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 |
释义 | 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途程来看,中国的现代社会(1919-1949)与近代社会(1840-1919)一样,都是一个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上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这一时期道德变迁的主要内容有对近代道德的承续、奴化道德的推行、共产主义道德的传播等,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在理论层面上,出现了自由主义西化派、“东方文化派”、“学衡派”、早期现代新儒家、“战国策派”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等。 书名: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 作者:柴文华 ISBN:9787509721094 页数:300 定价:49.00元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3月1日 开本:16开 条 形 码:978-7-5097-2109-4 内容简介《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上篇“中国现代道德变迁”是对中国现代道德史的描述,侧重于史实;下篇“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思想研究”是对不同学派伦理思想的研究,侧重于理论。两者结合起来,恰恰是从生活和理论的双重维度全幅展示中国现代伦理道德的图景。 图书目录绪论:中国现代社会概况 上篇 中国现代道德变迁 概论 一 对陋俗的革除 二 破除迷信 三 西俗的影响 四 道德观念的变化 五 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六 奴化道德在部分地区的推行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传播 七 中国现代社会道德的地区差异性 第一章 北洋军阀时期的道德冲突 一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文化冲突 二 妇女解放与传统女性伦理的冲突 三 其他陋俗的逐步革除 第二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道德状况及“新生活运动” 一 国民党统治区的道德状况 二 “新生活运动”的缘起 三 “新生活运动”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提倡 四 “新生活运动”对民俗和社会公德的改善 五 “新生活运动”与抗战 六 “新生活运动”的局限 第三章 日本占领区的道德状况 一 文化和道德方面的奴化教育 二 对部分中国传统道德的歪曲利用 三 “新国民运动” 四 日本侵略者奴化道德的失败 第四章 红色政权区域的道德变化 一 红色政权区域新道德的生成 二 集体主义道德 三 对传统陋俗和旧道德的破除 四 以妇女解放为核心的两性伦理 下篇 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其思想 概论 一 不同伦理学派及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 二 伦理领域的三大派别及思潮 ……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柴文华,1956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涡阳县。哲学博士。现任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研究中心和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曾任日本新渴大学客座研究员。著作有《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中国人伦学说研究》等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曾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黑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等称号或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