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文化复兴 |
释义 | 1993年,著名诗人俞心焦在上海和杭州的大学里讲学时,正式提出并致力于推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他认为这是一场人的全面复兴的运动,是为中华民族肩负起社会正义与文化重建双重使命的运动。同年7月,俞心焦在《星光》月刊上发表了《掀起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一文,引起王蒙等许多著名社会人士的回响。同时也收到了许多建议。俞心焦接受许多参与者和支持者的建议,把“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提法正式改定为“中国文化复兴运动”。 介绍在1993年后的几年里,几十位作家、诗人、学者在“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旗帜下,为推进不受政治意识形态束缚的文化、思想和宗教的自由而发出呐喊。 俞心焦于1995年末在广东与友人一起创办了季刊《工作》,为“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建立了一个桥头堡。 1997年,浙江文联文艺研究室的朱修阳先生,将93年至97年“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代表性文献汇集成书,书名就是《中国文化复兴运动早期文献汇编(1993~1997)》。《汇编》以《青春》97年10月特辑的形式出版。 《中国文化复兴通讯》99年第1期──,执行编辑自平博。连封面40页的杂志质朴无华,但透露出浩然之气和蓬勃的朝气。开门见山的是成立宣言,宣告“中国文化复兴联合会”成立;随后有组诗、文章、访谈、资料等;最后还宣布:将出版季刊《民间》和半年刊《中国文化与现代景况》。 ——人的存在,应当听从神圣性的召唤,这是无须辩驳的关于人性的真理。人应当崇尚自我改造。但是,长期以来、自我贬低,自我践踏,自我消解。构成了缺乏光荣与梦想的现实,以致我们不能与它亲切握手。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是关于人的全面复兴的运动。 “中国文化复兴联合会”第一任主席 俞心焦 ——中国文化复兴运动是“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也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以来文化复兴、文化启蒙运动的继续。 “中国文化复兴联合会”第二任主席 熊晋仁 ——这场跨世纪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其精神实质与价值目标就是关于提升全人类灵魂全面觉悟的运动。 “中国文化复兴联合会”第三任主席 刘浩锋 中国文化复兴运动,是植根于民间自然而辽阔的文化土壤,融汇学院派中不乏特立独行的优良资源,始终坚持独立批判地立场,放眼世界和人类未来,对中国本源天道文化和世界主流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挖掘、融汇的开创性工作;这项事业的伟大在于,她致力于在人间恢复丧失已久、日趋殆尽的神性的尊严,使人类精神获得觉悟,荡涤灵魂重获光明;以此为基,推动全球政治和社会、经济秩序由割立戒备、分散对峙、有限合作上升为全球整体自由、平等博爱、充分合作的和谐互助、天下一家的人类文明新秩序,恢复人性和整体事务共荣、共享、共担的祥和,和宇宙深处保持密切而通畅的道路。(参见刘浩锋主编:《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历史资料汇编1993——2007》) 倡议书一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 中国五千年文化宝藏都是依靠文言文来记载保存的,离开文言文就不能准确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复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一个全社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只习惯于阅读白话文而不能阅读文言文的社会环境下,中国文化的传承是没有保障的。传承既无保障,又何谈复兴呢?所以,如果没有文言文的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就是一句空话。因为离开了文言文,我们就没有进入中国文化宝藏的通道,既然不能进入,当然谈不上复兴。因此,文言文的薄弱是中国文化复兴的瓶颈问题,文言文复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没有文言文的复兴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复兴。 事实上文言并不难读,并不难写。只要我们有心学习,只要大家互相勉励,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的气氛,能够阅读和创作文言作品的人就一定会多起来,那样中国文化的复兴就一定可以成功。后学刘周不揣冒昧,谨此倡议! 希望看到此倡议的师长和学友们,共襄此文化盛事! 此倡议欢迎转贴,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传播类似理念的人,都将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功臣,都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功臣! 倡议书二全世界都来践行大众儒学,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倡议书) (一)大众儒学是儒学的原教旨。 (二)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1、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人们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 人民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使国家达到太平的统治,事实上都没有违背儒学的仁和礼两大原则。 2、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作仁礼一体。 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每个人都习惯于遵守群体共同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共性对个性的约束非常合理。但是越到后世,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不断减弱。因此,反对共性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礼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有不同的内容。拿着古代的“礼”来统治现代的社会,就会违背仁的原则。违背了仁的礼,一定会受到人民的反对和反抗。所以,礼贵在不违背仁的原则。不违背仁的原则,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改变礼的一些具体内容。