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新闻社 |
释义 |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由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发起成立的,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以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境内外媒体提供供稿服务。其前身是抗日战争期间于 1938 年由范长江先生组织在中共领导下成立的国际新闻社。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共中央批准,国际新闻社恢复并更名为中国新闻社,于 1952 年 9 月 14 日正式成立,并于 1952 年 10 月 1 日正式对海外播发电讯通稿。中央选调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国际问题评论家金仲华担任中新社首任社长。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简述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英文全称为China News Service,简称CNS。中国新闻社目前直属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侨办),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新闻社已具可观的规模。现任社长刘北宪,总编辑章新新。 作为综合性的国家通讯社,中新社担负的职能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在员工1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共设有28个分社,在台湾派有驻点记者。在东京、曼谷、吉隆坡、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伦敦、巴黎、悉尼、莫斯科等地设有分社或记者站。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 历任社长中新社历任社长:金仲华、林修德、王士谷、诸有钧、郭瑞、刘泽、郭招金。现任社长刘北宪 经营内容新闻通稿平均每天播发中文新闻电讯稿100余条,向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播发新闻稿。同时每日在北京和香港出版《中国新闻》中文稿刊,提供给国内外新闻机构和读者。因其稿件特点鲜明,贴合海外华侨华人实际,广受欢迎,中新社因此亦有“民间通讯社”之称。 专电特稿根据港澳台和海外华文传播机构的要求,每月提供专电、专稿和专栏、专刊稿300篇左右,其体裁包括评论、通讯、专访、特写、杂文、游记等,题材广泛。 2011年10月28日,中国新闻社在中央指导下正式成立“东南亚财经专线”。专门聚焦东南亚地区财经动态。开辟了财经聚焦、宏观经济、研究报告等10个栏目,该专线将利用中新社现有资源和平台,与专家库特聘专家开展全面合作,传播和分析最新东南亚财经动态。截至目前,该专线已累计发稿1000多条,初步具备了稳定的发稿规模。 新闻图片每月播发约1000多幅重大新闻和专题新闻图片,并根据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报刊的要求,提供图文并茂的彩色图片专稿;定期向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和中国驻外机构提供展览图片。 新闻网站中新社目前开办有“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图片网”两个大型网站,为网络受众提供即时的新闻和图片。各分社也都设有子网站。 电影声像由电影声像部拍摄制作,或与港台、海外影视界合作拍摄制作电影故事片、纪录片,或电视剧、电视专题片,并制作和对外发行各种华语录像带。 刊物出版出版《中国新闻周刊》、《中华文摘》月刊等,一些分支机构在当地还出版了多种报刊。 2009年,中国新闻社下属《智族》杂志社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联合推出《智族GQ》,该中文版除大陆版的简体字版的,还有台湾出版的繁体字版的。 信息来源中新社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成就与展望中新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已先后在南京、武汉、长沙、成都、上海举办五届。世界华文传媒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凝聚华人、团结华侨、沟通侨商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促进海内外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侨务工作,由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新闻社发起主办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峰会”。 2011年10月,“世界华文传媒国际交流中心”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奠基。该项目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珠江大道以南,祁连街以东、峨嵋街以西,一期占地300亩,总投资超过80亿元,将建设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会址、华文传媒联盟总部、华文传媒博物馆等,建成后将成为石家庄市地标性建筑。该项目将借助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新闻社海外资源优势,发挥好“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窗口作用。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