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史话
释义

同名书籍

一本文学笔调写成的小型中国通史,通俗易懂的读物。

简介

曾在延安时期以《古代中国的故事》为题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后扩充结集,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获得过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奖励,吴晗先生说这是一本近似他心目中“补充历史读物”的理想历史书。通读全书,远至上古,近到鸦片战争,娓娓道来,通俗、形象,而又不失史学的严谨。

作者简介

许立群(1917-2000),理论宣传家。江苏南京人,清华大学肄业。长期从事理论宣传工作。

内容

目录

编者的话

序言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的成立

北京猿人

开天辟地以后

“知母不知有父”

黄帝

尧舜禅让与洪水

武王伐纣

金字塔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五刑与第一次农民大叛乱

大鱼吃小鱼

卧薪尝胆

孟尝君

唇枪舌剑与慷慨悲歌

由打结、画图到方块字

封建社会思想界的“圣人”

“道”

“非攻”与“兼爱”

诗和伟大的诗人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立后向外扩张到外族内侵

秦的统一

焚书坑儒与万里长城

“揭竿而起”

霸王别姬

汉武帝

“复古”的改革家

赤眉,黄巾

鼎足三分

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

均田?千里船?斗富?

书的变化,字的变化

活书和死书打架

清淡,四六文

皇帝做和尚

张天师

封建经济的发展到西洋资本主义的侵入

结束语

出版后记

简价:本书为《CCTV教科文行动·给头脑的基本储存》丛书其中之一。这套图书以时间为线索,以考古发现、历史遗存为视角,以史话的形式,通过专题,将上至5000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初史,下到20世纪初期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做了精辟而生动的介绍。

“中国史话”分册内容简介

《寻读失落的历史年表》

——中华文明的历史遗存,感慨万千的断代工程,叹为观止的考古发掘。考证远古人类的生存方式,解读夏商周的历史年表,述说不为人知的传奇与奥妙。

《唇枪舌剑的春秋时代》

——舍我其谁的热血男儿,独领风骚的思想巨人,一曲难再的妙曼天音。探究铁戈金马的战国遗迹,追寻万古流芳的诸子百家,开启色彩斑斓的曾侯乙墓。

《气吞山河的雄奇帝国》

——昙花一现的铁血军团,风云际会的两汉王朝,群雄争霸的三国鼎立。亲历横扫天下的大秦帝国,抚摸魅力永驻的云冈龙门,再现白衣飘然的魏晋风度。

《尘封不盖的霸气王朝》

——风华绝代的隋唐气象,一枝独秀的两宋云烟,尘封千载的西夏往事。领略缤纷瑰宝的大唐繁华,品味锦上添花的两宋芳泽,探寻黄沙深处的王朝踪影。

《三朝上演的皇权兴亡》

——纵横四海的蒙古帝国,气吞华宇的明朝帝都,浓墨重彩的康乾盛世。纵览气象万千的元朝风韵,起航大气磅礴的明代巨轮,透视盛极而衰的清宫末路。

《呐喊声中的风雨变革》

——暮鼓晨钟里的血雨腥风,席卷神州的觉醒奋发。描绘励精图治的少年中国,展示庚子国变中的翻天覆地,重现觉醒者们的生死豪情。

《中国史话》

同名栏目

《中国史话》节目系科教频道特为暑期特别制作的大型历史题材系列片。 《中国史话》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初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初期民族危亡、奋发自强的五四运动,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中国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获得了前进的新起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振兴中华的前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中国历史自黄帝时代算起则约有5000年。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时起算,在那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历史中传说伏羲做八卦,黄帝时代仓颉造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可以和历史更亲近,更熟悉,对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史话》 - 播出时间

《中国史话》共38集,每集47分钟,于7月19日-8月21日播出,每日分三个时段,每段连播两集。

《中国史话》 - 影响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同名大型专题节目,科教频道的理念就是“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应该说无论是编导者的最初创意,还是编辑的后期加工与整理,都完全贯穿了这一理念。体现在图书中,便是通过最新的考古发现,通过大量的历史遗存,穿透如烟风尘,真实地再现历史上的某一个画面或细节,若干个画面与细节,便组成了上自于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下至于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的历史长篇画卷。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细节,就在于几千年后,通过对历史遗存的发掘与文献的整理,使读者轻松地融入到历史氛围里,去感觉当时人的心态和他们的生活状态。在《中国史话》中,复原了许多这样的生活细节,我们从中既看到了半坡人的房屋类型、审美情趣,以及从八孔陶片中所显示出来的对数字的认识,同时也能看到石窟中所埋藏着的历史故事,那个被史学家称为来无踪去无影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北魏王朝,尽管它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它的足迹却深深地印在了石窟艺术之中,历史虽然已成往事,但遗留下来的文化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中国史话》以讲述历史故事的手法,将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开始,下至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初期民族危亡、奋发图强的五四运动,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节目清单

