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古鞋博物馆
释义

中国古鞋博物馆由泗县制鞋总厂创办,经安徽省文物局批准,并报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备案,于1990年7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首家唯一一家以展示鞋文化为内容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包括中国50多个民族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古代鞋饰实物及复制品500余件,有关鞋的图片500幅。馆内设展室五个,收藏了大量古今鞋饰、珍贵古鞋照片等。

展馆简介

中国古鞋博物馆由泗县制鞋总厂创办,经安徽省文物局批准,并报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备案,于1990年7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首家唯一一家以展示鞋文化为内容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包括中国50多个民族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古代鞋饰实物及复制品500余件,有关鞋的图片500幅。馆内设展室五个,收藏了大量古今鞋饰、珍贵古鞋照片等。一、二室展出古鞋及仿古鞋,再现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清代各民族的鞋文化史,藏鞋中以三雨金莲和古战靴最具特色;三室展出的是现代各种典型鞋饰及世界各民族部分鞋饰和传统鞋饰,其藏品之精美,工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四、五展室各展出了几十个国家近代少数民族和国内多个民族的珍贵鞋饰照片。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北京老字号鞋店内联升为纪念毛主席和周总理而按当年伟人在世的鞋样复制的两双针工底圆口鞋,尤其是周总理穿的一双不分左右脚的直底鞋,充分体现了人民总理日理万机的繁忙和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不辞劳苦的高贵品质。在传统鞋饰中最吸引人的是上海老字号鞋店小花园店的牛皮底缎面绣花鞋,其工艺之精湛令人惊叹。同时馆内还有历代制鞋工具和有关鞋饰文化的珍贵展品,时间跨度达五千年之久。

创办单位

泗县制鞋业发达,有多家制鞋厂其中

泗县制鞋厂始建于1952年。主要产品有:硫化布底鞋、针工布底鞋、冷粘鞋、注塑鞋、工艺鞋、药物保健鞋六大类,现尤为消费者欢迎的sxy—II型药物保健鞋,对治疗脚气病极有成效。该产品荣获轻工部科技进步奖,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适用技术银奖。药物保健鞋已获得医药管理局医疗器械批号,年生产能力300万双以上。 四、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0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54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 该厂生产的药物布鞋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产品在全国建立300多个地市级商业销售网点,并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展馆内容

中国古鞋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包括中国50多个民族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古代鞋饰实物及复制品500余件,下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新石器时期是人类的彩陶时代,大量彩陶反映了先人生活。尖头陶靴上的纹样有两种解释:一是先人们曾文身为衣,有了鞋后,常把足踝上的纹样装饰到彩陶制品上;二是彩陶工艺将编织鞋的纤维编织纹路和捆绑系绳形状绘于鞋面上。

秦代继承胡服骑射的军备,高层穿的军鞋仍采用一种短统革靴———胡靴,并常作为骑士的军鞋。秦代鞋饰始趋翘首,并在短革幼处盖以皮革甲片与胫甲相接,以护髁和脚。

革鞋(原始时期)是一种原始态的成型鞋,又叫“摺脸鞋”,由“裹脚皮”进化而来。此鞋帮底不分,易做易穿,能适应不同气候和环境,并一直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山区百姓中流行。鞋材常用马皮、鹿皮和狍皮。

玉靴(战国)用玉石仿制的战国时期的战靴,上面雕有一些神龙猛兽,以表示将帅的威武气概。

陶制歧头履(秦汉)歧头履,古代亦称“分歧履”,在先秦典籍中,称鞋头分歧始于皇帝内宫,曾作为皇宫祭祈时所穿“舄”的形制,后流向民间,先为男性穿着,到汉代女子也普遍穿用。后传至唐代,消迹于宋代。

