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水县 |
释义 | 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县联结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因境内白水河而得名。白水县地处东经109°16′-109°45′,北纬35°4′-35°27′之间,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县有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郊区与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山、雁门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全县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万亩,辖7镇3乡,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 中文名称:白水县 外文名称:Baishui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 下辖地区:7镇3乡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913 邮政区码:715600 地理位置:陕西省东北部 面积:986.6平方公里 人口:30万人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陕E 门户网站:白水热线 耕地:72万亩 县情概况白水县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全县拥有33万亩荒山荒沟,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七项指标的县份。睿智勤劳的白水人民正是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承载苹果栽培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技术,把苹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白水苹果果个硕大,果形圆正,果皮细嫩,洁净光滑,色红艳丽,肉质致密,细脆多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纯天然无公害,享誉海内外。全县苹果栽植面积55万亩,人均1.7亩,每年35万吨优质苹果畅销五湖四海,使"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名扬天下。 白水县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白水大地处处路通、水通、电通。西 延、蒲白铁路横贯白水,渭清公路、白洛公路、白宜公路、白澄公路、白铜公路纵横交错,使白水与外界的连接畅通无阻,8条县乡公路直通各乡镇。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三纵(仓颉路、人民路、彭衙路、)六横(雷公路、水门路和四条等路)五区(生态区、住宅区、商贸区、工业园区、旅游区)一环线(绕城果煤专线)的县城发展框架初步形成。电话、互联网、移动和联通业务网络遍布境内角角落落,白水人足不出户就能与天南海北的客商洽谈生意。 改革开放以来,白水县依托果、煤、酒、电、建五大支柱产业,按照"高举发展大旗,团结创新实干,强果壮牧兴工,抓水修路建城,优境争项招商,建设经济强县"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项目带动,以城带乡,科教兴县"五大战略,积极落实"二十个一"苹果营销和"十个一"环境治理措施,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和社会迈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农村经济形成了果、粮、畜和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工业生产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实力较强的生产规模,创出了白酒、果汁、陶瓷、水泥、眼镜等10余种名优产品。 白水县历史悠久,古称彭衙、粟邑。在建制2300多年的历史渊源中,曾孕育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仓颉造字、杜康酿酒、雷公造瓷、蔡伦造纸,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增添了光彩的一页,也为现代的人们追古思幽之情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盛景。春秋时期的秦晋彭衙之战、明末王二起义、李自成的七克白水之战,解放战争中的壶梯山战役为典型的国共拉锯战,彭德怀率军武庄集训等演出一场场兵家逐鹿的历史话剧。随着西部大开发,外资企业安德利果汁生产线建成投产,白宜公路拓宽改造工程胜利竣工,白港大厦、华贸大厦、金苹果花园小区开工建设等,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今日已成为一个充满商机和活力,让各路企业家大展雄风的用武之地。 白水县是神秘的,白水县是神奇的,白水县是开放的,白水县是一方资源丰富的宝地,白水县是一方涌动活力的热土。 历史上白水县曾经有过辉煌,今日白水县尚欠发达而潜力极大 ,明天白水县必将再创辉煌。 地表便于开发,总储量达27.7亿立方米。白水县石材产品应用于西安市大雁塔广场,一炮打响,订单络绎不绝,开发前景十分乐观。另外,还有石灰石储量1亿吨,陶土1000万吨,高岭土1918万吨 历史沿革白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水先民就繁衍生息在北乾、腰家河、林皋河一带。远古,白水为国,属诸侯封邑之地。黄帝时叫阳武,夏商时称彭衙邑,西周末期为彭戏.