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释义

简介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一般于每年元月举行。成绩最好的约30名选手以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和中国西部数学奥林匹克的前两名组成参加当年IMO的中国国家集训队。3月中旬至4月初,进行参加IMO的中国代表队的选拔工作。每年7月份参加IMO。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是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高层次的数学竞赛。1985年,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四所大学倡议,中国数学会决定,自1986年起每年一月份举行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后又改名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hinese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CMO)。

比赛形式

冬令营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的优胜者,以及香港、澳门、俄罗斯、新加坡等代表队参加,人数200人左右,分配原则是每省市区至少三人,然后设立分数线择优选取。冬令营为期5天,第一天为开幕式,第二、第三天考试,第四天学术报告或参观游览,第五天闭幕式,宣布考试成绩和颁奖。

CMO考试完全模拟IMO进行,每天3道题,限四个半小时完成。每题21分(为IMO试题的3倍,为符合中国人的认知习惯),6个题满分为126分。题目难度较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为高,技术性极强。颁奖与IMO类似,设立一、二、三等奖,分数最高的约前30名选手将组成参加当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IMO)的中国国家集训队。

从 1990年开始,冬令营设立了陈省身杯团体赛。从1991年起,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hinese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CMO),它成为中国中学生最高级别、最具规模、最有影响的数学竞赛。

历届地点

届数 年份 举办地点 承办单位

第1届 1986年 天津 南开大学

第2届 1987年 北京 北京大学

第3届 1988年 上海 复旦大学

第4届 1989年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5届 1990年 郑州 《中学生数理化》编辑部

第6届 1991年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第7届 1992年 北京 北京数学奥林匹克发展中心

第8届 1993年 济南 山东大学

第9届 1994年 上海 复旦大学

第10届 1995年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11届 1996年 天津 南开大学

第12届 1997年 杭州 浙江大学

第13届 1998年 广州 广州师范学院

第14届 1999年 北京 北京大学

第15届 2000年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16届 2001年 香港 香港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

第17届 2002年 上海 上海中学

第18届 2003年 长沙 长沙市第一中学

第19届 2004年 澳门 澳门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

第20届 2005年 郑州 郑州外国语学校

第21届 2006年 福州 福州一中

第22届 2007年 温州 温州中学

第23届 2008年 哈尔滨 哈尔滨师大附中

第24届 2009年 海南 海南嘉积中学

第25届 2010年 重庆 重庆南开中学

第26届 2011年 长春 东北师大附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