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人的德行
释义

该书是中国生活在美国中产阶级眼中的经典写照,书中关于中国社会的叙述十分引人注目。该书同时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后来的社会学分析的基础。该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鲁迅在临终前向国人郑重推荐此书。

目录

序言

1 讲究面子

2 处处节俭

3 勤劳刻苦

4 恪守礼节

5 漠视时间

6 忽视精确

7 容易误解

8 拐弯抹角

9 月顷而不从

10 思绪含混

11 麻木不仁

12 蔑视外国人

13 缺乏公心

14 因循守旧

15 随遇而安

16 生命力顽强

17 遇事忍耐

18 知足常乐

19 孝行当先

20 仁慈行善

21 缺乏同情

22 好争斗

23 重责守法

24 相互猜疑

25 缺乏诚信

26 多元信仰

27 现实与时务

精彩书摘

每一个中国的家庭妇女都懂得最大限度地利用布料。她的衣服并不像西方国家同龄女性所穿的那样,在装饰和款式上过于浪费,而是尽量事先计划节约时间、精力和布料。在外国人看来是一片小得不能再小的布料,在中国妇女手里能做到物尽其用,这是议会中“家庭经济”的女作家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一个地方派不上用场,另一个地方一定能派上用场,即使是一些碎布头,还可用来粘合成鞋底。伦敦或纽约的行善之士,把自己用不上的衣服施舍给穷人,并不切实际地希望接受者不要因而成为单纯依靠救济过活的人。这真是弊大于利。但不管谁把类似的东西施舍给中国人,尽管他们所用的布料和式样与我们的截然不同,但也可有理由相信,这些特殊的物品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即使是一丁点儿,也不会被丢弃,而是与其他布料搭配在一起。

中国人经常在纸上题字送朋友,但纸是松松地缝在一块丝绸底子上的。用线缝而不用糨糊粘贴,为的是让受赠者以后可以方便地更换绸布上的字,使他拥有一块可长期使用的绸布!

中国人的节俭还可表现在小商贩的买卖中,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小到不引起注意。例如,一个小商贩能准确地知道各种火柴盒中的根数,并知道每盒能赚多少钱。

中国人的每一页旧账簿,都会用作糊窗子或做纸灯笼。

中国人处处节俭,就连确实必需的食品也尽量节俭。他们看不到其中的不合理,而以为是理所当然的。B.C.亨利博士在《基督教与中国》一书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三个轿夫抬着他走了二十三英里路,花了五个小时。然后,轿夫们又回广州,去吃别人为他们提供的早餐。吃早餐前走了四十六英里的路,其中一半还是抬着轿,目的是省五分钱。

还有一个例子。两个轿夫抬着轿子走了三十五英里路,又坐船回来,他们从早上六点起就没吃东西,却不花三文钱吃两大碗饭。后来,那条船搁浅了,他们直到次日下午两点钟才到达广州。这样,这些人已经有二十七小时没吃东西,负重走了三十五英里,抬着亨利博士和他的行李去广州,走了十五英里。

对西方人来说,中国人节俭的做法确实很难苟同,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表现在这些东西之上的淳朴天性。这个国家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北方(说来也怪),男孩、女孩一年中有好几个月一丝不挂,四处转悠,像在伊甸园里一样。也许对他们来说,这样更舒服一些,但主要还是为了节俭。中国无以数计的独轮车都嘎吱作响,只要加几滴油,车子就不会这样响了,但没人会这样做,因为对有点“麻木”的人来说,咯吱咯吱的响声要比油更便宜。

一位日本人侨居国外,他的特别要求是每天有热水洗澡,这是他的习惯。中国人也有澡堂,但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去过,甚至连见都没见过。一个中国母亲的孩子满身尘土,她用一把旧笤帚给孩子扫土。一个好奇的外国妇女见此情景便问:“你每天给孩子洗澡吗?”这位中国母亲不满地说:“每天洗?他生出来就没洗过!”对于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即使肥皂商把“比污垢还便宜”的广告贴到他的窗口,他也不会有什么触动。

