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皇帝 |
释义 |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称皇帝始,到1916年“洪宪皇帝”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 皇帝的姓氏(一 汉族姓氏 二 少数族汉化姓氏 三 未汉化的少数民族姓氏) 中国部分重要皇帝(始皇帝嬴政 汉太祖刘邦 汉世宗刘彻 汉光武帝刘秀 晋武帝司马炎 宋武帝刘裕 隋文帝杨坚 隋明帝杨广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明太祖朱元璋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洪宪帝袁世凯) 历代政权说明中国自秦朝以后的君主虽然大多数以皇帝为尊号,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君主不称皇帝。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前秦天王苻坚,十六国北燕和西凉的君主,五代十国吴越、荆南这样的半独立政权,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等等。本表基于只录入皇帝的原则,所以皇帝人数和该政权的实际君主数,并不相同。比如清代十二位君主,但努尔哈赤只是后金大汗不是大清皇帝,所以不计入皇帝人数。 对于“皇帝”两字的精彩论述,在《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魏书·王肃传(其父魏司空王朗传之下)中有记载:青龙中,山阳公薨,汉主也。肃上疏曰:“昔唐禅虞,虞禅夏,皆终三年之丧,然后践天子之尊。是以帝号无亏,君礼犹存。今山阳公承顺天命,允答民望,进禅大魏,退处宾位。公之奉魏,不敢不尽节。魏之待公,优崇而不臣。既至其薨,榇敛之制,舆徒之饰,皆同之於王者,是故远近归仁,以为盛美。且汉总帝皇之号,号曰皇帝。有别称帝,无别称皇,则皇是其差轻者也。故当高祖之时,土无二王,其父见在而使称皇,明非二王之嫌也。况今以赠终,可使称皇以配其谥。”明帝不从使称皇,乃追谥曰汉孝献皇帝。孙盛曰:化合神者曰皇,德合天者曰帝。是故三皇创号,五帝次之。然则皇之为称,妙於帝矣。肃谓为轻,不亦谬乎!臣松之以为上古谓皇皇后帝,次言三、五,先皇后帝,诚如盛言。然汉氏诸帝,虽尊父为皇,其实则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比之於帝,得不谓之轻乎!魏因汉礼,名号无改。孝献之崩,岂得远考古义?肃之所云,盖就汉制而为言耳。谓之为谬,乃是讥汉,非难肃也。 中国君主称皇帝的政权列表时代 王朝 皇帝人数 时间 备注 秦汉 秦朝 2 前221年—前207年 前221年,秦始皇开始称皇帝,前207年,秦二世被杀后,子婴取消帝号,称王,46天后秦国灭亡
魏晋 曹魏 5 220年—265年 220年,曹丕废汉称帝
南北朝 刘宋 10 420年—479年
隋唐 隋朝 5 581年—619年
五代十国 后梁 3 907年—923年 907年,朱温废李柷称帝
两宋 北宋 9 960年—1127年 960年,赵匡胤称帝
元明清 蒙古(元) 11或16 1271年—1368年或1402年
民国及以后 中华帝国(洪宪朝) 1 1915年-1916年 1915年,袁世凯称帝,次年退位
概况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其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顺应历史潮流,为社会进步发展与人民生活安定做了一些好事,但由于专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嫡长继承制、等级特权制以及阴谋争夺、血腥杀戮等本质特性的制约影响,更多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更有不少命运悲惨、死于非命的皇帝,给中国历史蒙上了一层阴森可怖的阴影。 娃娃皇帝开国皇帝取得了政权,登上了皇位。他是将政权、将天下江山视作他一人的私产的。私产决决不可转让给别人,这就是皇权的不可转让原则。他要占据这个职位到永久。因而皇位们都企求长生不老。但是当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来时,他们就只得将位传给自己最亲近、最相信的人――儿子。这就是皇位世袭制。即使皇子尚在幼年,甚至还在襁褓之中,也仍然由其继位。这样,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许多娃娃皇帝。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29个娃娃皇帝。最早的是汉昭帝,公元前86年登上皇位;最晚的是清代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公元1909年做了皇帝。这其中年龄最小的首推汉殇帝刘隆,他刚出生100天,就被拥立为皇帝。其他在10岁以下做皇帝的有:东汉的冲帝和东晋的穆帝2岁;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的宣统帝3岁;清朝的光绪帝4岁;东晋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帝5岁;清朝的顺治帝与同治帝6岁;后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宁宗7岁;西汉的昭帝、东汉的质帝、三国的吴废帝、清代的康熙帝等7人为8岁;西汉的平帝、东魏的孝静帝等4人为9岁;东汉的和帝与三国时的魏废帝等5人为10岁。至于在16岁以下称帝的则不胜枚举了。 娃娃做皇帝,当然不能管理国家大事,总是由太后、外戚或权臣摄政。这些摄政者往往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揽权营私,玩弄娃娃皇帝于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废立诛杀,或取而代之。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为收回权力,又往往与摄政者展开死斗争,演成惨剧。这种政治闹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宫充满了刀光剑影与血腥气。