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
释义 |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始建于1955年,是负责全国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成果资料管理的专业机构,其前身为地质部第三局、二机部三局、核工业部三局、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现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建立了我国完整的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体系,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航测遥感、物化探、探矿工程、分析测试、地学研究于一体,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任务,同时还承担了核事故应急监测、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国防地质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放射性勘查计量检定、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军工铀矿勘查设施退役治理等任务。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核工业地质局肩负着为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提供铀资源保障的崇高使命,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突出找铀、搞活经营、强化管理、争创一流”为工作总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正在努力推进实现地质找矿、经济发展和队伍整体能力建设的三大跨越,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成立5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原二机部、原核工业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核地质人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核地质精神,不怕艰难,勇于探索,奋力攀登,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找到了丰富的铀资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立初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找到了国家急需的铀矿床,冶炼出核武器研制急需的铀原料,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几十年的勘查,找到了大批铀矿床,探明了相当数量的铀矿资源储量,为我国核武器发展和核电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铀资源。完成了铀矿普查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航空放射性测量400多万平方公里、钻硐探工作量3200多万米。圈定出了20余条铀成矿带,探明了数百个铀矿床,使我国成为铀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核地质工作体系,涵盖了铀矿区域成矿预测和勘查、技术经济评价、成矿理论研究及仪器设备研发等领域,打造了一支世界上有影响的、掌握了先进技术的专业铀矿勘查队伍。 ——积极开展综合找矿和多种经营,先后找到并提交了金、银、煤、钾盐等多种矿产资源,其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开展二次创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多个领域大显身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大力加强找矿理论、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完成了3300余项国防预研、核能开发研究、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305项目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37项;国家科技发明奖8项;国家优秀产品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00多项;有23人分别获得李四光奖、黄汲清奖和中国地质学会金、银锤奖。 ——大力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有5个单位获得全国功勋地勘单位光荣称号,11个单位获得核工业功勋地勘单位光荣称号;有4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77人次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进一步突出找矿主业,依靠科技进步,抓战略部署,抓机制创新,抓能力建设,抓人才培养,北方地区铀矿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找到了数个万吨级以上的铀资源基地,南方铀矿找矿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老矿田新增了一批资源储量,全局在铀矿找矿、经济发展和队伍整体能力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