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 |
释义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是一本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作者是刘永佶。集聚了全国大部分民族院校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多完成,介绍了民族经济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经济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少数民族经济制度与体制、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等内容,可供读者阅读参考。 版权信息作 者: 刘永佶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 字 数: 370000 页 数: 485 开 本: 大32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178796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定价:¥36.00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基础理论著作,也是本学科的研究生教材。本书写作集聚了全国大部分民族院校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多完成,介绍了民族经济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经济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少数民族经济制度与体制、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等内容,可供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总序 序 导论 一、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必要性和条件 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目的 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性质 五、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七、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方法 八、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体系 第一章 民族经济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一、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人类社会存在方式 二、民族经济是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民族经济矛盾与发展 四、民族经济与民族政治、民族文化的统一 五、“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少数民族经济的历史演进 七、少数民族经济的类型 第二章 少数民族经济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一、区域概况 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特征 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第三章 少数民族族群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一、少数民族族群经济 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存在形态 四、各民族经济的交往与融合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交往过程中的民族经济利益关系 第四章 少数民族经济制度与体制 一、少数民族经济制度的历史差异 二、民主改革促使少数民族经济进入统一的初级社会主义制度 三、因劳动者素质技能差别而引起的权利关系差别 四、改革和完善少数民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五、少数民族经济在体制上的统一与差别 六、根据各少数民族特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第五章 少数民族经济结构 一、经济结构和少数民族经济结构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核心:劳动者素质技能结构 三、少数民族经济的投资结构 四、少数民族经济的就业结构 五、少数民族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六、少数民族经济的流通、分配、消费结构 七、少数民族经济的区域结构 八、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第六章 少数民族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结构功能的动态体现 二、少数民族历史上经济运行机制的类型 三、政治主导式运行机制对少数民族经济的作用 四、非均衡趋利式运行机制在少数民族经济中的体现 五、少数民族经济运行机制的优化 第七章 少数民族经济的经营管理 一、经营管理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式 二、历史上少数民族经济的经营管理类型 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经营管理 四、集体制时期的行政式经营管理 五、联产承包制时期的个体经营管理 六、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 七、私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八、改进经营管理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 第八章 各民族间的经济关系与交往 一、密切经济关系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 二、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交往 三、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与交往 四、少数民族经济在密切民族关系中发展 五、民族贸易是民族经济交往的主要手段 第九章 民族区域自治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一、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 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 第十章 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一、民族文化概述 二、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关系 三、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精神内涵 四、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一、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概况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经济的现代化 一、经济现代化与少数民族经济现代化的特殊性 二、少数民族经济现代化的困境、成因及其超越 三、工业化与少数民族经济 四、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 后记 序言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出。俄有老父至,日: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 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①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其人怒日:“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 自引手,一搔而瘁绝。何则?瘁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② 这是古时两则笑话,抄在这里,似乎与本序文无关。但细思量,经济学的基本道理,又都可从中悟得。 人类的生产经营,不论像执竿人城这种简单的劳动,还是造飞机、汽车、轮船、计算机、航天器的复杂劳动;不论个体的体力劳作,还是跨国公司的系统经营,都会遇到类似“城门”的阻挡,都要想方设法通过阻挡,才能前进。那位执长竿者只知竖执横执,故不可入城门,而那位老父以其丰富阅历或是戏弄出的主意,虽可人城,却使长竿截成短竿,毁了材料。实际上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顺执”,将竿扛在肩头,顺城门即可入。那位执竿者和老父不知此理,才犯难或毁物。我们不要笑执竿者和老父蠢笨,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知道。今天的我们也常常会像他俩那样思考问题。现实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小至工人农民的劳作,大至公司经理的经营算计,甚至政府的经济政策,几乎都有因方法错误不能做成事或毁事坏物者。经济学无非是对一或多个执长竿入城门问题的方式方法的探讨。而经济学家及其著作中,又有多少像那位老父式的说教! 痒,是人皮肤的一种感觉,搔痒是解除这种感觉的方法。感觉的主体自知痒在何处,搔起来手到痒除,他人则不知何处痒,即令妻与子这样的亲近者,也三索五索而弗中。经济矛盾,也可以说是社会的“痒”,解决矛盾,可看成是搔痒的过程。这种对比看似悬殊,其道理是一样的。不论个人处理经济生活中的矛盾,还是解决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矛盾,都要明确主体。个人的主体是“我”,国家或民族的主体是“我们”。经济主体最清楚矛盾之所在,只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济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如果像引文中那个人一样,放弃主体性,不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经济矛盾就不能解决,并会严重困扰个人或国家民族的发展。我们中国人在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了,现实经济矛盾错综复杂,不仅有痒,还有病。怎么认识和解决中国经济矛盾?有人认为只能用外国的模式、经验、学说来解决,在经济学界这类高论比比皆是,结果,反而引发更多更大的矛盾。这与那位放弃主体性,不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痒者何其相似! 经济学是研究人生和社会发展基本活动和关系的科学。主要探讨生产经营和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式。而解决矛盾又必须明确主体,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人的经验和学说当然要借鉴,但既不能像执长竿入城门者那样照那位老人的话去做,也不能借他人之手来解决。 书摘第一章 民族经济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是一个现代范畴,是经漫长的历史演化,在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以法律明确规定的“少数民族”族裔人口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统称。经济是少数民族形成和存在的基础,少数民族经济因特殊的政治、文化而具有特殊性。从民族的一般性探讨论证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特殊性,是对其矛盾分析的前提,也是探讨其发展的基础。 一、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人类社会存在方式 民族,是近代从西方传来的概念,中国古代虽无“民族”概念,但“民”和“族”却是常用的汉字。“民”,《说文解字》释为“众氓也。从古文之象。凡民之属皆从民。”民为帝王、贵族、官吏之外的庶人之统称。“族”,《说文解字》释为“矢链也。束之族族也。”衍义同类之聚结、集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宗族、氏族。泛指群和众。从汉字本义论,民族就是同类人或民的集合体。 将民族作为一个概念,是近代西方学者提出的,但又都不很确定,大致有这样几种定义:一、民族与国家是同一的;二、“自然国界”是民族的基础;三、种族或血统是构成民族的要素;四、文化是民族的要素;五、精神、心灵是民族的要素;六、“民族无非是命运的共同体”;七、语言相同;八、肢体形状相同;九、信仰同一宗教;十、具有相同的风俗习惯。对于民族,马克思和恩格斯大都采纳了前述观点中的某几个要点。后来,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他对民族概念的定义。 斯大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批判俄国当时正在兴起的民族独立思潮,以维护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和国家统一。为此,他提出了对民族概念的规定。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