王莽鸩杀汉平帝与末帝、梁冀毒死汉质帝、康熙帝囚禁鳌拜等权臣以及慈禧太后残暴地处置光绪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在统治者忙于争夺权力与血腥屠杀时,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活动往往中断,人民生活在痛苦与恐怖之中。 白痴皇帝如果继承皇位的不是个娃娃,而是个呆傻的白痴,那就成了白痴皇帝。白痴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娃娃皇帝那么多,但为害却更大。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他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由于其兄司马轨早死,他就成了嫡长子,被立为东宫太子。当时,负责教养太子的东宫官员都知道太子是个白痴,但为了维护嫡长子的继承制以及自己未来的帝师地位,便合伙长期对晋武帝陷瞒真相。到晋武帝死,司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为晋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隐瞒不住了。有一次他出外听到青蛙叫声,便傻乎乎地问侍从:“为官乎?为私乎?”意思是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从听了哭笑不得,无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为官,在私田为私”。有一次,全国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无数。这个白痴皇帝听了大臣汇报后,感到很奇怪,竟问待臣说:“老百姓既无饭吃,何不食肉糜?”这荒唐的话语成为千古笑话。王公大臣们知道惠帝是个白痴后,便都心怀不轨起来:争权夺利者有之,结党营私者有之,觊觎皇位者有之。最后终于爆发了骨肉残杀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入侵,天下扰攘,生灵涂炭。惠帝本人在糊糊涂涂做了17年皇帝后,也受尽磨难,被人下毒而死。不久,西晋灭亡。 另一个白痴皇帝是东晋帝司马德宗。他是晋孝武帝的嫡长子,从小又痴又哑,“虽寒暑之变,无以辨也”。痴呆得分不清春夏秋冬。孝武帝生前就知道这个儿子是白痴,但为了维护皇位世袭与嫡长继承制,仍不得不立他为太子。这样,司马德宗于公元397年做了皇帝,是为晋安帝,自然是一位白痴皇帝,根本不能理政,必然导致大权帝落,王公大臣各显神通,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最后,这位白痴皇帝被权臣刘裕派人缢死。不久,东晋也就灭亡了。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白痴皇帝是唐顺宗李诵。他是唐德宗的嫡长子,本聪慧异常,学问过人,但在行宗病逝前四个月,突然中风,变得又痴又哑。唐德宗是一位精明皇帝,但他在发现太子痴哑以后,也无法不让李诵继位。李诵继位,即为唐顺帝,在位仅一年。在这一年中,朝政为王叔文、王伾掌握,得到朝臣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人支持,进行了著名的“永贞革新”(永贞为顺宗年号)。但因这次革新损害了宦官与藩镇的利益,遭到他们的联合反对。唐顺宗被迫退位当太上皇,皇位由顺宗之子李纯继承,是为唐宪宗。二王与柳、刘诸人自然均遭贬逐。无辜的顺宗也因受到惊吓于次年死去。唐朝政局经历了一次激烈的动荡,宦官专权与藩镇跋扈的局面加剧。 白痴做皇帝,无不使政局动荡,国家多难。这是专制政治的恶果,也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皇帝寿命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清高宗弘历(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清圣祖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光武帝刘秀(62)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赵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武悼天王冉闵(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7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基;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死; 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 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 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22年王,15年皇帝,50岁驾崩; 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他们做了一辈子皇帝,整部历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储君一登基便被杀,想长命点还是不要当没有权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钟人头落地。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血洗宫廷。到底有几位皇帝能善终? 皇帝的姓氏一 汉族姓氏⒈赵氏:20个 1秦朝(嬴姓赵氏):秦始皇 赵政(亦作“赵正”),秦二世 胡亥 2宋朝:宋太祖 赵匡胤,宋太宗 赵炅,宋真宗 赵恒,宋仁宗 赵祯,宋英宗 赵曙,宋神宗 赵顼,宋哲宗 赵煦,宋徽宗 赵佶,宋钦宗 赵桓,宋高宗 赵构,宋孝宗 赵眘,宋光宗 赵惇,宋宁宗 赵扩,宋理宗 赵昀,宋度宗 赵禥,宋恭帝 赵显,宋端宗 赵昰,赵昺 ⒉李氏:32个 1淮南:李宪 2李坚国:李坚 3唐朝:唐高祖 李渊,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显,唐殇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肃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适,唐顺宗 李诵,唐宪宗 李纯,唐穆宗 李恒,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晔,唐哀帝 李柷 4李重福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后主 李煜。 