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分会 |
释义 | 1863年,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烈景象,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与古斯塔,莫瓦尼埃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救援伤兵国际委员会”,此即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起源。中国红十字会正式成为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员之一是在1904年,而其缘由是因日俄战争的爆发。 概述1863年,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烈景象,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与古斯塔,莫瓦尼埃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救援伤兵国际委员会”,此即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起源。 1864年,此时的红十字会运动已经扩散至欧洲12个国家,同年8月于日内瓦首度签署了《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救援伤兵国际委员会于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并向外扩张至伊斯兰国家。 国际红十字运动于1986年改名为“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而红十字会联合会则于1991年改名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历史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后,首先于19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台湾。1894年7月甲午海战后,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英国传教士司徒阁见营口有大批伤员,便同在营口的其它外国医生组建红十字会,租客栈做临时医院,收容中国伤兵。到战争结束,共收容千余人。后司徒阁离营,红十字会解体”。① 中国红十字会正式成为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员之一是在1904年,而其缘由是因日俄战争的爆发。 为了从沙俄手中争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突袭旅顺口,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10日日本对俄宣战。于是,在我国的辽宁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肮脏战争。日本联合舰队于5月15日至17日在盖平至营口之间的海岸炮击俄军,首次给营口人民带来了灾难。7月9日,日本第二军在奥保巩的指挥下攻战盖平,随后日俄两军在营口近郊大平山进行激战,俄军战败北逃。23日晨,第二军进攻大石桥,26日日军占领营口。10月,沙俄远东军司令克鲁巴特金命令骑兵团迂回辽西,进攻营口。营口地区战事频繁,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战争之处,“所在残破,粒米无收,被难人民,幸逃炮火之厄者,居仍无庐,食仍无粟,嗷嗷待哺,不可终日”。据当时统计,盖平县被难者有184屯,4252户,成人12138人,儿童8817名。“日俄两军在大平山会战。战火波及营口地区184个村屯,4252户,2万多人遭受战火灾害,死伤150余人”。② 为了救护中国难民,上海海关道台沈敦和及士绅任锡汾、施子英等人出于义愤,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有关联的组织。 为了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04年3月10日,清朝商约大臣吕海环、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在上海邀请中立的英、美、德代表,共同协商组建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 5月29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订立《暂行简明章程》,后清政府委派驻英公使张德彝赴瑞士签约,加入国际红十字会。8月12日,日内瓦红十字会会长穆业通知清政府,正式接纳中国红十字会为团体会员。清政府得知后,立即予以承认,并拨白银10万两作经费(各地绅商及衙门也募捐20万两白银)。这就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 于此同时,在营口(牛庄)成立了红十字分会,以营口爱尔兰教会医院即普济医院为分会总医院。“普济医院在海关监督公署南街八田地街前清同治九年为英教士白氏所创立诊施医药以慈善为宗旨一时贫民多感戴之共建男病室三十五间女病室三十间英教士自兼院长内外科医士助手十余人看护男妇七八人厥后屡加改建规模宏大院宇幽敞近年费大夫颇负盛名凡住院养病者除收饭费外药资无几远近知者咸称道之”。③同时,推举该院院长白兰德为牛庄分会主任,“西义顺(商号)总支配人李序园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派充营口会员”。④参加救护工作的还有医生达立司等,护士达斐孙、盖森马瑙潭等。英国传教士魏伯诗德为分会外籍董事。 战争期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置备了棉衣5000件,内有女衣2000件,童衣3000件,于四天内赶制完毕,寄往营口分会发放。同时又在营口本地购置布料,分发裁制。并组织“妇女针线会”缝制数百件棉衣。 营口红十字会总医院妥备各种药物器材,医院可容纳重伤病员50人,轻伤病员100人。初期收治的病员,皆属为俄方挖沟筑垒被地雷炸伤者,或其它原因负伤者。1904年7月26日日军进占营口后,即接收日方海陆军伤员。其后又在沈阳、辽阳、新民、开原等地成立了红十字分会医院,所需药物器械皆取自于普济医院。 1905年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鉴于日俄战争仍在进行,而由战乱导致“粒米无收,被难人民,不死于刀兵者,仍将填于沟壑”,又委派直隶候补知府史善诒携赈款出山海关,会同营口红十字会董事魏伯诗德办理协账。划分辽阳以南至营口,由知县刘基合同魏伯诗德办理。巡视所及,见盖平县“自遭兵燹,流亡失业,备极困苦”全县被难者,总计20955人。 1906年3月,由于战事的停止,营口红十字会也结束了救护活动。自1904年2月分会成立以来,共救治伤病2.6万余人,救护出险,资遣回籍者2万余人。作为中国第一个红十字分会——营口红十字会,于日俄战争中,在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事业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1912年1月,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1919年7月,加入红十字协会。 “中国红十字会营口分会地址在元神庙街民国十九年十一月成立附设中国红十字总会特派东北三省视察员办事处会长李振邦兼任特派视察员该会性质系与万国缔盟专行慈善以博爱恤兵抚危济困为宗旨是年十二月间施放贫民棉衣一千套留养灾童数十名慈善事业有足称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