成为辽宁省卫生系统优质服务的一面旗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暨第四临床学院的前身系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其创建于1909年,当时为日本红十字会奉天医院。1945年沈阳九三胜利后,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辽宁医院。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院。195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院移交给沈阳铁路管理局,为沈阳铁路医院,后发展成为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2004年10月l0日,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整体移交给中国医科大学管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由北院、南院、东院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开放病床1150张,在职职工13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6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6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者94人。医院科系齐全,设备先进,有德国西门子核磁共振、日本螺旋C T、D A S血管造影系统、彩色超声诊断仪、电子胃镜、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设备,可以满足患者的各种检查治疗需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创建于1987年,1998年成立口腔医学院。2004年9月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10层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位于沈阳市中心地区的中山广场北侧。医院设有门诊、急诊及病房,现代化的内部设施,如中央空调、HIS医院管理网络、医患呼叫系统、层流手术室等配套齐全。医院目前有12个教研室、9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及中心实验室。全院现有教职员工306人,其中,硕、博士占师资总数的88%。门诊综合治疗椅108张,病床70张。日门诊量600余人次。2004年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经学校和省卫生厅的批准,先后正式成立了整形外科及整形美容中心、口腔颌面肿瘤治疗中心、口腔种植中心、干诊科等四个学科。2005年6月成立了急诊科,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是沈阳市、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的口腔疑难病症诊疗中心。同时还承担着辽宁省老干部口腔医疗保健任务。辽宁省口腔医学会、辽宁省牙病防治指导组、沈阳医师协会口腔专科分会挂靠在医院。2005年医院首次进入辽宁省卫生厅目标管理达标单位,并被评为“辽宁省卫生系统诚信服务先进单位”。 医院被国际“微笑列车”、中华慈善总会确定为“微笑列车唇腭裂矫治项目”定点医院。从2005年3月起,已诊治唇腭裂患者350余人次,为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增强了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中华慈善奖”。医院于2005年1月被批准为沈阳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医院积极创建医疗保险患者的就医环境,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制度,获得沈阳市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沈阳铁路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也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开通。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如德国进口根管显微镜、牙周内窥镜系统、数字全景X光机、超声骨刀、手术显微镜、摆动锯、颞下关节镜及等离子手术系统等。近三年共开展“三新”项目81项。我院在国内较早开展口腔及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唇腭裂序列治疗,复杂颌骨骨折等颌面部重症创伤的救治及颅颌面畸形整复、正颌外科等,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各类组织缺损的修复及器官再造,在国内较早开展口内进路的髁状突骨折内固定术,在沈阳市独家开展根管显微镜的应用,机用镍钛抗扭力马达用于根管预备,热力胶垂直加压填充系统,开展牙周序列治疗SPT、GTR、GBR、牙周微创治疗及牙周美容手术,应用牙周超声综合治疗机、Florida探针牙周自动检测系统、显微牙周外科手术器械、牙周内窥镜系统等进行重度疑难牙周疾病的诊治。普遍开展各种精密附着体义齿、全瓷,使用钛合金、金合金铸造义齿支架或全口义齿的部分基托,应用超声骨刀行上颌窦提升术、引导骨再生术等新方法,种植牙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应用最新技术矫治各类错牙合畸形等。2006年,医院被中华口腔医学会确定为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培训基地。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是培养口腔医学高级人才的摇篮,是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及口腔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单位。现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1人。二十年来培养(包括在读)本科生997人,硕士356人,博士51人。近五年,获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基金项目24项、市级基金项目11项,总计46项,在各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58篇。医院有23人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学组成员,37人次在各类学术刊物分别担任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10: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