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释义

单位概况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研究所现有各类人员373人。编制内在职人员171人,百人计划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含支撑系统人员)136人,管理人员17人。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院士1人、研究员27人(45岁以下7人)、副高级科技人员43人;有博士学位49人、硕士学位30人。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人员23人;项目聘用人员9人;其他用工人员20人;退休返聘人员20人。现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生态学专业博士培养单位和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硕士培养单位。每一学科方向均有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导师队伍和专家学者,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26人,硕士生指导教师54人。在站博士后5人,在学博士研究生42人,硕士研究生83人。

现任所长张怀刚博士

历史沿革

建所初期,主要从事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其综合利用、高原水生生物资源及渔业生产、农业丰产技术、青藏高原草地资源调查及合理利用、高原动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开始进行高原动植物资源分类区系及系统演化、高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农牧业主 要动植物敌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高原动植物个体与种群生态学、高原湖泊渔业 生物生态学、春小麦育种及遗传规律和农业抗性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率先开展了以草地为重点的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物 生产力研究,加强了作物遗传育种及小麦高产栽培农田生态学、鼠害综合防治技术、青藏高原药用植物化学及药用植物资源开发、高原动植物生理生化适应机制 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又陆续开展了青藏高原环境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关系、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柴达木盆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与全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的研究课题,部分工作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

九十年代以来,在深化原有主体研 究工作并大量引入新技术手段(特别是微观技术)的基础上,投入力量开展了高 寒草甸草地畜牧业优化模式及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保护生物学、高原典型区 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领域

根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和我所学科定位认定方案:

确定的三个研究方向:高寒草地生态学、高原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和高原生态农业。

功能定位

我所的发展目标:

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青藏 高原生态安全的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高原主要生 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高原极端生境下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典型区域退化生 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等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藏药现代化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行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