中国人毫无疑问会把外国人看作是“浪费肥皂的人”,正如意大利人看英国人一样。在中国,洗衣服时所用的肥皂当然是少得不能再少了,洗过的衣服,与我们所说的清洁标准无疑还有距离。我们不妨认为这只是为了节俭,因为许多中国人同我们一样也爱清洁,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中有些人还值得我们效仿。

正是因为节省的本性,在中国一般不可能买到现成的工具。你可以买到“原始”的半成品,然后再自己精加工。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加工总比买现成的便宜,因此现成货当然也就买不到了。

我们曾提到过许多有关中国人节俭的事例。比如,普通房子的光线一般都很暗,他们便在两个房间的隔墙上开一个洞,洞中摆一盏几乎不用花钱的小油灯,用以同时驱散两个房间的黑暗。在中国,也可以在类似纺织、制陶、冶炼、工艺制作一类的小作坊里看到这种情形。在我们看来,这类作坊并不像是在表现中国人的节俭,更多的是在体现某种创造才能。中国人原本可以想出更好的方法来完成工作,但好的方法会使中国人在做的事情变得没味儿。他们好像能够白手起家制造所有的东西,他们的产品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一般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可以在一个小院子里建一个小规模的炼铁炉,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用一小摞泥砖垒起?个炉灶,而且是长期地用下去,不花钱。

没有比完成重大任务时的安排,确切地说是缺乏安排,能更好地说明中国人的节俭了。在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谷物作为皇粮运送到北京。这些贡品从天津起运至通州卸货。令“谷物交换”商吃惊的是,装卸、称量和搬运这堆如山稻谷的不是机械,而是靠一帮苦力用形状如同截锥、大小相同于一蒲式耳的箱子以及一定数量的草席操作。席子铺在地上,然后倒出谷物,称量,装袋,运走,最后收起席子,剩下的又仅仅是泥岸!

对一个美国烟草种植园来说,最大的开支便是为烘干烟叶而搭建的又长又精巧的棚子。而中国人却不必为此花什么钱,棚子可以用茅草来搭建,茅草旧了可以作燃料,而且与新茅草同样好用。烟叶摘下时,结实的叶柄依然留着,于是便用草绳扎住叶柄,这样烟叶都连在草绳上,然后再把它们挂起来,如同把衣服挂在绳子上一样。这种方法真是再简便而有效不过了。

每一个居住在中国的细心观察者,都可以加上这样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社会现实。但是,或许没有比以下更典型的事例:一位中国老妇人,步履蹒跚地走着,一打听才知道,她是去亲戚家,那地方方便去祖坟,这样,可以节约抬棺材的费用,因为距离缩短了!

大嘴评说

史密斯先生关于中国人节俭的论述,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的事实上的,那时的中国一片贫穷,人们要生活,不可能不节俭,甚至于表现得有点吝啬。但是,节俭是人类的美德,这是毫无疑问的。

直到今天,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节俭的楷模。正当赚钱是吃苦耐劳、不懈努力的结果,而节俭使用是精明能干、富有远见和自我克制的体现。

一个人家为了获得独立,节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节俭既不需要超人的勇气也不需要卓越的美德,而只需要一般的力量和普通人的能力。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秩序原则在家庭事务管理中的运用:它意味着统筹安排、合乎规则、精打细算和避免浪费。节俭也意味着为了将来的利益得到保障,要有抵御眼前的巨大诱惑的能力,这也是人超越于动物本能的高贵之处。

节俭是自助的最好的展现。每个人都应该量入为出,按照自己的收入过日子。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诚实。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是诚实地按照他自己的收入过日子,那么他必定是虚伪地按照其他人的收入过日子。那些挥霍浪费的人虽然天性大方,但是,最后还是被迫去做一些肮脏丑恶的事情。他们贪图一时的安逸享乐,花天酒地,挥霍无度,不得不提前去支取存款,提前领取工资,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必然是债台高筑,不得翻身,严重影响自己的行动自由和人格独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