中国史话一共播出38集。

1.中国史话之寻找失落的年表1-夏商周断代工程

2.中国史话之寻找失落的年表2-夏商周断代工程

3.中国史话之寻找失落的年表3-夏商周断代工程

4.中国史话之文明初始5.中国史话之三星堆文化

6.中国史话之西周东周

7.中国史话之春秋战国

8.中国史话之曾侯乙墓

9.中国史话之秦人崛起

10.中国史话之铁血军团

11.中国史话之一统天下

12.中国史话之短暂的帝国

13.中国史话之两汉三国南北朝

14.中国史话之金缕玉衣

15.中国史话之魏晋风度

16.中国史话之云冈龙门

17.中国史话之盛唐气象

18.中国史话之大唐遗风

19.中国史话之五代与辽文化

20.中国史话之汴京梦华

21.中国史话之锦绣江南

22.中国史话之西夏王朝

23.中国史话之党项变迁

24.中国史话之元朝风韵

25.中国史话之定鼎北京

26.中国史话之大明势渐

27.中国史话之康乾盛世

28.中国史话之山庄秘史

29.中国文化之文化之劫

30.中国文化之清末铁路

31.中国文化之庚子国变(一)

32.中国文化之庚子国变(二)

33.中国文化之庚子国变(三)

34.中国文化之庚子国变(四)

35.中国文化之庚子国变(五)

36.中国史话之暮鼓晨钟

37.中国史话之风雨变革

38.中国史话之少年中国

栏目摘录

《中国史话·一统天下》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接掌秦国的大权。嬴政在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但由于年龄太小,国家大事一直控制在太后手里。在庄严的咸阳宫中,为他加冕的典礼正在进行。这是一种权力交接的仪式,从此,秦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年轻人手里。

在皇宫外面,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却乘机开始了。一个叫嫪毐的人带着自己的人马,冲进咸阳宫。他想铤而走险,夺取权利。阴谋并没有得逞,叛乱以失败而告终,嫪毐被处以极刑。司马迁记载:这次武装反叛仅仅斩首了几百人。图谋造反的嫪毐没有取得军队的支持,参加叛乱的只是几千个亲信而已,他们很快就被一网打尽。

嫪毐的权势仅次于国君,位居二十级爵位的顶峰。司马迁的描述让我们知道,秦国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嫪毐决定。但是,他始终也没有办法成功地调动军队,他甚至企图用国王和太后的印章去策反军队,但印章根本不管用。在秦国,军队的调动大权归谁呢?

这个东西叫 虎符。秦国法律规定:除了战争时期,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 ,必须持有虎符。虎符被分成两半,左边的归统兵之将,右边的由国君掌管,两半合拢才能征调一支军队。虎符是军队指挥权的标志,它使所有的秦军都控制在国君一人手里。

可以想象,秦国国君必定有无数个虎符。得知叛乱的消息,秦始皇迅速调集了大批的御林军,干净利落地镇压了反叛。由于无法窃取虎符,谋反的嫪毐就根本得不到军队得支持,失败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作为秦国军队的象征,兵马俑只能有一个最高统帅,那个人就是秦始皇。离兵马俑坑一公里左右,伟大的秦始皇就安葬在这个巨大的土堆下。

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从崛起于西北高原到一统中国, 这支伟大的军队经历了550多年的奋战。

两千多年前,秦人的军队将中华文明推进到一个史无前例的转折点上。然而,在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这支军队秦军摧城拔地、杀人如麻。秦军,这支令人生畏的军队,果真是依靠残暴和野蛮统一了中国吗?

1974年,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现了大量的兵器,对这些兵器的研究让人们逐渐看到了秦军鲜为人知的一面,司马迁未曾记录的那一面。

在河南省的西平县,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炼铁的遗迹。两千多年前,这一带是韩国的冶铁中心,铁器的生产在当时已经有一定规模。

在河北易县出土的这把燕国铁剑,锋刃部分已经达到了今天高炭钢的硬度!春秋战国的几百年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令人费解的是,处于同一时期的秦人,似乎没有跟上时代。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四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准备消灭燕国的时候,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的地图来到秦国。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皇是荆轲真正的目的。

史记上这样描述: 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

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

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因为青铜材料容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对于司马迁的这个解释,历史学家一直很困惑。

1974年,在兵马俑坑的黄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吃惊的是,这把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秦人能够制造如此之长的青铜剑!

可以推测,当年秦始皇佩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刺客紧逼的奔跑当中,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司马迁记载:在一个宫廷医生的提醒下,秦始皇握住晃动不已的剑鞘,最终才拔出了配剑。

专家很迷惑: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1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逼近对手。古罗马军团在血战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以相同的力量,刺比砍更致命,刺死砍伤。

比对手的剑长出大约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

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但秦剑更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它的外形。袁仲一教授仔细地研究了秦剑奇特的形状变化。

这种设计使秦剑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又不会过于沉重。或许,秦剑加长暗示着秦军对格斗技巧的认识有了某种重大的突破。

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司马迁记载:秦始皇只一击就使刺客荆轲倒地不起,燕国也随后灭亡。

两千多年前,在消灭了中原六国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成了秦军主要的对手。在秦军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匈奴骑兵乘机南下,侵占了黄河以南大面积的土地。在帝国地都城咸阳,如何对付剽悍的匈奴骑兵就摆到了秦始皇面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