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研究室 |
释义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研究室隶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自1953年建院以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建筑材料,特别是混凝土非常重视,曾设有混凝土研究所(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早期所建立研究所之一)。 研究重点目前,混凝土研究室承担大量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建设部等研究课题,如:国家“十一五”课题“海砂在建设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混凝土耐久性标准化试验及评价方法研究”、科技部技术开发课题“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基金委重大项目“钢筋混凝土材料在西部典型土壤中的腐蚀规律和机理研究”等。同时,负责管理和编制修订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混凝土标准和规范,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200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等。 主要成员混凝土研究室现任主任为冷发光博士,副主任为丁威研究员。混凝土研究室的老一代知名专家有龚洛书、吴兴祖、陈长雄、韩素芳、马孝轩等。他们为混凝土研究室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在混凝土研究室拥有韩素芳、马孝轩、丁威、张仁瑜、冷发光等老、中、青年专家学者。他们担任着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混凝土及预应力分会理事、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混凝土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理事长、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ACI会员、亚洲混凝土协会秘书长和理事、建设部新型建材制品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组织机构贡献混凝土室是以建设领域混凝土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试验仪器设备开发为主业的部门。五十多年来,对混凝土材料以及工程应用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混凝土结构的防渗抗裂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掺合料应用技术、高耐久性桥梁港口码头和路面混凝土技术、混凝土耐久性测试和评价技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提供混凝土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混凝土防裂和防腐蚀、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和检测、轻骨料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特种混凝土、混凝土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混凝土结构修补技术、绿色混凝土和废渣资源化等方面拥有成套技术。混凝土研究室面向全国的建设领域,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业务,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3年度被评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先进集体,2004年中标承担全国同类桥梁中跨度和投资最大的钢桁架悬索公路桥——贵州坝陵河大桥混凝土技术服务,2005年承担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共建云南建工集团混凝土技术创新中心”,2006年中标承担贵州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的编制任务。此外,还拥有绿色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材料、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耐磨地面硬化剂)、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仪器设备等。 章程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服务和产品为核心,以团队建设为保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入开展混凝土材料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规范的制订修订、开发相关软件和仪器设备、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混凝土研究室与国内外同行精诚合作,共同为推动混凝土技术水平的进步,为我国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