6凉:李轨 7李伯国:太初帝 李伯 8李弘芝国:李弘芝 9吴:李子通 10大顺:李自成 ⒊萧氏:20个 1南齐:高帝 萧道成,武帝 萧赜,郁林王 萧昭业,海陵王 萧昭文,明帝 萧鸾,东昏侯 萧宝卷,和帝 萧宝融 2南梁:武帝 萧衍,临贺王 萧正德,简文帝 萧纲,豫章王 萧栋,武陵王 萧纪,元帝 萧绎,闵帝 萧渊明,敬帝 萧方智 ,萧庄 3西梁:宣帝 萧詧,明帝 萧岿,后主 萧琮 4梁:萧铣 ⒋曹氏:5个 曹魏: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叡,魏邵陵厉公 曹芳,高贵乡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奂。 ⒌张氏:7个 1前凉:张祚 2汉兴皇帝 张致 3金山国 张承奉 4--- 张举 5大楚:张邦昌 6飞龙:张琏 9大西:张献忠 ⒍杨氏:7个 1隋朝:隋文帝 杨坚,隋炀帝 杨广,隋恭帝 杨侑,隆帝 杨浩,皇泰帝 杨侗 2南吴:睿帝 杨溥 3大兴:杨振龙 ⒎孟氏:2个 后蜀:高祖 孟知祥,后主 孟昶 ⒏郭氏:1个 后周:郭威 ⒐武氏:1个 武周:武曌 ⒑郑氏:3个 大长和:郑买嗣,郑仁旻,郑仁旻 ⒒刘氏:56个 1西汉: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 刘彻,汉昭帝刘弗陵,废帝 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衍,孺子刘婴。 2玄汉:汉更始帝 刘玄。 3赤眉汉:建世帝 刘盆子 4汉:刘望 5梁汉:刘永 6汉:刘信 7东汉:汉光武帝 刘秀,汉明帝 刘庄,汉章帝 刘炟,汉和帝 刘肇,汉殇帝 刘隆,汉安帝 刘祜,汉少帝 刘懿,汉顺帝 刘保,汉冲帝 刘炳,汉质帝 刘缵,汉桓帝 刘志,汉灵帝 刘宏,汉后少帝 刘辩,汉献帝 刘协。 8蜀汉:汉昭烈帝 刘备,后主 刘禅。 9汉:刘芒荡 10---: 刘元进 11刘黎国:刘黎 12南朝(刘宋):宋武帝 刘裕,少帝 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宋帝 刘劭,孝武帝 刘骏,前废帝 刘子业,明帝 刘彧,后废帝 刘昱,顺帝 刘凖。 13建平: 建平帝 刘义宣 14义嘉: 义嘉帝 刘子勋 15永汉:刘敬躬 16定杨国:定杨帝 刘武周 17 桀燕:应天帝 刘守光 18神凤:刘尼(原名丘沈) 19汉:刘子舆(原名王郎) 20汉:刘文伯(原名卢芳) ⒓范氏:1个 范贲国:范贲 ⒔陈氏:9个 1南朝陈:陈高祖 陈霸先,世祖 陈蒨,废帝 陈伯宗,高宗 陈顼,季帝 陈叔宝 2文佳皇帝 陈硕真 3岭南天子陈行范 4汉:陈友谅 陈理 ⒕孙氏:4个 孙吴:吴大帝 孙权,吴废帝 孙亮,吴景帝 孙休,吴末帝 孙晧 ⒖袁氏:2个 1、仲家:袁术 2、洪宪朝:袁世凯 16.田氏:1个 汉明皇帝 田九成 17柴氏:2个 柴荣 柴宗训 18王氏:10个: 1太平帝 王始 2前蜀:高祖 王建,后主 王衍 3闽:惠宗 王延钧,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帝 王延政 4明法皇帝 王惠定 5新:王莽 19司马氏:15个 晋朝:武帝 司马炎,惠帝 司马衷,怀帝 司马炽,愍帝 司马邺,元帝 司马睿,明帝 司马绍,成帝 司马衍,康帝 司马岳,穆帝 司马聃,哀帝 司马丕,海西公 司马奕,简文帝 司马昱,孝武帝 司马曜,安帝 司马德宗,恭帝 司马德文 20冉氏:2个 冉魏:平帝冉闵,惠帝冉智 21冯氏:2个 北燕:冯跋,冯弘 22.柴氏:2个 后周:柴荣 ,柴宗训 23朱氏:21个 1后梁:太祖 朱温,废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太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炽,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镇,代宗 朱祁钰,宪宗 朱见深,孝宗 朱祐樘,武宗 朱厚燳,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载垕,神宗 朱翊钧,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检 3楚: 朱粲 4大秦:朱泚 24高氏:9个 北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高延宗,高绍义 大乘皇帝:高昙晟 二 少数族汉化姓氏⒈慕容氏:16个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宝,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冲,慕容觊,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献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⒉吕氏:4个 后凉:懿武帝 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 ⒊苻氏:8个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坚,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⒋姚氏:3个 后秦:武昭帝 姚苌,文桓帝 姚兴,末主 姚泓 ⒌元氏(本为拓跋氏):11个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诩,幼主 元钊,孝庄帝 元子攸,长广王 元晔,节闵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 3西魏:文帝 元宝炬,废帝 元钦 ⒍宇文氏:7个 1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闵帝 宇文觉,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赟,静帝 宇文衍 2许国:宇文化及 ⒎李氏:22个 1后唐(本为朱邪氏):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闵帝 