只有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和调整礼的一些具体内容,才可以达到不违背仁的原则。这就是仁礼协调,一体不二的要点。 3、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旧的礼制,这是因为这个礼制中的许多内容,有违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已经违背了仁的原则。所以,辛亥革命推翻旧的礼制,本身正是体现了儒学的仁的原则。但是,新的社会形态也只有在推行仁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新的社会道德秩序,才能得到最后稳定并实现长治久安。 (三)儒学仁礼一体的体系中同时包含了法的内容。 1、孔子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第十三》)。就是把法(刑罚)作为维护礼的重要手段。到了荀子提出“隆礼至法”的主张,就形成了儒学的“以礼为体,以法为用”的礼法体系。 2、儒学中的法,更注重法的社会意义。它把法置于礼(道德秩序)的指导之下,把法治作为德治的延伸。孔子用“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来应对叶公“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的“直” (《论语·子路第十三》),正反映了儒学对法的社会意义的看重。 父亲包庇儿子,儿子包庇父亲,表面看来有违于法。但是这种行为体现了人们对亲情的重视。如果全社会的人们都能这样重视亲情,那么人们在产生犯罪动机的时候,就会因为不忍心连累和伤害亲人而克制自己的犯罪欲望。所以,总体上可以使全社会的犯罪减少。父亲攘羊而儿子举证,表面看来符合法度。但是这种行为同时也体现出人们对亲情的淡漠。如果全社会的人们都不重视亲情,那么人们在产生犯罪动机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害怕连累亲人而克制自己的犯罪欲望。所以反而不能从总体上减少全社会的犯罪。 所以,儒学中的“法”更注重于惩前毖后,更注重于惩罚所能产生的社会效应,即能不能从总体上减少全社会的犯罪行为。所以,对犯罪个体的惩罚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法的全部目的所在。 (四)儒学的礼法体系是分层实现的礼法体系。 宗族、地方自治与行业自律,分担了政府的管理责任。宗族、地方法规与行业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分担了政府的立法与司法责任。 ——这种社会分层管理体系和法律分层践行体系,一方面缩小了政府机构的规模,减轻了人民的税负;另一方面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超脱于一些具体的社会矛盾之外。 ——所以,这种分层体系是政府与社会仇恨之间的缓冲器。有了这个缓冲器,在社会矛盾一旦趋于激化的时候,政府就不会首先成为社会仇恨的目标。因而就会为政府及时采取化解矛盾的措施赢得时间和空间。所以,这种分层体系也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五)综上所述,仁礼一体和“以礼为体,以法为用”的分层践行的礼法体系,构成了超越社会形态、超越阶级形态的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永久和谐的科学完善的社会统治和社会管理方略。 所以由上可知,儒学是一种超越社会形态、超越阶级形态的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学说。并不是一种社会形态或一个阶级的专有品。 儒学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我国奴隶社会某些诸侯国在某些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又是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六)儒学是大众的儒学。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阐明了儒学不是把“君”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而是把“民”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不是把统治者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而是把人民大众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 2、孔子说:“必也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子路第十三》)。这就是礼的基本精神:即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父守父道,子守子道。这就是说,礼对君父、臣子是同时发挥作用的,礼对统治者和人民是同时提出道德要求的。 3、孟子说:“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因此可知,君守君道乃是臣守臣道的前提,父守父道乃是子守子道的前提。君君是臣臣的前提,父父是子子的前提。 4、孟子在回答齐宣王关于“汤武革命”“臣弑其君,可乎?”的问题时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梁惠下》)。这就是说,违背仁义的统治者是独夫民贼,周武王诛灭独夫纣王,并不属于弑君,并没有违背礼的精神。 5、孟子在回答万章关于“舜娶妻不告”是否违背“娶妻必告父母”的礼的问题时说:“告则不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下》)。这就是说,舜娶妻不告的原因,是因为知道父母会反对自己娶妻。如果禀告了父母娶不成妻,那就等于废弃了“娶妻”这一人之大伦,并使父母不得不承担破坏人之大伦的罪责,以招致人们的怨恨。所以,舜不告而娶也没有违背礼的根本精神。 6、由上可知,儒学并不是片面维护君主和父母的权益,并不是片面维护统治者的权益。儒学认为,在君父违背仁和礼的时候,臣子是可以采取积极的或消极的手段来维护仁和礼的尊严的。“汤武革命”就是积极手段的一种,“不告而娶”则是消极手段的一种。在维护仁和礼的尊严方面,所有人的责任和权利都是平等的。因此,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只有在君父不违背仁礼大原则、堪为臣子表率的前提下,才是成立的。 7、由上可知,儒学的本质就是大众儒学,其根本精神是维护国家社会的正常、和谐的运行。儒学不仅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统治和社会管理学说,而且与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民主革命学说,乃至共产主义学说都是兼容的。儒学文化就是和谐文化。 (七)践行大众儒学从修身(即个人修养)开始。 1、孔子说“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第二》)。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崇礼修德、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并使这种行为影响于他人、影响于社会和政治,那就跟做官从政没有什么区别。 