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模式与趋势
释义

本书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项目。全书提出了区域经济国际化开放和区际化开放的“二重”开放概念,建立了初步分析框架,对中国不同区域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不同的开放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中国区域开放的独特模式及演进趋势。本书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乃至国际经济学的研究,促进了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学科建设上有积极贡献;同时对政府部门特别是地方经济部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有参考价值。

书名: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模式与趋势

作者:赵伟

ISBN:10位[7505850520] 13位[9787505850521]

定价:35.00元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8

作者简介

赵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1982年在兰州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3年间两度赴英国进修,先后在剑桥、曼彻斯特等大学深造。研究涉及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世界经济及欧美经济史等多个领域。多次应邀赴欧洲国家讲学或从事研究工作。曾任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苏黎世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等欧洲著名大学客座教授。兼任国内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及浙江省委政研室等政府研究机构特邀研究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之列。主持过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单位立项研究课题。在《世界贸易杂志》(Geneva)、《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经济学家》等中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00多篇,学术随笔数十篇,出版专著及教材多部。多篇论文被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转载,《温州力量》、《贵州与瑞士的比较》等学术随笔曾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代表性

目录

导言经济开放:从区域层面的考察 /1

一、“二重”开放:一个被忽视了的论题 /1

二、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模式:主要命题 /2

三、本书结构与内容安排 /4

四、主要创新与特点 /5

第一篇 工业化与区域开放

第一章 区域开放:中国的独特模式及其演进趋向 /11

一、问题的提出 /11

二、中国:一种独特的区域开放模式 /12

三、区域开放模式与经济体制转型 /15

四、区域开放:正在演进的趋向 /18

第二章 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开放:先行国家的经历 /21

一、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开放 /21

二、工业化开拓国家的区域开放 /22

三、工业化后起国家的区域开放 /36

四、简短的结论 /49

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的测度: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52

一、测度经济开放:一些代表性指标体系 /52

二、构建区域经济开放测度指标体系 /57

三、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开放度的测算 /64

四、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区际开放度比较 /67

五、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国际开放度比较 /72

六、沿海典型省域经济“二重”开放程度比较 /76

七、结论与提示 /78

第一篇主要参考文献 /80

第二篇 贸易流动与区域开放

第四章 基于空间因素的贸易模式:理论与现实 /85

一、古典区位理论与无空间贸易理论 /85

二、区域增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 /87

三、新经济地理学与贸易一空间理论的整合 /90

四、空间因素与贸易理论:经验检验 /92

五、简短的结论 /96

第五章 区域开放:中国主要地区“二重”贸易现状与趋向 /98

一、“二重”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 /98

二、区际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 /103

三、市场化、工业化与区域二重贸易发展 /108

四、“二重”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与前景 /111

五、简短的结论 /117

第六章 区际与国际:中国省域贸易流动格局与动因 /119

一、主要地区区际贸易格局 /119

二、区域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的拟合程度 /122

三、区域规模经济差异与贸易流向 /127

四、运输成本与贸易空间格局 /131

五、制度转型与区域贸易格局 /134

六、结论与提示 /139

第二篇主要参考文献 /142

第三篇 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开放

第七章 区际劳动力流动:、理论与现实 /149

一、劳动力空间移动:经济学理论解释 /149

二、区际劳动力流动: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 /53

三、中国省际劳动力迁移:借助重力模型的考察 /159

四、结论与提示 /164

第八章 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开放 /166

一、中国区际劳动力流动:类型与阶段 /166

二、区际劳动力流动:特征与趋向 /171

三、左右中国区际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 /177

四、区际劳动力流动:未来趋向 /180

第九章 区际劳动力流动:两个沿海省域的比较分析 /182

一、省域劳动力资源配置比较 /182

二、省域劳动力流动特征比较 /185

三、省域经济开放路径差异与劳动力流动 /189

四、简短的结论 /194

第三篇主要参考文献 /196

第四篇 资本流动与区域开放

第十章 区域资本配置与区际资本流动:理论与现实 /203

一、资本流动与空间配置:传统区域经济学理论 /204

二、资本流动与空间配置:区域理论的新进展 /206

三、资本流动与区域配置:理论与中国现实 /211

四、测度中国区际资本流动性:一个尝试 /218

五、结论与提示 /223

第十一章 体制转型与中国资本区域配置与流动 /225

一、投融资体制改革与资本空间配置及流动趋向 /225

二、财政体制改革与区域资本配置及流动趋向 /231

三、银行体制改革与区域资本配置及流动趋向 /237

四、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区域资本配置及流动趋向 /241

五、结论与提示 /245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开放进程中的投资区位选择 /247

