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陶瓷 |
释义 | 《中国陶瓷》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自出版以来,备受文博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好评。全书共分五编:古代陶器、原始瓷与青瓷的烧制成功、隋唐五代与辽的陶瓷、宋金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陶瓷等。 定义中国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图书信息1基本信息作 者: 冯先铭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2-1 字 数: 503000 页 数: 656 开 本: 16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2530014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收藏/鉴赏 >>陶瓷 定价:42.00 内容简介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的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中国考古》、《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中国陶瓷》k中国青铜器》k中国书画》、《中国古代建筑》,自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以来,在文物、博物馆界和社会各界乃至海外同行中反响强烈,受到文博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好评,多次应读者要求重印。 近十年来,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各方面的新发现、新成就不断涌现,为了及时反映文博事业的新面貌,使这套教材更加完备,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国家文物局再次组织原编写人员对教材重新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除了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和内容外,对原书中有误之处也作了更正,《中国考古》的内容因故未作修订)并在部分教材前增加了彩色图版。同时首次出版了《中国古钱币》。 承担本套教材的各书主编,均是资深的专家、学者(有的已相继过世),他们不顾年高体弱,亲自动毫,为该书的修订付出了辛勤劳动,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冯先铭(1921-1993),中国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早年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西语系。受其父(历史学家、翻译家)冯承钧的影响,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四十年代就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主要从事中国古陶瓷的研究、整理、收购、编目、陈列。古窑地的调查、鉴定等项工作。 几十年来,重点考察了全国一百二十多个县市的古瓷窑遗址,采集窑地,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从各地收集与收购了近二万件瓷器,充实了故宫博物馆的藏品,使陈列展品更系统、准确、丰富。 撰写并发表调查报告、考证与论述古陶瓷方面的文章近百篇。专著有《龙泉青瓷》、《定窑》、《青白瓷》、《中国古陶瓷论文集》、《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主编《中国陶瓷史》并执笔宋代部分。 书籍目录第一编 古代陶器 第一章 序说 第一节 陶器的起源 第二节 制陶粘土与羼和料 第三节 窑炉与烧成气氛 第四节 陶系 第五节 陶器的器类与组合 第六节 陶器器表的修饰与花纹 第七节 研究古代陶器的意义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第一节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流域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三节 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三章 夏、商、周陶器 第一节 夏代陶器 第二节 商代陶器 第三节 其他地区的夏商陶器 第四节 周代陶器 第四章 战国、秦、汉及以后各代的陶器 第一节 战国陶器 第二节 秦代陶器 第三节 汉代陶器 第五章 陶制工具与建筑材料 第一节 制陶、纺织与渔猎的工具 第二节 冶铸工具 第三节 陶建筑材料 第六章 陶塑与陶俑 第一节 陶塑 第二节 陶俑 第二编 原始瓷与青瓷的烧制成功 第一章 商周时期原始瓷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商代原始瓷 第三节 周代原始瓷 第四节 原始瓷产地探讨 第二章 秦汉时期原始瓷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产地与窑场 第三节 由原始瓷发展成瓷器 第三章 汉代的瓷器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瓷器烧成于东汉 第三节 青瓷与黑瓷 第四节 瓷窑 第四章 三国晋至南北朝时期的瓷业 第一节 南方各地的瓷窑 第二节 北朝的瓷业 第三节 三国至南北朝瓷业的主要成就 第三编 隋唐五代与辽的陶瓷 第一章 隋代陶瓷 第一节 隋代陶瓷特征 第二节 隋代青瓷窑 第三节 隋代白瓷的成就 第二章 唐代陶瓷 第一节 唐代陶瓷特征 第二节 唐代主要瓷窑 第三节 唐代陶瓷工艺成就 第三章 五代与辽的陶瓷 第一节 五代陶瓷特征 第二节 五代主要瓷窑 第三节 五代制瓷工艺的改进 第四节 辽代陶瓷特征 第五节 辽代主要瓷窑 第六节 辽代陶瓷与中原陶瓷的关系 第四编 宋金时期的陶瓷 第一章 宋金时期北方地区陶瓷概说 第一节 宋金时期北方地区主要瓷窑 第二节 宋金时期北方地区制瓷工艺成就 第二章 宋代江南地区陶瓷概说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宋代江南地区主要瓷窑 第三节 宋代江南地区制瓷工艺成就 第五编 元明清时期陶瓷 第一章 元代景德镇瓷器生产概说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枢府“(卵白釉)瓷 第三节 青花瓷 第四节 