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沙棘 |
释义 | 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m。老枝灰黑色,顶生或侧生许多粗壮的棘刺。单叶,狭披针形或条形。雌雄异花,淡黄色。果实圆球形。旱中生植物。抗寒,耐旱、抗风沙。生于海拔800~3600m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带的沙地、河谷山地阳坡、干涸河床。 中文学名:中国沙棘 别称:醋柳(山西),黄酸刺、酸刺柳(陕西),黑刺(青海)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蔷薇目 Rosales 科: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属:沙棘属 Hippophae 亚种:中国沙棘 H. r. subsp. sinensis 分布区域: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 植物属性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俄罗斯、蒙古、欧洲也有分布。 青嫩时,叶含维生素C 127mg/100g,维生素E 7.9mg/100g。羊喜食其枝叶;果熟后,羊、马、鹿均喜食其果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m,生于山地沟谷的可达10m以上,甚至18m。老枝灰黑色,顶生或侧生许多粗壮直伸的棘刺,幼枝密被银白色带褐锈色的鳞片,呈绿褐色,有时具白色星状毛。单叶,狭披针形或条形,先端略钝,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初期被白色盾状毛或柔毛,下面密被银白色鳞片而呈淡白色,叶柄长1-1 .5mm.雌雄异株。花 序生于去年小枝上,雄株的花序轴脱落,雌株花序轴不脱落而变为小技或棘刺。花先叶开放,淡黄色,雄花先开,无花梗,花萼2裂,雄蕊4,雌花后开,单生于叶腋,具短梗,花萼筒囊状,2齿裂。果实为肉质化的花萼筒所包围,圆球形,橙黄或桔红色。种子小,卵形,有时稍压扁,黑色或黑褐色,种皮坚硬,有光泽(图139).细胞染色体:2n=24。 地理分布沙棘原产于东亚的古代植物区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经2—115度、北纬27—68度50分,的温带和亚热带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四川西部,苏联、罗马尼亚、蒙古,芬兰也有。 生态特征沙棘生长的环境及特性沙棘是生长在暖温带及温带南边缘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中生至旱中生植物。多分布在海拔800—3600m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带,有时也见于内蒙古东部草原区的沙地上,西部半荒漠区的河谷和山地。沙棘喜生于向阳山脊,谷地、干涸河床或山坡地;经常为黄蔷薇(Rosa hugonis),茅莓(Rubus parvifolius)、北京丁香 (Syringa pekinensis)、丁香 (S.obla-ta)、柔毛绣线菊 (Spiraea pubescens)、葱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胡颓子 (Elaeagnus pungens)、甘肃山楂 (Crataegus kansuensis)等。有时也在沙壤质、多砾石的黄土丘陵、山地形成单优势群落。 沙棘是喜光的阳性植物,叶片光补偿点为150—160只烛光。在半干旱的温带草原区沙丘上,由于沙层蓄水,沙丘间能维持一定的旱中生环境, 中国沙棘可与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intermedia)、小叶锦鸡儿 (C.microphylla)、小红柳 (Salix microstachya)、黄柳 (S.flavida)、沙柳 (S.eilophild)、 嗟巴嘎蒿(Astmisia halodendron)、黑沙蒿(A.ordosica)、沙蒿(A.arenaria) 等相混生,组成沙生落叶灌丛。 中国沙棘的生存条件中国沙棘适应性较广泛,抗寒,并能一定程度地耐大气高温和干旱,能抗风沙,能忍耐石质,砾石质土壤基质,甚至能在红胶土上生长,能耐土壤贫瘠和轻度盐碱化,在土壤pH9.0,含盐量达1.1%时也能生长,但最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强砾石性的黑垆土,山地灰褐土或褐色土。 外貌及生长特性中国沙棘原为高达10m以上的乔木树种,在一般生境条件不能充分满足需要,或受到人畜破坏时,则长成1—2m的灌丛,以灌丛状为多见。实生苗生长4—5年便开花结实,靠种子和根蘖繁殖,还有着耐火烧的特性,故具有很强的繁衍能力。 被中国沙棘覆盖的地方,能有力地减少表土的水蚀和风蚀,是水土保持,固沙改土的优良植物。于黄土高原的丘陵、山地,还常见小路两旁生长不少的中国沙棘灌丛,那是从前行人扔下了吃过的果核,经过自然繁衍而成,足可证明中国沙棘的种子易于在田间萌发,且生长迅速、一经立足之后,能很快地形成郁闭的灌丛,它可以有效地种植于陡坡上,以改造石质山地的青砂露面,保护土石山坡。 不同地理分布区的差异不同地理分布区沙棘的物候差异较大。在黄河中游地区4月中旬至下旬芽膨大,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不同类型沙棘花期也不同,一般5月上旬至中旬开始展叶,5月中旬至下旬幼果出现,8月下旬至9月中旬果实成熟,成熟果可到翌年2—3月脱落,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落叶,进入休眠期。沙棘株高达1—5m,高山沟谷最高可达18m。寿命为60—80年。在3—5年之前,植株处于营养生长阶段,主要增高和径的加粗,逐步形成树体结构,3—5年之间为结果始期,树冠迅速增大,分枝大量增加,3—5年后进入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速率减低,形成大量花芽,逐渐达到盛果期。沙棘为浅根性树种,属表层分布的水平根型,90%以上的根量分布在0—60cm土层内。具极强的萌蘖特性,3—4年生实生苗开始产生萌蘖苗,每年可向周围扩展土1-2m,由地上部独立,地下部同源的众多萌株,形成特有的沙棘团状林。 沙棘的其他特性沙棘再生性强,4—6年生沙棘林平茬后可促进其营养生长。沙棘根系上着生根瘤,是放线菌(Frankia sp.)