李从厚,末帝 李从珂 2西夏(党项羌)::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谅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顺,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纯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顼,献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3成汉(巴氐族):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寿,末主 李势 4大顺 (党项后裔):顺中帝 李自成 5于阗:(塞种,尉迟氏):李圣天 李从德 ⒏石氏:10个 1后赵:明帝 石勒,海阳王 石弘,武帝 石虎,义阳王 石世,新兴王 石遵,石鉴,石祗 2后晋: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贵 ⒐刘氏:19个 1汉-前赵(匈奴人):光文帝 刘渊,汉帝 刘和,昭武帝 刘聪,隐帝 刘粲,前赵帝 刘曜。 2齐国(稽胡人): 神嘉帝 刘蠡升 3稽胡国(稽胡人):圣武帝 刘没铎 4稽胡:刘苗王 5后汉(沙陀族):高祖 刘知远,隐皇帝 刘承祐 6北汉(沙陀族):世祖 刘旻,睿宗 刘钧,少主 刘继恩(原姓薛),英武帝 刘继元(原姓何) 7南汉(据说为大食后裔):高祖 刘岩,殇帝 刘玢,中宗 刘晟,后主 刘鋹 8襄国(匈奴人):刘显 ⒑王氏:1个 郑国(胡人后裔):王世充 ⒒高氏:2个 1后燕(高句丽后裔):高云 2大中(白族):高升泰 ⒓杨氏:3个 1仇池( 氐人)杨绍先 2大理国(白族):杨义贞 3大义宁国:杨干贞 ⒔段氏 22个 1赵国(鲜卑):段勤 2大理国:文武帝 段思平,文经帝 段思英,文成帝 段思良,广兹帝 段思聪,应道帝 段素顺,昭明帝 段素英,宣肃帝 段素廉,秉义帝 段素隆,圣德帝 段素真,天明帝 段素兴,兴宗孝德帝 段思廉,上德帝 段廉义,上明帝 段寿辉,保定帝 段正明,中宗文安帝 段正淳,宣仁帝 段正严,正康帝 段正兴,功极帝 段智兴,亨天帝 段智廉,神宗 段智祥,孝义帝 段祥兴,天定贤王 段兴智 ⒕赵氏:1个 兴源国 赵善政 三 未汉化的少数民族姓氏⒈爱新觉罗:12个 清朝: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 ⒉孛儿只斤:15个 元朝:太祖 铁木真,太宗 窝阔台,定宗 贵由,宪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宗 铁穆耳,武宗 海山,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 硕德八剌,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天顺帝 阿速吉八,文宗 图帖睦尔,明宗 和世剌,宁宗 懿璘质班,顺帝 妥懽帖睦尔 ⒊乞伏:4个 西秦:宣烈王 乞伏国仁,武元王 乞伏乾归,文昭王 乞伏炽盘,末主 乞伏慕末 ⒋秃发:3个 南凉:武王 秃发乌孤,康王 秃发利鹿孤,景王 秃发傉檀 ⒌拓跋:15个 代:拓跋猗卢,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 拓跋郁律,惠帝 拓跋贺傉,炀帝 拓跋纥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焘,南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濬,献文帝 拓跋弘 西魏:恭帝 拓跋廓 ⒍完颜:10个 金朝:太祖 完颜阿骨打,太宗 完颜晟,熙宗 完颜亶,海陵王 完颜亮 ,世宗 完颜雍,章宗 完颜璟,卫绍王 完颜永济,宣宗 完颜珣,哀宗 完颜守绪,末帝 完颜承麟 ⒎耶律:13个 辽朝:太祖 耶律阿保机,辽东丹王 耶律倍,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璟,景宗 耶律贤,圣宗 耶律隆绪,兴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辽: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鲁古 ⒏赫连:3个 夏:赫连勃勃(原名刘屈孑),赫连昌(原名刘昌),赫连定(原名刘定), 中国部分重要皇帝始皇帝嬴政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亦作“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称之赵政(赵正)、秦王政为妥,但后世多称之嬴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汉太祖刘邦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沛县)人,汉族。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其麾下,号称“沛公”;前207年刘邦所率义军率先攻入秦都咸阳,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定国号为“汉”);前202年刘邦在定陶城边的汜水北岸称帝,后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化而来的布衣皇帝。他以非凡的政治敏感和政治魄力,借农民反秦大起义的革命风暴登上历史舞台,继而又知人善任,拔出同列,削平群雄,最终战胜了“一世之雄”的项羽,建立了强大的西汉王朝,不失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汉世宗刘彻汉世宗孝武皇帝即刘彻(前156年—前87年),字通,汉朝第七位皇帝,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文学家。汉族。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的孙子、汉高帝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其母是皇后王娡。