2、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就是说人们崇礼修德的能动性是普遍平等的。 3、《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教育人们按照一定的礼的标准修身,是一切政治行为的基础。 4、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又说:“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 (八)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大众儒学就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完整体系。所以,为了从根本上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特倡议如下: 1、全世界一切仁人志士行动起来,无论身处何国何地何部门何职位何种情况下,都能各自为战,努力促进大众儒学的研究和宣传推广。 2、各国当局和文化部门行动起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推行适合本国具体情况的仁政。努力建立适合本国具体情况的比较完善的礼(道德秩序)。并在礼(道德秩序)与法的协调中逐步加强礼的作用,突出法的社会意义。逐步建成科学合理的适合本国具体情况的礼法体系——亦即适合本国本时代具体情况的体现社会分层管理和礼法分层实现原则的礼法体系。以增加该国社会和谐的保障。 3、全世界的政府和人民行动起来,努力践行大众儒学,促进本国社会和谐,并籍以促进世界的和谐。 中国文化复兴的目标是推进世界文化的整合(一)中国文化复兴的目标是推进世界文化的整合,引领世界的和谐发展。 (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这种隔阂在本质上是来源于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不同。 (三)举例来说。汉语中的地名排序是:国、省、市、县、乡村;英语中的地名排序是:乡村、县、市、省、国。汉语中的时间排序是:年、月、日、时;英语中的时间排序是:时、日、月、年。 这种语言结构的不同,也反映出汉英两个民族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即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习惯于由宏观到具体的思辨,而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习惯于从具体到宏观的求证。西方文化比较重视实验室的科学,而中国文化则比较重视思辨的科学。 (四)中国先哲说:“自大视细则不明,自细视大则不尽”。——就是说:单从宏观角度入手来观察具体的事物,就会看得不够精确;单从微观的角度入手来观察宏观的全局,就会看得不够全面。因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都是各有所长、各有偏颇的。 (五)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不能体现为简单的多样并存。 (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体现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应该体现为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和优点共享。 (七)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世界的统一多元文化体系的形成。统一多元的意义在于:统一不是一种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挤压和消灭,而是不同文化以一种新的科学互补的合理的方式共存共荣;多元不是不同文化以相互孤立和相互隔阂的方式简单并存,而是不同文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八)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从表面上看,可以划分为中国文化区、欧美文化区、印度、阿拉伯和俄罗斯文化区。但是,从本质上看,则只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东方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代表,西方文化以欧美文化为代表。所谓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也以这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最能影响全局。所以,世界的统一多元文化体系之形成的关键,就是消除这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促进这两种文化之间的互补和优点共享。 (九)文化隔阂的消除,离不开文化交流。但是文化交流本身并不等于文化隔阂的消除。文化交流的增多,也不一定意味着隔阂的的减少。 (十)中国文化复兴不是简单的恢复过去的东西,而是要在旧基础上吸收欧美文化的精华,并运用欧美文化中的一些研究方法改造和提高中国文化中有待改进的部分。 (十一)中国文化复兴,必然改变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东西对比。必然增加中国文化对欧美文化的影响,并促使欧美文化也发生有益的变化和进步。 (十二)所以,中国文化复兴的过程,同时也是用欧美方法改进中国文化和用中国方法改进欧美文化的过程。因而也是世界文化优化整合的过程,是世界统一多元文化体系形成的过程。是真正消除东西方文化隔阂的最有效的伟大实践。 (十三)世界的统一多元文化体系的形成,必将推动——以必要的和合理的方式——实现世界的和谐发展。 文言文复兴是全人类文明进步的福音“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发布之后,在新华、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论坛,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时间,文言文有什么用途?文言文应不应该复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两个问题,我在“倡议书”以及“对翱凌孤云的回复”“对kcaxnol的回复”和“对匿名网友的回应”三篇文章中,已经作了深入的阐述。 但是,为了让人们对这两个问题有更加深刻更加坚定和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还有必要作以下的一些说明。 (一)复兴文言文乃是因为:文言文是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科学工具。其优秀品质乃是:可以无障碍的贯穿古今。 人类语言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后一时代的语言与前一时代的语言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语言的变化必然使白话写的文章不能被数代以后的后人准确理解,因而使文章以及文章承载的文化内涵不能传之千古。