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学术思潮史纲 |
释义 | 中国学术史,在整个人类史上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如何将这一有着鲜明个性和特殊魅力的学术史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并介绍给全人类,使之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学术思潮是学术史的主流,思想史的灵魂,时代的精神。中国学术史乃至中国思想史的研究,都应以中国学术思潮的研究为基础。 版权信息书 名: 中国学术思潮史纲 作 者:周山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807452492 开本: 16 定价: 48.00 元 目录第一章子学思潮/5 第一节子学思潮的兴起/5 一、春秋地主经济的形成与经济观念的改变/5 二、诸侯争霸,政治环境宽松/6 三、士阶层的形成与转向/8 四、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9 第二节子学思潮初澜/12 一、道:老聃关于宇宙本原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考/12 二、两可:邓析的教讼与名辩风气的开创/18 三、复礼:孔丘的游学历程与儒学的诞生/22 第三节子学思潮的中兴/29 一、兼爱:墨翟的平民政治与第一个宗教团体的形成/29 二、性善:孟轲的成圣理由及其实践/34 三、历物:惠施与名辩研究/40 四、庄周的逍遥与齐物/45 第四节子学思潮的总结/51 一、小取:后期墨家对辩说形式的反思/52 二、指物:公孙龙正名实的理性思考/57 三、性恶:荀况的教化理由及援法入礼/62 四、法、术、势:韩非非儒学、远仁义的专制主义/68 本章结语/73 第二章经学思潮/79 第一节经学思潮的兴起/79 一、西汉政权建立时百家之学概观/79 二、西汉创建者对思想统治工具的选择/81 三、黄老之术主导地位的延续与终结/83 四、儒学的兴起与搭建汉用平台/85 第二节经学思潮的繁荣/87 一、汉武帝独尊儒术的举措及特点/88 二、博士制度的变化及其传经特点/90 三、经学教育的发展/92 四、通经致用/93 五、儒术独尊后的百家之学/96 第三节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97 一、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分歧/97 二、西汉末年的今、古文之争/99 三、东汉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101 第四节经学的衰落/105 一、郑学冲击和战乱摧残只是外因/105 二、“重病缠身”是经学衰落的主要原因/107 三、选举制度的腐蚀/110 四、汉代有识者对经学的批判/111 本章结语/114 第三章玄学思潮/121 第一节玄学思潮的兴起/121 一、东汉末年的名教危机/121 二、经学的衰微与道家的异动/123 三、从本末、名实之辩到刘劭的《人物志》/124 四、魏晋玄学的序曲:何晏的“无名”论/125 第二节魏晋玄学的展开:名教与自然之辩/126 一、作为治国神器的名教/126 二、王弼:名教本于自然/128 三、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130 四、郭象:名教即自然/132 第三节玄学思潮的理论深化:有无之辩与言意之辩/134 一、何晏与王弼的贵无论/135 二、裴颓的崇有论/136 三、郭象的独化论/137 四、荀粲的发难与人物品藻/140 五、王弼的“得意忘言”论/141 六、欧阳建的“言尽意”论/142 第四节玄学思潮的尾声与消退/1:44 一、《列子》:顺自然、斥名教的享乐主义/144 二、《列子注》:佛玄合流的贵虚论/146 三、喧宾夺主:佛学在玄学化中壮大/148 本章结语/150 第四章佛学思潮/152 第一节佛教义学的兴起/152 一、隋唐时期佛学兴起的内因与外缘/152 二、天台的思想理论与实践学说/153 三、三论宗的“缘起性空”理论/161 第二节佛教义学的高峰(上)/164 一、“赖耶缘起”理论/164 二、法相宗后学的“五种姓”学说/165 三、唯识学的成佛理论与实践学说/168 第三节佛教义学的高峰(中)/171 一、律宗的戒学与观法/171 二、密教的“即身成佛”理论与实践/174. 三、净土宗的修行实践法门/178 第四节佛教义学的高峰(下)/181 一、华严宗的缘起理论/181 二、华严“五教”与法界观门/184 第五节佛教义学的衰落与禅宗的崛起/189 一、佛教义学宗派理论的趋向衰退/189 二、禅宗——“不立文字”者的异军突起/195 本章结语/203 第五章道学思潮/204 第一节道学思潮的初兴/205 一、北宋政治变革与思想学术的互动/205 二、教化与师道/206 三、新型学者群与学术新取向/207 四、道学思潮的先驱人物/209 五、重“用”的致思取向/211 第二节道学思潮的高涨/212 一、周敦颐的“濂学”/212 二、邵雍的“象数学”/215 三、王安石的“新学”/217 四、张载的“关学”/219 五、程颢、程颐的“洛学”/222 六、道学思潮高涨期的理论特征/229 第三节道学思潮的鼎盛/231 一、两宋之际和宋室南渡后道学思潮的走向/231 二、朱熹的“闽学”/232 三、陆九渊的“江西学”/236 四、湖湘学派/239 五、浙东学派/241 第四节道学的官学化及其衰变/244 一、从受迫害到被认同/244 二、朱门后学/246 三、从悬为功令到道学独尊/248 四、道学衰变/250 本章结语 第六章心学思潮/251 第七章朴学思潮 第八章现代多元学术思潮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