春秋时属雍州之域,设彭衙邑(今白水彭衙村一带),又设汪邑(今白水方城一带)。战国中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设白水县。秦仍用白水县名。西汉景帝时废白水县,建粟邑县(县址在今县城以北37.5里一带,以仓颉造字天雨粟取名)和衙县,都属左冯翊。王莽改衙县为达吕县,改粟邑县为粟城县,均属列位大夫。东汉初,废粟城县。三国魏时并衙县为粟邑县,晋时惠帝复建衙县。北魏真君七年(446)在故衙地又置三门县,在故粟邑地复设白水县,后废。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479)废粟邑县,在故粟邑地复设白水县,并设白水郡,治所在白水县(今陕西省白水县),井设姚谷县,辖今县东北部;设南泉县,辖今县南部。白水、姚谷、南泉3县俱属华州白水郡。隋开皇三年(583)废白水郡(姚谷县.南泉县并入白水县),实行州县制,白水县属同卅。隋文帝废郡,以县隶州,从此自后,历代不再设郡。唐贞观年间,县治由故粟邑地迁于今治,隶属同州后省人奉先县;五代,复建白水县,先隶属同州,后隶属耀州。宋,白水县隶同州;金,隶京兆府耀州;元,隶奉元路(后改安西路)同州;明,隶西安府同州;清初,白水县隶属同州。雍正三年(1725)改属耀州,雍正十三年(1735)复隶同州;民国2年(1913),白水县隶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16年(1927)道撤销后,隶属陕西第八行政督察区。 白水县于1948年3月解放,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49年隶属大荔分区;195O年隶属渭南专区;1959年1月,蒲城、白水、澄城三县合并为蒲城县。1961年9月,恢复白水县建制,隶属陕西省渭南市。 建置沿革从白水县河台地、腰家河、林皋河、北乾等古遗址中发掘的石斧、石凿、陶片、红烧土和建筑物等,初步鉴定这些为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遗物。说明约在一万年前先民就活动在白水这块土地上。 远古,白水为国,属诸侯封邑采地。据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知县刘梦阳撰《白水县志》(简称《刘志》)及清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梁善长撰《白水县志》(简称《梁志》)载,黄帝时日阳武,《路史·国名记》云,“古国有阳武。考仓颉庙碑记,仓颉为黄帝时诸侯,今阳武村地,疑即仓颉所封”。 夏商时,日彭衙邑。《梁志》谓:“《路史·国名记》云,周世侯伯之国,后灭于戎,为戎国号。《史记》秦武公元年(前697)伐彭戏氏至于华山。华山,在今华阻县,则当时封域甚广,非专指白水一方也。”《史记·秦本记·卷五》裁:“戏,音许宜反,戎号也。盖同州彭衙故城是也”。 西周末,为彭戏。 春秋时,属雍州之域,设彭衙邑,又设汪邑。《梁志》谓:“汪,秦地名。《左传》云,晋伐秦取汪。《路史》云,汪,秦邑,同之白水有汪城,在临晋东。今县东十里有方城村,疑即其处,方城乃汪城之讹也。”又云:“衙,赢姓国,穆公子采。”《左传》载:“文公元年(前626)晋侯与秦师战于彭衙。”《史记·秦本记》载:“周襄公二十七年(前625)秦穆公复派孟明视统兵伐晋,战于彭衙。”鲁文公二年(前625)冬,晋伐秦取汪(今白水方城一带)及彭衙(今白水东北,南、北彭衙村一带)。 白水县建县历史久远。战国中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白水县。《同州府志》引《杜氏通典》云:“秦文公元年(前765)分清水为白水。”《秦本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并小乡为县。”《郡县释名》载:“秦建白水县。”《雍·大纪》载:“秦置白水县,以县临白水也。”据此,秦孝公置白水县无疑。后2,300多年来,历经多次废、设、更替和变迁。 秦代,仍用白水县名,属内史辖。 西汉,景帝时废白水县,建粟邑县(县址在今县西北七十五里一带,以仓颉造字天雨粟取名)和衙县(于春秋时之彭衙故址设县,取名衙县),俱属左冯翊。 新莽,改衙县为达昌县,改粟邑县为粟城县,俱属列位大夫。 东汉初,废粟城县。和帝永元九年(97)复设粟邑县,属左冯翊(今高陵,后汉左冯翊出治高陵)郡。安帝永初元年(107),因羌乱,将上郡(上郡,战国时魏文侯置。秦代治所在肤施,即今榆林东南。汉辖境相当于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迁于衙县,衙县撤销。顺帝永建初(126)上郡自衙迁回原址,复设衙县。 三国时,魏并衙县为粟邑县,隶属冯翊郡。 晋时,惠帝复建衙县,不久并为粟邑县,属冯翊郡(即同州府,自晋始,以同州府为冯翊郡)。 南北朝时,真君七年(446)在故衙地又置三门县,后废。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479)废粟邑县,在故粟邑地析澄城,复置白水县,县治在故粟邑地,辖县西北部。并设白水郡,治所在白水县(今陕西省白水县)。并设姚谷县,县址在孔走镇,辖今县 东北部;设南泉县,辖今县南部。白水、姚谷、南泉3县俱属华州白水郡。太和十一年 (487),南泉县改称南白水县。梁武帝永平三年(510),将白水郡与白水县移治今白 水县南部,不久仍还故治。西魏,白水县隶属华州白水郡。北周,白水县隶属宜州(即 耀州)白水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白水郡。(姚谷县、南泉县并入白水县),实行州县制,白水县属同州。隋文帝废郡,以县隶州,自后历代不再设郡。 唐,贞观年间,县治由故粟邑地迁于今治,隶属同州,后省入奉先县。 五代,复建白水县,先隶属同州,后隶耀州。 宋,白水县隶同州。 金,白水县隶京兆府耀州。 元,白水县隶奉元路(后改安西路)同州。 明,白水县隶西安府同州。 清初,白水县隶属同州。雍正三年(1725)改属耀州。雍正十三年(1735)复隶同州。 民国二年(1913),白水县隶属陕西省关中道。十六年(1927)道撤销后,白水县隶属陕西第八行政督察区。 白水县于1948年3月解放,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49年隶属大荔分区;1950年隶属渭南专区。1959年1月,蒲城、白水、澄城3县合并为蒲城县,1961年9月,恢复白水县建制,隶属陕西渭南地区至今。 