试想,流行于今日的所谓“粉丝”“青蛙”之类的网络语言,三十年后或者一百年后,还会有几个人能读得懂其真实含义呢? (二)复兴文言文不仅是为了准确继承中国数千年文化宝藏中的优秀成果,而且还是为了将我们今天发生的历史经验和文明成果,准确的留给后代子孙。因此,毫无疑问地,二十世纪以来的全部历史,都应该而且都必须用文言文重修。舍此则不能保证所有史料的留存价值。 (三)复兴文言文不仅是为了保证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复兴,而且要给世界各国树立榜样提供思路。为了全人类文明的传承,各国都应该建立自己——从白话语言中独立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书面语系统,从而保证当代的文明成果不会因为以后语言的变迁而使后人不能准确继承和发扬光大。 文言文是中国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 文言文是中国真正有必要向全世界推广的真正的国粹! 各国书面语系统的建立必将成为全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的福音! 任何反对建立“文言文”书面语系统的民族或个人都将被人类文明所抛弃! 方块汉字的生命线七十多年前的时候,鲁迅先生说:方块汉字“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所以“中国等于并没有文字,待到拉丁化的提议出现,这才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紧要关键”,“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做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 ——这是深嵌着时代烙印的呼吁!——然而,现在看来这是并不高明的愚见——然而,我又以为虽然汉字不必走拼音化拉丁化的道路,但是汉字的改革却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 我在想,为什么美国的儿童就可以成为闯入别人电脑系统的黑客?那是因为会讲英语的人,可以比较容易的掌握英文。为什么后起的西方国家能够迅速超越中国?那是因为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可以比较容易的学会本国文字,从而可以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而,西方国家可以迅速的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使之服务于本国的发展与强大。这是拼音文字对于方块汉字的优势。 然而,拼音文字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它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越来越突出。因为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出现。而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必须创造新的拼音文字来表现。这样就使拼音文字的总数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增多。这样,总数越来越多的拼音文字,就会增加人们学习的难度,并增加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困难(譬如学习了普通英语或商业英语的人,如果不专门学习计算机英语,就无法阅读计算机英文书籍),最终影响到科技文化的整体提高,从而将拼音文字所具有的优势抵消殆尽。——这是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国家必将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这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但是,方块汉字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再多的新事物的出现,都不会使汉字的总数有明显的增多。几千个常用的汉字,就基本可以表现任何的新事物或旧事物。所以,方块汉字在这一点上其实是非常先进的。这是方块汉字对于拼音文字的优势。 鲁迅又说:“当没有知道拼音字之前,就不会想到象形字(这里是特指方块汉字)的难”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然而,方块汉字其实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象形文字。因为第一,只有方块汉字是字字独立,由字组词的。而一般的象形文字则与拼音文字一样采用了直接造成“单词”的形式。所以,前面所讲的西方拼音文字的缺点在一般象形文字中依然存在,而且一样严重。第二,方块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形声字、会意字在汉字中占有绝对多数。所以,简单将方块汉字称为象形字是很不准确的。 总之,方块汉字所具有的优势,是拼音文字与一般象形文字都没有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方块汉字是既不归入拼音文字也不归入象形文字的第三种文字。所以,如果说把汉语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这是需要商榷的话,那么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科学的文字却是丝毫没有疑义的。因为,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只有汉字的总数可以保持恒定,不会增加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隔阂。而使用别的文字的国家却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其文字总数的不断增长,一个专业领域的人将对另一专业领域的文字都很陌生,更不用说内容了。所以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会越来越少,而这种交流和互动的减少必将使其科技文明的进步速度不断的缓慢下来。并最终导致其科技文明的滞后落伍。所以,因为有方块汉字对科技文明的支撑,中国在各领域全面超越西方国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然而,正如鲁迅所说,当我们知道有拼音文字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方块汉字的难。所以,汉字的改革是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的。拼音化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进一步简化却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汉字改革的原则:第一是进一步简化;第二是尽量多采用拼音文字中通用的左右、左中右结构,而尽量减少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结构。以减少人们学习的难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