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理论心理学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2月1日) 平装: 462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11198835 商品描述内容简介《车文博文集·第1卷:中国理论心理学》内容简介:我于1931年4月出生于东北松花江畔——吉林省扶余县(现松原市),在那里读的小学和中师,以后在长春、沈阳读高中。1948年考入东北行政学院教育系,后被推荐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系调整又转入北京师范大学,由“苏联专家”直接培养,学的是教育学专业,但当时许多课程与心理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是相同的。1952年研究生毕业返校,学校先后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变成一所综合性大学。 编辑推荐《车文博文集·第1卷:中国理论心理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车文博,吉林扶余人,1931年生,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任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六届副理事长,全国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哲学专业(心理学)委员,《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学探新》顾问、名臀主编,台湾大学《本士心理学研究》杂志顾问编辑,美国心理学会外籍会员,美国中美精神心理学研究所顾问,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名誉理事长,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名誉会长。主要专长:理论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史。主要成就:(1)开拓中国无意识研究的领域;(2)突破中国学者对弗洛伊德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的研究;(3)主编中园第一部大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具书。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七十多部。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两项,全国优秀图书提名奖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各一项,吉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其他省级奖十余项。1990年获吉林省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1991年被评为吉林省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荣誉省管优秀专家,2003年破授予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2004年荣任中国心理学创始会士:(Fellowship)。21304年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成就奖。被收入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国际名人渊典》第24卷。应邀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参加国际心理学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或演讲。 目录序言:博约相依贵在创新——我的学术思想自述 第一章 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 第一节 理论心理学的界定 第二节 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概观 第三节 几个主要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几点结论 第二章 意识与无意识研究 第一节 对意识和无意识历史的考察 第二节 对几种意识看法的商榷 第三节 意识的本质 第四节 意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五节 人的意识的基本特点 第六节 无意识的本质 第七节 对几种无意识看法的商榷 第八节 无意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九节 无意识心理的功能及其重要价值 第十节 意识和无意识的转化 第三章 主体能力的自然基础 第一节 主体是自然演进到社会的最高产物 第二节 主体能力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主体能力系统与智能模拟 第四节 对当代脑科学成果的反思 第四章 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 第一节 心理学的中国本土化问题 第二节 本土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当代中国人社会心理的特点及走向 第四节 社会转型时期民心工程的建构问题 第五节 中国统一的心理初探 第五章 三十年中国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第二节 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经验与瞻望 第六章 十年来中国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心理学史研究的进展 第一节 主要进展 第二节 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今后研究的方向 第七章 中国改革开放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三十年 第一节 基本概况 第二节 研究进展与成果 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附录 高瞻远瞩革新建构——《潘菽全集》评析 纪念一代心理学大师——唐钺教授——在北京大学纪念唐钺教授110周年诞辰会议上的发言 陈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怀念心理学大师陈立教授 造诣精湛育人楷模——怀念心理学史大师高觉敷教授 尊师重教开拓创新——纪念朱智贤教授九十华诞 大学生解开心灵世界的良师益友——试评张厚粲教授主编的《大学心理学》 高瞻远瞩贡献突出——沈德立教授70华诞祝辞 勇于开拓独树一帜——评林崇德教授《我的心理学观》 人格心理学最新成果的展现——评黄希庭教授主译的《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 视野开阔,匠心独运——评杨治良审定的《实验心理学》 开创新局面再创新辉煌——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心理学院和《朱智贤全集》首发式上的发言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2009年大会上的发言 序言我于1931年4月出生于东北松花江畔——吉林省扶余县(现松原市),在那里读的小学和中师,以后在长春、沈阳读高中。1948年考入东北行政学院教育系,后被推荐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系调整又转入北京师范大学,由“苏联专家”直接培养,学的是教育学专业,但当时许多课程与心理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是相同的。1952年研究生毕业返校,学校先后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变成一所综合性大学。我除被借调到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两年外,一直在本校从事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学,从助教(1952)、讲师(1954)、副教授(1978)直至成为教授(1983)、博士生导师(1990),担任过教研室主任、哲学系副系主任、吉林大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副主任等。曾先后任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心理咨询专家,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所顾问、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顾问、中国空军航空心理康复中心兼职教授和专家组组长,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六届副理事长,全国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哲学专业(心理学)委员,《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学探新》顾问、名誉主编,《心理研究》顾问,《外国心理学》编委,《法制心理研究》顾问,第二届亚非心理学大会组委会委员,国际心联第28届大会中国组委会委员,台湾大学《本土心理学》杂志顾问编辑,华人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名誉理事长,美国心理学会外籍会员,美国心理学家协会会员。主要专长:理论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史。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0余部。主要著作:《意识与无意识》、《西方心理学史》、《人本主义心理学》、《透视西方心理学》、《西方心理学思想史》(主编)、《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15卷,主编)、《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3卷,主编)《弗洛伊德主义论评》(主编)、《弗洛伊德文集》(8卷,主编)、《心理学原理》(主编)、《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主编)、《应用心理学》(12卷,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主编)、《心理治疗手册》(主编)等。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两项,全国优秀图书提名奖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省级奖十余项。 文摘8.1997年,美国杨伯翰大学心理学家斯来夫和威廉姆斯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第52卷第2期撰文认为,理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分支学科,以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主要是阐明心理学的一系列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实质上就是心理学的科学哲学,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应用哲学”。他们指出,在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理论心理学的重要性地位是确定无疑的,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缔造者们如冯特、詹姆斯、弗洛伊德等,同时都是重要而伟大的理论心理学家。但是,心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远离理论、甚至否弃理论,造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心理学执意追求科学的学科定位和对孔德实证主义作为科学哲学的非哲学理解,由此造成心理学家们各自为政的游击战的方式在各自关心的细节论题上提出大量的技术模型,但同时却忽视了对心理学作为整体和他们所提出的技术模型在这个背景中的意义和效度的反思。20世纪末叶,心理学在经历作为科学的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终于又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并呼吁理论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正式的分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他们认为,理论心理学的理论职责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在宏观层次上,理论心理学应该探讨心理学作为整体的学科同一性(disciplinary identi-ty),亦即回答心理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评估心理学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