一、区域经济开放与国内投资区位配置:理论与现状 /248

二、区域经济开放与国内投资区位配置:计量分析 /252

三、区域开放与:FDI区位选择:理论与现状 /256

四、区域开放与FDI区位选择:计量分析 /261

五、结论与提示 /264

第四篇主要参考文献 /266

第五篇 中国典型地区区域开放实证

第十三章 两大三角洲:经济转型前期的区域开放路径 /273

一、区域开放:总体模式与区域路径 /273

二、从国际化到区际化抑或从区际化到国际化 /274

三、两种区域开放路径形成的原因 /280

四、区域开放:下一步发展的趋向及意义 /282

五、结论与提示 /284

第十四章 温州:工业化区域模式演进中的区域开放 /286

一、区际开放:区域经济开放的起点 /286

二、国际开放:区域经济开放的拓展 /295

三、区域开放:路径与特征 /302

四、区域开放与温州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306

第十五章 贵州: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开放 /312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国际开放 /312

二、工业化进程中的区际开放 /317

三、区域经济开放路径及其成因 /322

四、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开放趋势 /325

五、结论与提示 /327

第五篇主要参考文献 /330

书摘

三、区域开放:路径与特征

基于以上两个部分的考察,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温州区域经济开放实

际上走了一条先区际化而后国际化的路径。工业化起步直到高潮期,区域经

济开放重心位于区际化一边,工业化进入高潮期之后,尤其是在接近完成时

期,在继续推进区际化的同时,迅速发展外贸与对外投资,开放重心向国际

化一边移动。

这种先区际化后国际化的区域经济开放路径,与温州区域工业化独特的

范式相一致。温州工业化发端于农村,工业化起步阶段,国际市场、国际资

本均因政府限制而渴望不可即,加之初期工业所产产品档次低下,不可能为

国际市场所接受,只能进入国内市场,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短缺经

济”背景,为温州工业化初期低档消费品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正是依靠了国

内市场,使温州区域经济发展初期既可最快地从区际分工中获得比较优势的

利益,又可避免工业化早期进口的竞争。随着区域工业化的迅速推进,随着

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与产品档次的提升,区域开放逐渐向国际开放转换,国际

贸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一点可从温州外贸依存度与出

口依存度迅速攀升上清楚地看到。

不仅如此,国际开放受到国家外贸体制的严重影响。传统计划体制下,

国家严格控制着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外贸进入门槛很高,对于私营企业尤其

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由于温州工业化一经起步,便显现出民营为主的倾向

,国际开放必然受阻。事实上,直到90年代中后期,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通

过国有外贸公司代理进入国际市场的。私营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在很大程

度上与中国政府加入WTO的努力分不开。为加入WTO,自1998年起,外贸进入

门槛骤然降低。自那以后,先出台了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

口权的政策,而后降低了审批要求,最后,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外

贸经营权由审批变为注册已成大势所趋,所有企业自由进入外贸也成大势所

趋。在此背景下,温州私营企业大举进入外贸,掀起了以外贸超高速扩张为

标志的国际化浪潮。国际化大有盖过区际化的势头。

在区际化开始而国际化扩大的区域经济开放路径下,温州区域经济开放

有一些重要的特点,其中以下四个最为突出:

1.开放形式上属于强烈的“贸易主导型”。

有研究(徐长生、张茵,1999)将东亚国家的对外开放分为两种模式:一

种是以出口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外贸主导型”模式;另一种是通过引进

国外资本以推动出口增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外资主导型”模式。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