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释义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 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六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双月刊 单月10日出版 ,2012年改为月刊,每月1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二、四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历史研究》1954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1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直保持着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目前在职的专职编辑人员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编辑人员的专业背景覆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全面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特约学界各领域知名专家为社外审稿人。 出版与任务《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教育学、文艺学、语言学等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调查报告、学术综述等。《中国社会科学》所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对繁荣和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在不同时期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成为当代中国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经过多年的办刊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平实的独特风格。 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宗旨,致力于推动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是展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趋势和最新成就的学术窗口,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爱好者共同的学术阵地。 《中国社会科学报》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推动学术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源泉和智慧,为坚持、发展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贡献;立足当代学术前沿,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厚的学术积淀,积极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趋势,展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研究成果;提倡学术争鸣,鼓励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创新,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以开阔的视野,积极反映国际学术新动向,为中外学术对话与交流搭建平台,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进大众、走进青年,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季刊,是中国最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英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它面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理论动态和学术研究信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的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文学、历史、社会、民族等学科领域。2002年改版后,除每期保留一部分长篇论文外,新开设了专题研究栏目。既能对某一个重要问题的研究有较全面的反映,又大大增加了信息量。它既是让国外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不可多得的信息之窗,也是国内学者与国际交流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桥。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新中国较早创办的历史学专业杂志,于1954年经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倡议创办。毛泽东就此首次提出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研究历史。郭沫若是《历史研究》第一届编委会的召集人,他撰写的发刊词论述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必要性,同时认为“认真能够实事求是的人,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然会逐渐地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接近而终于合辙”。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坚持百家争鸣、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始终坚持的办刊方针。 《历史研究》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史家与史学、理论与方法、学术述评、读史札记、讨论与评议、书评、海外新书评介、读者来信等。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是择优推介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范围广泛, 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为开拓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境界,扩大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影响,它力求综合反映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有深刻见解的学术成果,敏锐追踪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引导作用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积极关注基于科学批判精神并在学术层面展开的争鸣与评论,精心提炼对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论著精华。在广泛收集、严格筛选和着意梳理信息的基础上,已形成集学术性、前瞻性、批判性、对策性为有机整体的鲜明风格。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是了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杂志》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9年创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季刊),使用英、法、德、俄、中、西班牙六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 其中文版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负责翻译、编辑、出版。 本杂志最突出的地方是,每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这些话题通常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普遍性,如文化、社会、贫困、医疗、犯罪、人权、法治、政府角色、教育、全球化、妇女、青年、农民、移民等等。作者为不同国家和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同一个主题。这种研究,体现了知识界对某一公共话题最新、最深同时也是最全面的思考与表达。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公共辩论越来越成为民主治理的大道,《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属于这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的权威刊物。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大型理论和学术内部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致力于推动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着眼于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强调作者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站在时代的制高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通过创新性的科学成果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重视对重大基础性学术问题的研究,鼓励作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国情调研,适时推出具有较高水准的重大国情调研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注重对理论和学术动态的考察,鼓励作者紧密跟踪国内外最新理论和学术发展趋势并深入研究其学理基础、理论实质和社会影响。 任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还承担若干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研究等。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通过研究和介绍国内外社会、历史、学术思想与成果,增进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服务。 组织机构领导总编辑:高翔 副总编辑:王利民、余新华 机构马克思主义部 哲学社会科学部 史学部 文学部 国际部 新闻中心 报纸编辑部 总编室 办公室 网络部 公关部 事业发展中心 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直贯彻“编研结合”的方针,坚持专业编辑编专业文章,推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论著 。尤其是近年出版的200余篇论文,63种专著、译著、编著,5种工具书以及普及读物具有较大的影响。 代表性的成果有:《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新传统的兴起——晚明观念变迁与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道路》、《南海泡沫史话》、《铸币税与通货膨胀》、《基金评级的理论探讨和运用》、《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阮元的经解》、《两种境界的“百家争鸣”》、《文化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和《新国家 新社会 新文化》等。 其他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北美、东欧、中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科研、出版和发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中国社会科学》(英文季刊)发行稳步增长,在介绍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优秀科研成果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书资料本社图书馆舍面积约600平米,藏书8万余册,以文史类为主,兼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其中以明、清版为主的线装书2万5千余册,达国家二、三级文物标准者有数十种。工具书、外文经典著作、民国时期报纸及新中国成立后期刊较为丰富。常年在架报刊千余种,囊括全国主要报种及社科类期刊。此外,还有部分音像制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