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释义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抗战胜利后,厦门大学于1946年成立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唐世凤教授为首任系主任和所长。同年山东大学也设立海洋研究所,1947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规划设置海洋学系。1988年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99年田纪伟接任海洋环境学院院长。2003年徐天真校长助理接任院长。2005年魏皓接任院长,2008年管长龙接任院长至今。

历史沿革

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任不久,1931年即提出"海洋学、气象学,亦皆为其他大学所未办,我们……皆可渐次设立"。

抗战胜利后,厦门大学于1946年成立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唐世凤教授为首任系主任和所长。同年山东大学也设立海洋研究所,1947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规划设置海洋学系。1949年赫崇本博士回国受聘山东大学教授,1950年调入物理系气象组,1951年任海洋物理研究所所长。时任青岛观象台台长的王彬华(王华文),也兼任物理系气象组教授。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唐世凤教授等3名教师和18名学生调入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海洋学系,赫崇本任主任,与景振华等筹建物理海洋学专业,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童第周、曾呈奎教授也参加了筹建工作。1953-1954年文圣常、王彬华、牛振义教授调入山东大学海洋学系,1954-1957年毛汉礼、束星北教授曾受聘来系进行教学和科研。

1958年经高教部同意,物理海洋学专业改名为海洋水文学专业,海洋气象教研组扩充为海洋气象专业。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留青岛的部分于1959年成立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学系更名为海洋水文气象系,下设海洋水文学与海洋气象学两个专业。赫崇本升任山东海洋学院教务长,仍兼系主任;王彬华为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文革期间,曾将两个专业合并为海洋水文气象专业,1973年重新分为两个专业。1978年文圣常接任系主任。1980年海洋水文学专业恢复物理海洋学名称,系名改称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学系。1983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物理海洋研究所,文圣常副院长兼任所长,王景明任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主任。同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河口海岸带研究所,赫崇本副院长兼任所长。1984年,应学科建设需要,由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大部分人员整合组建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赫崇本任名誉主任,奚盘根任主任;应工程建设需求,同年增设海岸工程专业,并建立了海洋工程动力学教研室和海洋工程动力实验室,侯国本任主任。

1985年学校决定将海岸工程专业、海洋工程动力学教研室和海洋工程动力实验室全部划归海洋工程系。海洋系为海洋工程系以及其后的工程学院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1991年物理海洋学专业改名为海洋学专业,海洋气象专业改名为天气动力学专业。1993年成立海洋环境学院,下设海洋学系、海洋气象学系、物理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物理海洋实验室。文圣常任名誉院长,冯士筰任院长,1994年冯士筰升任副校长,俞光耀接任院长,1995年孙孚接任院长。 1998年海洋学专业更名为海洋科学专业,天气动力学更名为大气科学专业。同年,学校决定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挂靠海洋环境学院,下设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工业水回用技术研究所(由化学化工学院划入)、资源与环境工程勘察设计检测中心、海洋生态动力学实验室等,李凤岐为院长。2001年学校决定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原研究院各单位不再挂靠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环境学院为又一个新学院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系所设置

海洋环境学院现辖有海洋学系、海洋气象学系、物理海洋研究所和物理海洋实验室。

专业设置

海洋学系现设有海洋科学、海洋管理、应用海洋学三个本科专业,并主持海洋学人才基地建设。该基地是1991年我国首批设置的15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于1999年经教育部验收挂牌,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海洋系拥有流体力学、海洋调查、卫星海洋学、海洋与大气数值模拟等教学实验室。海洋气象学系设有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二个本科专业。拥有气象实习台、海洋气象教学实验室、大气探测教学实验室等。

科研概况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一直致力于物理海洋、海洋气象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成绩斐然,人才辈出,研究力量雄厚,堪称该领域基础研究的“国家队”。以赫宗本教授、文圣常院士为杰出代表的第一代海洋科学工作者,开创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多年的基础研究成果为我国“七五”攻关实现海洋水文预报作出突出贡献。以冯士笮院士为代表的第二代海洋科技工作者,苦经磨砺,研究领域从传统的流、浪、潮,拓展到了浅海环流与物质输运、大洋环流、潮汐海平面、海洋内波、风暴潮、(大、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卫星遥感、极地海洋学研究等方面,并开始了海洋生态动力学、陆海相互作用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研究涉及面之广与学科方向之全面为我国同类科研单位之首。年富力强的第三代海洋科技工作者,以接轨国际潮流,实现源头创新为己任,扎扎实实的工作,力争在国际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研究舞台展示更多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华采。

发展定位

学院定位

坚持精英教育理念,强化物理海洋国内领先的地位,发挥我院海洋与大气学科共存互动的优势,力争把海洋环境学院建成培养海洋界和大气界一流人才、学科水平和创新能力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

办学思路

强化特色,巩固发展;开拓进取,辐射带动。

学院发展要以人为本,高屋建瓴,在国际化平台培育人才,巩固和发展六十年来的办学成果和学科地位。与时俱进,随着海洋、大气科学不断深化和国家对海洋事业发展需求的日益增加,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在全国海洋教育事业中起到辐射带动的作用。物理海洋学科作为海洋科学专业最显著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高,保持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加强大气与海洋科学的交叉,海洋气象专业成为国内气象界重要的力量。

育人理念

强厚基础,强化专业;重实践,拓宽口径。

学生培养注重数理基础,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特色;拓宽应用口径,增加技能培训,重视创新能力。因材施教,人才培养基地学生一半以上进入研究生学习,为我国物理海洋、海洋气象研究提供主要的精英后备力量。其他学生向应用转型,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掌握实用技能,为海洋监测、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海洋气象提供具有栋梁潜质的优秀人才。

学院精神

秉承传统,兼收并蓄;严谨治学,崇教敬业。

学院文化

宁静致远,觅认知海洋的普遍理论; 勇于创新,肩谋海济国的历史重任。

院训 浩海求索,立言济世

“浩海求索”反映海洋环境学院的专业特色和治学精神,它涵盖艰辛、深入、严谨的风格;“立言济世”要求“理足可传”,即将探索海洋科学的成果,变为人类宝贵的知识财富,服务于社会。这是海洋人千秋不朽的功业。 由文圣常院士总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