行政区划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白水县雷村乡并入西固镇,撤纵目乡并入史官镇,撤收水乡并入尧禾镇,撤北井头乡并入雷牙乡。现白水县辖7个镇、3个乡,共计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 镇:城关镇、冯雷镇、尧禾镇、杜康镇、西固镇、林皋镇、史官镇。 乡:雷牙乡、云台乡、北塬乡。 自然地理白水县境内地貌复杂,地形破碎,表现为三山(西北雁门山、东北黄龙山、东南五龙山)盘踞,五塬(大杨塬、史官塬、尧禾塬、北井头塬、雷村塬)起伏,两河(南面白水河东面孔走河)沿界通过,1178条沟壑纵横交错。塬面从北向南倾斜,海拔落差446-1568米,平均海拔850米左右。洛河西北向西南穿境而过,将白水切割成河南、河北两大块。地貌总体分为中低山区,黄土梁塬、黄土台塬和黄土沟谷四种类型。 白水县森林覆盖率为28.8%,植被覆盖度为36.3%,主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以及少量乔木林和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境内 土壤多属黄土母质,主要有褐土、娄土、黄土、红土等7个土类 ,质地良好,以轻壤和中壤 为主,肥力特点是富钾,缺磷,少氮。 白水县位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1.4℃,年极端最低气温-16.7℃,年极端最高气温39.4℃,无霜期207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577.8毫米,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且多为暴雨。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以干旱、暴雨、霜冻、冰雹、连阴雨等为特征的自然灾害频繁。 白水县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全县拥有33万亩荒山荒沟,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七项指标的县份。睿智勤劳的白水人民正是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承载苹果栽培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技术,把苹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白水苹果果个硕大,果形圆正,果皮细嫩,洁净光滑,色红艳丽,肉质致密,细脆多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纯天然无公害,享誉海内外。全县苹果栽植面积55万亩,人均1.7亩,每年35万吨优质苹果畅销五湖四海,使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名扬天下。 白水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分布着洛河、白水河等49条河流和林皋、铁牛河等六座水库,水资源总量4956万立方米。北洛河梯级开发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2.14万千瓦。白水地处渭北黑腰带腹地,煤炭总储量达5.9亿吨,年产原煤150万吨。建设火电厂2座,总装机容量11.2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亿度。青红砂石资源范围广,赋存条件和品质优良,裸露。 地表便于开发,总储量达27.7亿立方米。白水石材产品应用于西安市大雁塔广场,一炮打响,订单络绎不绝,开发前景十分乐观。另外,还有石灰石储量1亿吨,陶土1000万吨,高岭土1918万吨。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白水县依托果、煤、酒、电、建五大支柱产业,按照“高举发展大旗,团结创新实干,强果壮牧兴工,抓水修路建城,优境争项招商,建设经济强县”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项目带动,以城带乡,科教兴县”五大战略,积极落实“二十个一”苹果营销和“十个一”环境治理措施,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和社会迈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农村经济形成了果、粮、畜和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工业生产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实力较强的生产规模,创出了白酒、果汁、陶瓷、水泥、眼镜等10余种名优产品。白水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承载苹果栽培400多年的历史,发挥现代科学技术,把苹果的发展推向一个历史高峰。全县苹果栽植面积50万亩,年产优质苹果45万吨,远销五湖四海,使“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名扬天下。“白水苹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果汁加工企业安德利公司,现拥有2.5万吨生产线二条,年产浓缩果汁5万吨,产品全部销往美国等地,白水苹果及相关产品远销南亚、东南亚、中东、欧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 白水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白水大地处处路通、水通、电通。西延、蒲白铁路横贯白水,渭清公路、白洛公路、白宜公路、白澄公路、白铜公路纵横交错,使白水与外界的连接畅通无阻,8条县乡公路直通各乡镇。