玉靴(战国)用玉石仿制的战国时期的战靴,上面雕有一些神龙猛兽,以表示将帅的威武气概。

谢公屐(南朝)该木雕鞋是根据永嘉太守谢灵运登山鞋仿制。据传,谢灵运穿的木屐底装有前后活动齿,便于上下山行走。该鞋帮口雕有长寿纹,鞋底刻有水波纹,木底部有两个长方形凹槽,活动木齿做成“T”型,凸起处有孔洞,和木鞋底的两个孔洞吻合,便于穿杆连接,并用梢子固定。这样,去前齿可便于上山,去后齿便于下山。

鎏金五朵履(魏晋)魏晋之际,中外各民族风俗文化大交流使各国形成了各种形制的鞋履,当时晋国的“五朵履”堪称一奇葩。此形制从鞋面上看似五道梁与道梁帽呼应,从前面看五个瓣,其图案是魏晋最流行的蔓藤纹。

玉石翘头鞋(隋)隋代流行的翘头鞋,或称勾头鞋。这是当时民族交流、社会开放、少数民族的鞋饰不断传入中原而流行的一类时尚鞋饰。

凤回首青铜鞋(五代)五代鞋饰保持了晚唐风貌,渐趋俏丽风格。鞋头以高耸、奇特为时尚。凤头饰不仅体现女性特色,回首凤又具镇邪、护身之俗,此种凤头鞋饰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清。

方头祥云木雕鞋(明)用楠木雕刻而成的木雕鞋,鞋头呈方形,有凸起的祥云纹,鞋帮两侧雕有树木、房舍、农田。为挂在腰间和烟杆上的饰品。

铜包玉女靴(辽)为铜包玉装饰,高33.3厘米。以镂空的唐草纹为衬底,上有展翅腾飞的凤鸟,靴头主题图案为浮雕梅花,其造型简洁,纹饰繁缛,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呈现辽式金银器的纹饰风格。

康熙帝靴(清)清代康熙帝珠靴,黑鞋面黄色帮筒,靴口呈黑色,用彩色条带做饰边,黑色靴面中绣有金色如意纹,给人以大气高贵的感觉。

康熙帝靴(清)清代康熙帝珠靴,黑鞋面黄色帮筒,靴口呈黑色,用彩色条带做饰边,黑色靴面中绣有金色如意纹,给人以大气高贵的感觉。

高底绣花小脚鞋(清)最大特色是鞋筒自下而上,分六层,用不同颜色构成,在高跟上也有花卉装饰。特别在银白色的靴帮面,用五彩丝线绣有凤凰、梧桐树及人物,造型生动,绣工细巧,整个靴型美观大方,造型优雅,是金莲绣鞋中的精品。

金莲睡鞋(清)为洞房花烛夜新娘所穿睡鞋,鞋内藏着春宫画,为父母对子女进行首次性教育所用。

金莲套靴(清)为了使小脚鞋干净、不易受损,妇女出门时穿着这种三寸金莲鞋套,回来再脱掉。这双套靴刺绣精美,可谓佳品。

寿字弓鞋(清代)为清代晚期绣花鞋,流行于安徽地区,以红缎为鞋帮,鞋头上绣有“寿”字,鞋底绣有花卉,两侧绣有金钱、牡丹、笔以及男女同鞋(偕)等图案,刺绣精细工巧,令人赏心悦目。

旗鞋(满族)又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满族特有的一种绣花鞋,因其底似花盆而得名,鞋底以木制成,外裹白布,底高为7厘米,最高的可达13厘米;鞋帮饰以花鸟虫草等刺绣,有的鞋底上也有绣花图案;脚尖处有针线编成的穗子及地。

展馆现状

2000年由于泗县制鞋总厂亏损严重,中国古鞋博物馆也随之“关门谢客”。由于泗县制鞋总厂改制,该馆整体对外转让。现在鞋厂改制,整个鞋厂的资产都将进行出让,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为厂里五百多名职工多谋些福利。离开博物馆的时候,记者注意到,当年辉煌一时的制鞋厂的许多厂房都已经出租出去,做起了其他生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8: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