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正如历史正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封狼居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 汉光武帝刘秀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后汉王朝(也俗称东汉)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与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建世和陇、蜀等诸多割据政权,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晋武帝司马炎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晋朝第一位皇帝。政治家。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昭长子。曹魏末年,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控制朝政。魏咸熙二年(265)。司马炎继位为丞相、晋王、大将军,执掌全国诸军事。同年十二月,司马炎篡夺政权,消灭曹魏。称大晋皇帝 ,太康元年(280)灭东吴,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成为继秦皇、汉祖、光武帝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 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他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宋武帝刘裕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刘裕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413年,刘裕灭割据益州的谯纵。对内,南下击溃卢循,收复广州;攻克江陵,杀了割据者刘毅;力取成都,灭了割据者谯纵;直捣襄阳,赶跑了割据者司马休之。于义熙十三年(417年)灭亡后秦,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都建康,南朝开始。称帝前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被明代大思想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史料记载,刘裕(420—422在位)以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子孙自居。祖籍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曾祖刘混时随晋室南迁,客居京囗(今江苏镇江)。刘裕出身帝王之后,官宦世家,但因他的父亲刘翘早逝,家境贫苦,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简单而又贫穷的东晋下级官吏。不过,刘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带着如此雄心壮志,刘裕年轻时从军,成为东晋北府军的下级军官。 隆安三年(399年),孙恩、卢循在会稽起兵反抗晋朝,晋朝廷派前将军刘牢之东来镇压,刘牢之请刘裕为参府军事。刘裕为人机智有谋,勇敢善战,多次克敌致胜,屡立战功。因功升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彭城内史。刘裕从此起家。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初一,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篡晋的楚帝桓玄。405年,击败桓玄,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任刘为侍中、车骑将军、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兖州刺史、录尚书事。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刘裕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对内平息战乱,先后击败了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消灭了桓玄、刘毅等军事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从一名普通的军人成长为名垂青史的军事统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刘裕执政晋室后,于409年率军灭掉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县)的南燕政权,又回师击败卢循。义熙六年(412年),又西攻盘据四川的谯纵,收复巴蜀。公元405年---415年,刘裕消灭南方各大割据势力,统一南方,实现了东 晋南朝史无前有的大一统。义熙九年(415年),后秦姚兴病逝,姚泓继位,兄弟相残,关中大乱。元熙元年(417年)攻克长安,灭后秦,受封为宋王。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迫司马德文禅让,即皇帝位,国号宋,改元永初。东晋灭亡,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刘宋初期,因刘裕在晋朝末期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大致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 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刘裕在位三年,在位期间,政治清明 ,颇有作为, 于公元422年在建康去世。终年60岁。庙号高祖,谥为宋武帝,葬在初宁陵(今江苏省南京紫金山)。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大隋帝国开国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称为天朝的“圣人可汗”。 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精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史称“开皇之治”。