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三纵(仓颉路、人民路、彭衙路、)六横(雷公路、水门路和四条等路)五区(生态区、住宅区、商贸区、工业园区、旅游区)一环线(绕城果煤专线)的县城发展框架初步形成。电话、互联网、移动和联通业务网络遍布境内角角落落,白水人足不出户就能与天南海北的客商洽谈生意。 矿产资源白水有着丰富的资源,地下有煤炭,地上有丰富的建筑石材。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石雕就是取之这里的石材。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主要有仓颉庙、杜康庙、林皋湖(原来叫林皋水库)水上乐园、方山森林公园等,丰富的资源为白水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白水历史悠久,古称彭衙、粟邑。在建制2300多年的历史渊源中,曾孕育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仓颉造字、杜康酿酒、雷公造瓷、蔡伦造纸,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增添了光彩的一页,也为现代的人们追古思幽之情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盛景。春秋时期的秦晋彭衙之战、明末王二起义、李自成的七克白水之战,解放战争中的壶梯山战役为典型的国共拉锯战,彭德怀率军武庄集训等演出一场场兵家逐鹿的历史话剧。随着西部大开发,外资企业安德利果汁生产线建成投产,白宜公路拓宽改造工程胜利竣工,白港大厦、华贸大厦、金苹果花园小区开工建设等,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今日已成为一个充满商机和活力,让各路企业家大展雄风的用武之地。 白水因白水河而得名,古称“彭衙”。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丰厚,源远流长。在建制2300多年的历史渊源中,曾孕育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仓颉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瓷,蔡伦造纸,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增添了光彩的一页,也为现代人们追古思幽之情留下不可多得的盛景。如今仓颉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逐步维修,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有诗云“古柏千秋秀,庙堂文字香,残碑垂伟业,山水共流芳”。杜康沟泉清林茂,也成为旅游的胜地。方山森林公园气候湿润,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冬暖夏凉。万亩林皋湖,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山水相映,一望无际。还有近年来白水人民以勤劳智慧创造的50万亩“农家果园”为久居闹市的人们准备了一道丰盛的旅游“大餐”。 灵秀白水 关中小小白水县,灵秀赛江南 南依五龙,峦嶂巍峙;北临雁门,林涛奔涌。钟天地之灵秀,蕴山水之华英。地处黄天厚土之间,通南北咽喉之脉络;十四条秀水穿梭其中,八大水库星络密布。自秦置县以来,历史悠久,文脉代代相传,见证历史风云变迁。波澜壮阔;数风流之士,灿若群星。南有龙山文化之遗存,傍山依水先民遗迹遍地;沟壑麓畔,处处见先民躬耕故址,伊自魏,筑石墙,浚深壕,包罗灵秀,巍立于八百里秦川之境。 白水是神秘的,白水是神奇的,白水是开放的,白水是一方资源丰富的宝地,白水是一方涌动活力的热土。 历史上白水曾经有过辉煌,今日白水尚欠发达而潜力极大 ,明天白水必将再创辉煌。 自然资源白水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分布着洛河、白水河等49条河流和林皋、铁牛河等六座水库,水资源总量4956万立方米。北洛河梯级开发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2.14万千瓦。白水地处渭北黑腰带腹地,煤炭总储量达5.9亿吨,年产原煤200万吨。建设火电厂2座,总装机容量11.2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亿度。青红砂石资源范围广,赋存条件和品质优良,裸露地表便于开发,总储量达27.7亿立方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石灰石储量1亿吨,陶土1000万吨,高岭土1918万吨。旅游资源主要有仓颉庙、杜康庙、林皋湖.、方山森林公园.富卓农家乐等, 丰富的资源为白水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白水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处处路通、水通、电通。西延、蒲白铁路横贯白水,渭清公路、白洛公路、白宜公路、白澄公路、白铜公路纵横交错,使白水与外界的连接畅通无阻,8 条县乡公路直通各乡镇。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三纵(仓颉路、人民路、彭衙路、)六横(雷公路、水门路和四条马路)五区(生态区、住宅区、商贸区、工业园区、旅游区)一环线(绕城果煤专线)的县城发展框架初步形成。电话、互联网、移动和联通业务网络遍布境内角角落落,白水人足不出户就能与天南海北的客商洽谈生意。 财政收入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33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15.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30万元,同比增长29.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617元,同比增长11.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