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
释义 |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培养和训练军事、政治、专业干部的学校。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开学。 1927年11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为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创办了红军教导队,吕赤任队长,陈伯钧任党的书记。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培训干部的机构。1930年4月,闽西红军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蔡申熙、何长工先后任校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在这前后,还相继成立了红5、红8军随营学校,红1、红3军团随营学校,赣南和闽粤赣红军学校等。 合并组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1年11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上述学校合并组建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二方面军的学校1929年春,湘鄂西红4军在鄂西建阳创办学生队(亦称特务队),由董朗负责。红四方面军的学校1930年9月,鄂豫皖红1军在河南省正阳成立随营学校,李开达、张琴秋负责该校工作。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5年11月,红一方面军原干部团与陕北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周昆任校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2月,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扩建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郭化若任训练处长。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正式成立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正式成立,毛泽东任校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政治委员,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刘亚楼任训练部长。下设第1科(陈光任科长、罗荣桓任政治委员)、第2科(周士第任科长)、第3科(又称附属步兵学校,周昆任科长兼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3个方面军的红军学校分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2月,林彪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刘亚楼先后任教育长,傅钟任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第1校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成立过程1927年11月,红军教导队创办之后,随着形势发展和部队调动,红军教导队先后易名或扩建为红4军教导大队(陈毅、张之江先后主持建队工作,梁军任大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井冈山红军学校(彭德怀兼任校长)、红4军随营学校(石迟峰任校长、邓子恢任党代表)、闽西红军学校(谭希林任校长、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1930年4月,闽西红军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蔡申熙、何长工先后任校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在这前后,还相继成立了红5、红8军随营学校,红1、红3军团随营学校,赣南和闽粤赣红军学校等。1931年11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上述学校合并组建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萧劲光、刘伯承、叶剑英、何长工先后任校长,刘伯承、叶剑英先后兼任政治委员。 学校分编1933年10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编为中央红军大学(何长工、周昆、张宗逊、彭雪枫先后任校长)、彭(湃)杨(殷)步兵学校(陈赓任校长、刘希平任政治委员)、公略步兵学校(林野任校长,陈铁生、张际春先后任政治委员)和通信、特科、卫生、供给等4所专业学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及特科学校合并为中央红军干部团,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 红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1935年6月,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合并,组成红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倪志亮任校长(未到职),何畏任政治委员,李特任教育长,刘少奇任政治部主任。下设高级指挥、上级指挥、上级政治3个科和步兵团。该校后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红二方面军的学校1929年春,湘鄂西红4军在鄂西建阳创办学生队(亦称特务队),由董朗负责。以后,学生队先后改名为洪湖教导队和红4军教导大队,廖卓然任大队长,张一鸣任党代表。1930年2月,红6军在湖北省监利成立教导大队,周逸群兼任大队长。随着湘鄂西苏区的扩大和红军人数的增加,红4、红6军教导大队合并组成湘鄂西红军洪湖军事政治学校(亦称洪湖学校),孙德清、赵奇、唐赤英、刘鸣先先后任校长,胡光霞任政治委员。11月,该校易名为湘鄂西赤色军事干部学校,亦称焦山河军校。1931年秋,该校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2分校。 改建湘赣红军学校第4分校1932年春,由左右江辗转到湘赣苏区的红7军河西教导大队(阎伯衡任大队长,袁任远兼任政治委员)改建为湘赣红军学校第4分校,陈东日、冯达飞、杨茂等先后任校长,李朴、曾毅之、谭富英、周志高先后任政治委员。该校后分别编入红2、红6军团教导营(亦称随营学校)。1935年7月,湘鄂川黔红军学校成立(亦称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6分校),萧克兼任校长,张子意、王震先后兼任政治委员。10月,该校也分别编入红2、红6军团教导营。1936年9月,红2、红6军团教导营合编组成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刘伯承任校长,陈伯钧任副校长,陈外欧任教育长,李干辉任政治部主任。下设上级指挥科及第1、第2、第3营。该校后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红四方面军的学校红四方面军的学校1930年9月,鄂豫皖红1军在河南省正阳成立随营学校,李开达、张琴秋负责该校工作。1931年2月,随营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4分校,曾中生任校长,刘杞任政治委员。4月,第4分校改称彭杨学校,蔡申熙任校长,刘杞任政治委员。1932年夏,又改称红四方面军彭杨学校。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该校停办。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扩编时又恢复彭杨学校,倪志亮任校长,傅钟任政治委员。在此期间,还成立了红四方面军苏维埃学校。1934年11月,彭杨学校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倪志亮任校长,李特任副校长。下设高级、初级、政治、特科4个班和教导队。1935年6月,该校与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合并组成红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9月,张国焘公开分裂党和红军,不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率红四方面军南下。红一、红四方面军及红军大学分开后,红四方面军在卓木碉(今四川省马尔康县脚木足)又组建了新的红军大学,刘伯承兼任校长,何畏任政治委员。