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1919-1936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名: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1919-1936 作者: 段治文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号: 9787208035676 发行时间: 2001年01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本书并不是一部纯粹的料学技术史,而是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把握基础上,着眼于思相文化史的研究。文化是真实的,但它不是一个东西。它是其社全的一个性质,不是一个社全的副现象而是一个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基本性质。因此,把整个近现代科学作为一促社会文化地程,来考虑它的发展及其影响,也许并不是没有意义。 目录导言:关于的现代中国科不文化研分中的几个问题 一、历史的终结还是新的开端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 三、关于科技史研究的思想中意义 第一章 近代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一、中国在中西文化的矛盾运动中跨入近代科技时代 1.实学与西学的两度结合 2.文化模式的三次选择及其影响 二、科技教育的发展与体制化的肇端 1.科技教育的开端与科学渗入科举 2.技教育的发展与科学科举并举 3.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科技教育体制化的初步形成 三、近代思想界科学观的四度转换 1.思相变动的前奏:器物科学观的形成 2.理性化发展:方法论科学观的确立 3.启蒙科学观的发端与发展 4.唯科学主义观的形成 四、1919年之前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基本估计 第二章 科学研究发展及科学本土化的控索 一、中国现代科学全面振兴的开始 1 .“科学共同体”的全面发展 2.科学研究的推进并汇入世界主流科学体系 3.科学研究法传播的深入 二、中国特色的科学研究体制的探索 1.“科学共同体”与早期科学体制的形成和缺陷 2.中央研究院与中国特色科学体制的形成 三、科技教育体制的现代转换 1.制改革的新探索及其对科技教育的影响 2.大学院建制与大学研究理念的凸现 3.独特的文化迁移现象与科技学术界的成长 四、科学本土化探索及其局限 第三章 社会科学化与现代性语境下的思想变迁 第四章 科学社会化与中国社会的转型 余论:科学现代形态的形成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附录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