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第五节 各种色釉瓷 第二章 明代景德镇瓷器生产概说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洪武窑瓷器 第三节 永乐窑瓷器 第四节 宣德窑瓷器 第五节 正统、景泰、天顺窑瓷器 第六节 成化窑瓷器 第七节 弘治窑瓷器 第八节 正德窑瓷器 第九节 嘉靖、隆庆窑瓷器 第十节 万历、天启、崇祯窑瓷器 第十一节 景德镇以外地区的几个重要陶瓷品种 第三章 清代景德镇瓷器概说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顺治窑瓷器 第三节 康熙窑瓷器 第四节 雍正窑瓷器 第五节 乾隆窑瓷器 第六节 嘉庆至宣统窑瓷器 第七节 景德镇以外地区的几个重要陶瓷品种 图书信息2基本信息作 者: 方李莉 著 出版 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1 字 数: 100000 页 数: 134 I S B N : 9787508508054 包 装: 平装 定价:40.00 内容简介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对水、火和泥土的征服,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有能力改造物质环境的结果。在陶器产生和应用的过程中,不仅以其形态上的分工标志着人类生活的精致化程度,不断拓展着人类在实用领域的技术与智能,而且最终发展为实用与审美功能兼备的艺术产品。 陶瓷不仅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而且至今仍然以鲜活的形态和浓厚的文化意味装点着现代人的生活。一件形制美、趣味高的陶瓷作品,不仅凝聚着时代科技与工艺的成果,记录着历史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且往往以方寸之地集绘画、诗文、书法、雕塑于一体,甚至还承载过社会教化的信息与功能,将古与今、中与外、整体与部分、科学与美学融为一体,产生了超乎器巧釉美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正所谓“使形下之器启示形上之道”。 目录前言 第一章 原始彩陶 第二章 泥质黑陶 第三章 白陶和原始瓷器 第四章 兵马俑与秦汉陶塑 第五章 千年青瓷 第六章 独树一帜三彩陶 第七章 瓷的时代与“五大名窑” 第八章 水墨青花 第九章 茶之紫砂 第十章 五彩瓷 第十一章 粉彩瓷 第十二章 明清出口瓷 第十三章 工匠的学问 第十四章 当代陶瓷艺术 后记 图书信息3基本信息作 者:陈锦 编著 出 版 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版 次:1 页 数:148 字 数:100000 印刷时间:2009-7-1 开 本:大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80742403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仅充分表现出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性,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特点。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纷乱、社会动荡中,都未曾被分裂和瓦解过;它的民族性则表现在中国广袤疆域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华文化又吸收了许多外来的优秀文化。它的辉煌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里,它的魅力体现在中医、饮食、民俗、建筑中。数千年来,它不仅滋养着炎黄子孙,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家兴起了学汉语热,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也以每年近万人的速度递增。近年来,一些国家还相继举办了“中国文化节”,更多的外国朋友愿意了解、认识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 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我们策划、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化丛书”(外文版名称为“龙文化:走近中国”)。整套丛书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牙文,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来自不同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的笔下,这些绚丽的中华文化元素得到了更细腻、更生动、更详尽、更有趣的诠释。 图书目录引言 中国陶器的起源 定居的生活 从土器开始 火的熟练使用 陶器与考古 人和动物的故事——来自黄河流域的文明 大地湾彩陶 光彩照人的仰韶文化彩陶 高贵神奇的马家窑文化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与瑞典人安特生 盛开在新机器时代的化朵——长江流域的陶器 河姆渡遗址的重大发现 “鱼米之乡”中的马家浜 神秘而精美的良渚文化 瓷器的萌芽——商、周陶器 向瓷器飞跃——白陶 原始青瓷的姊妹——印纹硬陶 秦始皇和他的兵马俑们 打井打出奇迹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地下的皇家军队 汉代陶器——走向巅峰 中国第一座地下遗址博物馆 个性与写意 秦俑与汉俑 盛唐的舞蹈——唐三彩 风水宝地出三彩 盛世气象映三彩 三彩的迷人风韵 其他功能的唐三彩 脱胎换骨——瓷器的起源 原始青瓷——在陶与瓷之间 原料选用 成型工艺不断进步 瓷器的童年与少年 “南青”与“北白”——唐代瓷器 绕不过去的隋朝 盛唐气象 “南青”越窑翠如玉 “北白”邢窑白如雪 诗意盎然长沙窑 花瓷鲁山窑 “瓷器之路”的起点 再现宋人精致生活——宋代瓷器 南海一号——中国最具价值的沉船 宋代——一个空前绝后的朝代 神秘的汝窑 体现皇权威仪的官窑 传说中的哥窑 玫瑰般艳丽的钧窑 活泼新颖的民窑瓷器 龙泉青瓷——雪拉同 建窑兔毫盏 灿若繁星吉州窑 挥洒自如磁州窑 如梦如幻的元青花 一次惊心动魄的拍卖 这是一个怎样的青花罐,为什么值天价 是谁发现了元青花 许多不解之谜 明代——青花瓷的高潮 御窑厂浮出水面 官窑一统天下 斗彩值万金 民窑青花生动活泼 有声有色的龙泉窑与德化窑 绚丽多彩的清代瓷器 “碗礁一号”在诉说 绚丽多彩的清代瓷器 不一样的窑火,不一样的瓷器 画在瓷上,人在瓷里 绚丽迷人的粉彩瓷 最高贵的瓷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