该校后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此外,陕甘苏区和其他苏区也都相继成立了不同类型的红军学校,培养和训练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5年11月,红一方面军原干部团与陕北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周昆任校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2月,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扩建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郭化若任训练处长。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正式成立,毛泽东任校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政治委员,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刘亚楼任训练部长。下设第1科(陈光任科长、罗荣桓任政治委员)、第2科(周士第任科长)、第3科(又称附属步兵学校,周昆任科长兼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 改编壮大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3个方面军的红军学校分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2月,林彪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刘亚楼先后任教育长,傅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校(林彪兼任校长,罗瑞卿兼任政治委员,傅钟兼任政治部主任)、第2校(刘伯承兼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周昆、郭化若先后任教育长,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第1校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2校迁至甘肃省庆阳,改称庆阳步兵学校。同年春夏之交,庆阳步兵学校改归红军前线总指挥部直接指挥。 相关人物毛泽东校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政治委员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54~1959)。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卒于北京。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毛泽东有三子二女。长子在朝鲜战争中牺牲。 林彪校长 林彪(1906~1971)中国军事家,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叛徒。原名林育蓉。湖北黄冈(今黄州)人。1925年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任排长。1927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后随军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的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过位于江西东南部和福建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校长。1971年9月8日,他下达武装政变手令,妄图杀害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粉碎了这次政变。阴谋败露后,他于1971年9月13日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仓皇乘飞机出逃,叛党叛国,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机毁人亡(见九一三事件)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其为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罗瑞卿教育长 罗瑞卿(1906~1978)中国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四川南充人。1978年8月3日卒于北京。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在武汉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8年10月在上海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闽西红军第59团参谋长。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支队党代表,纵队 、师政治委员。1932年3月任第四军政治委员。6月任第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曾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长征中曾任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1936年起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教育长。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 、副校长。1940年5月任八路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1961年11月兼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 。1965年1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5年底被林彪等人诬陷,受到错误批判,被解除领导职务,文化大革命又遭残酷迫害。1977年复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秘书长,协助邓小平等领导军队整顿工作,提倡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八届十中全会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大学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旧址,位于城内米粮山东南麓一所大院内,1936年6月1日,在此举行了红军大学开学典礼。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旧址,在县城南端桥沟口。依红石崖而凿教室、岗哨、办公窑,地势峭拔隐蔽,令人叹为观止,亦能防空。现存有原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等人的旧居和大杨树下的“露天讲堂”。红大第一期学员在这时学习,人数达1063人。毛泽东曾给学员讲课。 瓦窑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旧址 位于子长县城内北侧米粮山东南麓。现保留一排5孔砖砌窑洞,每孔窑洞进深8米,宽3米,高4米,坐东面西。院落南北长21米,东西宽10米。1936年6月1日,红大开学典礼在此举行。毛泽东兼任红大政委,林彪任校长,教育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红大成立初期,分为一科和二科。一科学员大都是红军师以上干部,有林彪、罗荣桓、罗瑞卿、刘亚楼、陈光、张爱萍、莫文骅、彭雪枫、陈士榘、杨成武、谭政、周建屏、彭加伦、王平、耿飚、刘惠农、许建国、苏振华、张纯清、张树才、张经武、张达志、宋裕和、赵尔陆、贺晋年、郭述申、黄永胜、谭冠三、张文彬、杨立三、邓富连、刘鹏、吴富善、罗保连、符竹庭、童小鹏、肖文玖、武亭、洪水等。1936年6月21日后,迁往保安(今志丹)。 教育方针红军大学的教育方针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和少而精。教学内容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问题、社会发展史、红军政治工作、步兵战斗条令、野战条令、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红军和外军作战经验等。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各红军学校和红军大学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领导干部以及各类专业人才,为提高工农红军素质,夺取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