与沙棘所形成的一种非豆科根瘤共生体,垂直分布多集中在0-60cm土层内,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沙棘为极喜光的阳性树种,不耐遮荫,可作为乔木林的混交树种促进主要树种的生长,在乔木林郁闭度大于0.5—0.6时,沙棘生长不良和逐渐枯死。适应性强,在-40℃到40℃的气温下均能正常生长。沙棘为偏湿生的中生植物,生长茂密的沙棘林,大都分布在河谷两岸,沙棘喜季节性流水,不耐水淹,在沙棘生长地区强烈日 照和极度干旱的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的作用,地上部分逐渐演变成早生类型,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在黄土地区梁峁顶部和坡面上有其生长,在年降水量300mm左右,相对湿度不到60%的地区仍 有天然沙棘林分布。沙棘喜疏松的沙壤土,在粘重土壤上生长不良。耐瘠薄,以其固氮特性和大量枯落物改良土壤。 饲用价值营养成份属中等饲用植物。在生长前期幼嫩枝叶或秋季的落叶,羊乐食,当春季各种牧草返青之前,其他家畜也采食一些幼枝叶,生长季大部分时间及成熟之后,因枝条具坚硬的刺,家畜一般不采食。成熟的果实马、山羊、绵羊喜食,鹿也爱吃。中国沙棘的化学成分含量见表139—1。沙棘雄株叶片赖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10.91%,是国内记载中比较高的,可作为配合饲料的赖氨酸源。沙棘鲜叶100g含维生素C42—68mg。据报道,苏联阿普舍隆沙棘叶 100g,含维生素C127mg,维生素E 7.9mg,黄酮醇162mg,氯原酸282mg。沙棘叶片为山羊、绵羊采食的饲草,长期食用沙棘叶的牲畜不仅上膘快,毛色好,而且还可防治疾病。沙棘植株具有棘刺,影响牲畜采食,采食率仅为25—30%。划区轮牧有利于提高利用率和载畜量,沙棘林轮牧期以10天为宜,可适当随放牧次数的增多,而相应延长封禁时间。沙棘叶营养丰富,(表139—2)再生能力强,有“铁杆牧草"之称,沙棘含大量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F。在维生素F中,首先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具有特别重要的生理保健价值,此外,还含有黄烷酮、肌醇、熊果酸、檞皮素、隐黄素、叶酸、苹果酸、谷甾醇等几十种珍贵的生物活性物质。且果汁性质稳定,利于运输和贮藏,易于浓缩精制。 食用效果苏联西伯利亚土著居民很早就用沙棘果(其他亚种)制做各种美味食品。后来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推广制做成果子羹,果酱、软果糖、果冻、果泥,果脯及露汁等多种食品。若将果汁浓缩可制成各种片剂、浸膏,或提取维生素C,可供医药用,对胃病患者尤其明显。也能预防和治疗铅、磷,苯等职业性中毒病症。果实入中药及蒙药,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助消化、健脾胃、滋补肝肾及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肺结核,气管炎等功效。果核内种子含油16—18%以上,可榨油,沙棘油可用于治疗表土水蚀75%,减少风蚀85%。生长在河谷地带茂密的沙棘林起到显著的拦洪落淤和护岸作用。3年生沙棘林内落叶厚可达0.5cm左右,落叶重每亩达700kg,每立方米土壤中含有根瘤100—140个。沙棘具有根瘤和大量的枯落物,具有效地改良土壤作用。此外,汁棘为鸟兽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沙棘又是集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珍贵树种。 栽培要点沙棘以播种育苗为主,建立以产果为目的的沙棘园,需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苗择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播前深翻、施肥,碎土。播期以春季适时早播为好,当地表5cm深,地 温为9—10℃时种子即可发芽,15℃时最为适宜,一般为4—5月。播前用40—60℃温水浸泡1昼夜,然后捞出,混入湿沙催芽,待30%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为开沟条播,每亩播种量约5kg,播种行距20—30cm,覆土2—3cm。当年间苗1—2次,每1m长播种行上留苗15—20株,间苗后及时灌水松土。一般在幼苗生长期间灌水4—5次,并在灌水后及时松土除草。一年生实生苗为30—50cm,地径0.5—1.0cm,可出圃用于造林。植苗造林春,秋季均可,春季要适时早栽,土壤解冻20—30cm就可造林。秋季造林待树木落叶后,土壤结冻前进行。株行距1Xlm或1X1.5m。适当深栽,覆土一般比苗木原土深5cm左右,在干旱地区可栽干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选择土壤水分较好的地方可进行直播造林。早春、晚春、雨季、秋季均可。关键在于播种地的选择和幼苗管理。沙棘喜磷肥和少量氮肥,收果实的沙棘林应施磷肥,还可与沙打旺间种,解决沙打旺衰退后的植被演替问题。沙棘无性繁殖主要采用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的方法。沙棘主要虫害,苗期有地下害虫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和华北蝼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危害幼苗根部,林地蛀干害虫有红缘天牛 (Asias halaldendri) 和芳香木蠹蛾 (Co-stsus cossus),食叶害虫有黄褐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estacea)、舞毒蛾 (Ocneria dispar)、斑哦鳃金龟 (Hoplia aureola)和蒙古土象 (Xylinophorus mongolicus)等。主要病害有沙棘干枯病(Fusarium sp.)和沙棘叶斑病(Alternaria sp.)。防治方法除采用造混交林、平茬更新等营林措施和保护天敌如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外,可按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药物防治。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