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由于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被外国人看做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所仿照原形)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西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厥、契丹,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连后世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的国土面积。 隋明帝杨广隋明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 隋明帝604年登基后,动用200多万民力修建大运河,长城和洛阳城,并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百万军队攻打高句丽。隋明帝在大业年间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强大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引发贵族大规模的叛变。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生卒时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52岁) 庙号:太宗 谥号:文皇帝(唐高宗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加谥文武大圣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政权。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接受大臣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权力,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问题。比起其他朝代,宋朝社会比较安定和公平,文学、哲学、美术、科技、教育等也比较发达。但重文轻武的结果也导致宋朝军事力量不足,和外族战争多以败仗收场。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与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得年49岁。关于赵匡胤的死,《续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 北宋除赵匡胤外,其他皇帝为其弟赵匡义(宋太宗)的后代;而南宋除宋高宗外,其他皇帝为赵匡胤之后代。赵匡胤之子赵德芳的后代有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后代有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宋端宗、宋幼主。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朱元璋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宰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诸多辣腕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正是由于朱元璋在位期间的这些举措,使得大明朝276年时间内,无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宦官也没有形成唐末的气候,党争现象亦未形成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杰出的政治家。死后葬于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洪宪帝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中华帝国第一代皇帝,年号洪宪。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新军),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最终以失败收场。 火山的名称“中国皇帝”(英文:Emperor of China)是印度尼西亚班达海西部海域中的一座海底火山。这座火山拥有盾状的外形,从海底到其顶部有1,500米左右(约5,000英尺)。 概况 “中国皇帝”火山属于尼沃凯尔克(Nieuwerkerk)火山链的一部分,而该火山链按科学的命名法应该叫尼沃凯尔克–中国皇帝海岭(英文:Emperor of China–Nieuwerkerk ridge,简称NEC),其深度大约在海平面以下3,100–2,700米(10,170–8,858英尺)。 尼沃凯尔克–中国皇帝海岭位于南班达海的两个海盆之一的达马尔海盆。班达海被东巽他和班达两个火山弧所包围,它位于亚欧、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交界处,而这三大板块自中生代起就开始活跃地碰撞并靠拢。而上新世第四纪以来的1–2千米厚的沉淀使得海底变得相对的平坦了[3]。 “中国皇帝”和尼沃凯尔克都位于NEC海岭的末端,它们都是活火山。基于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中国皇帝”、尼沃凯尔克、在班达海中的另一个名叫鲁西帕拉(Lucipara)的海岭以及韦塔岛(Wetar)弧在7万年前左右是一个单独的火山弧。而火山活动与印度洋岩石圈所在的澳大利亚板块的下沉有关。在1979年的一次测量中,根据结构和年龄,“中国皇帝”和纽维尔柯克火山都被定义为休眠火山,因为根据定义的标准,它们的火山活动估计在7万年以前就已经停止了[4]。NEC海岭的岩浆活动在3万年前就结束了,据信是帝汶岛和班达弧的韦塔岛弧碰撞的结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