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报告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装: 40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 ISBN: 9787509702628, 7509702623 条形码: 9787509702628 商品尺寸: 23.4 x 16.4 x 2 cm 商品重量: 540 g ASIN: B001DDM9JS 内容简介《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报告》立足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系统阐述,并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06年进行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GSS2006,CASS)数据,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展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研究了我国当前的收入和财富分配、阶级阶层结构、利益矛盾和冲突,探讨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中产阶层、农民工群体、贫困群体等进行了专题阐述。其研究成果提供了众多新的发现,对于深刻地认识社会运行规律、把握社情民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博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回国留学人员成就奖”获得者。主要著作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和谐社会十讲》、《村落的终结》、《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就业和制度变迁》、《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等。 目录导论 和谐社会建设是新的伟大实践 一 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问题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新进展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体系 四 可供借鉴的西方社会建设理论 五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 六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思路 第一章 宏观背景、分析框架和调查方法 一 社会结构变动:宏观背景 二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分析框架 三 调查方法与数据说明 第二章 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 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判断 二 财富分配和消费差距问题 三 生活压力和社会问题 四 公平感、阶层认同和冲突感知 五 公共产品供给与社会支持网络 六 社会价值整合面临挑战 第三章 社会和谐稳定认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方法与变量 二 社会和谐稳定认识影响因素分析 三 个人和家庭生活感受影响因素分析 四 安全感、公平感、冲突感影响因素分析 五 政府工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六 结论和讨论 第四章 收入与财富分配 一 从平均主义到分配差距过大:文献回顾 二 收入的分配、构成与差距 三 家庭财产的分配、构成与差距 四 收入和财产分配差距的构成 五 结论、讨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一 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的几种描述 二 阶级阶层结构分析范式 三 中国当前阶级阶层结构测量 四 中国各阶级阶层的社会态度 五 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社会分层、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 一 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背景 二 收入在阶级阶层中的分布 三 各阶级阶层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四 人力资本、阶级位置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第七章 中产阶层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 一 中产阶层的概念 二 中产阶层的界定、测量和规模 三 社会中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四 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 结论和讨论 第八章 中产阶层的力量和政治态度 一 中产阶层是“稳定器”还是“变革器” 二 新中产阶层与老中产阶层 三 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 四 社会中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五 结论和讨论 第九章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 一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收入、劳动时间和社会保障 二 农民工的社会态度 三 对农民工具有的积极社会态度的解释 四 结论和讨论 第十章 贫困群体分析 一 问题与方法 二 贫困群体的识别与规模 三 城乡贫困的深度、强度与扶贫力度 四 城乡贫困人口的特征与贫困影响因素 五 结论和讨论 第十一章 利益矛盾和冲突 一 利益冲突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二 利益冲突意识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三 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分化和冲突 四 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事件分析 五 结论和讨论 结语 主要发现和政策建议 一 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结论 二 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后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