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蒲镇
释义

江苏省百家名镇——白蒲镇,始建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是古蒲涛县的旧址。建镇初期四周湖泽里长满盛开白花的蒲草。“白蒲”这个富诗情画意的名字由此而来。位于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区内,总面积85平方公里,8.5万人口,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产业资源丰富,人语言底蕴深厚,是中国著名的体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建筑之乡和长寿之乡。全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8.2万人口,农业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人文底蕴深厚,投资环境优越,机场、港口、铁路和公路通达迅捷。

中文名称:白蒲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如皋市

电话区号:0513

邮政区码:226500

面积:85平方公里

人口:8.2万人

方言:江淮官话泰如片

车牌代码:苏F

荣誉

是全国著名的黄酒之乡、液压机和针织羊毛衫生产基地,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红旗镇。

地理交通

该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白蒲距上海仅122公里,具有通江达海、承南启北的区白蒲镇区域地图

位交通优势。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与宁通高速、苏嘉杭高速、沪宁高速相连,从白蒲出口可快捷到达各大中城市。新长铁路穿境而过,与陇海铁路、沪宁铁路、宁启铁路相连,货运、客运可从白蒲火车站到达全国各地。白蒲距南通机场仅20公里,从南通机场可直达北京、广州。白蒲距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南通港、如皋港仅30公里,连接长江沿岸各大港口,出江入海通达世界各地。通扬(南通—扬州)运河从镇中心穿过,2010年前将建成三级航道。这种江海河联运、水陆空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为“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拓展延伸提供了前沿阵地,为白蒲经济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创造了最佳通道。

气候条件

该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白蒲镇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分,无霜期较长,光、热、水高峰基本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全年平均气温为14.6℃,月平均以1月份最低,为1.8℃;7月份最高为27.2℃。年平均日照2041.5小时,8月份日照最多,为229.8小时;2月份最少,130.7小时。年平均降水数为121.3天,年平均降水量1055.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15.6天。镇境内在历史上未出现过MS>4.0级的地震记载。镇境内无环境污染源,无沙尘暴天气。

长寿镇由来

白蒲镇境内土壤质量高,适合各种作物种植。值得称奇的是白蒲土壤中含有硒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直接影响了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黄标主持了对白蒲土壤的采集和研究,发现白蒲土壤中含有效态硒、锌、硼、镍等微量元素,硒有抗衰老、防癌变的作用;锌能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并参与酶的代谢,提高免疫功能;硼影响人体钙、维生素D、氨基酸或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代谢。土壤中的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组合正好适合人体,通过食物链吸收,提高了白蒲镇居民的搞衰老能力。根据最新统计,白蒲8.2万人中百岁老人多达23位,总数位居全国乡镇之首,百岁老人的比例为2.8人/万人,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主要指标中百岁老人比例为0.75人/万人。此外,白蒲95岁以上的老人有116人,90岁以上的老人425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3221人。在世人为之赞叹称奇的“太平盛世万岁宴”上,103岁的白蒲人瑞刘镜寰挥毫颂党,欣然写下“共产党好”四个大字,如今这幅撒金条幅已作为珍贵礼物献给了党的“十六大”,给古镇白蒲又添一段佳话。

经济发展

白蒲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门类齐全,形成了以机械、食品、针织、纺织、服装、化工为主体的行业结构,液压件、铁链、羊毛衫、扎绣品、绗缝被、镍网等成为市场驰名产品。工业园区建设掀起了热潮,私营个体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白蒲建筑业优势明显,实力较强,7000多人的施工劲旅驰骋全国各地,施工质量上乘,屡获名优工程。风鼓长三角,潮涌白蒲镇。牵住工业“牛鼻子”,板块经济日趋活跃,规模工业产值占工业比重已达45%,其中液压机械、针织羊毛衫、服装缝纫等已形成主导产业。白蒲镇又规划了服装针织、机械制造、长寿食品工业小区,园区涌进一大批主业突出、自主创新力强、产品市场好的企业,南通华东液压铸业有限公司、南通茂鑫工艺品有限公司、南通宇鑫服饰公司、南通明仲有限公司等企业领跑全镇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发力奔跑,规模和效益大幅上扬,成为吸纳就业、科技创新和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在此基础上,白蒲镇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开展产业链招商,使产业集聚,产业链拉粗,实现产业化提档升级,三大板块经济呈现出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高、产品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发展后劲足的可喜局面。

2001年白蒲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以优质稻米、生猪、家禽为龙头的种养业稳中有升,形成主导产业。全年出产优质稻1.5万吨,饲养生猪6万头,上市生猪4万头,出产苗猪12万头,家禽饲养量350万羽。白蒲镇共有桃园、葡萄园、水产养殖场、畜禽养殖场等数十家规模养殖、种植大户。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盘活集体资产400多万元,激发了企业活力,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完成工业现价产值5.18亿元,工业增加值7480万元,销售收入4.41亿元,外贸出口供货额5375万元。

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已有数家企业进园"安营扎寨"。建筑经济保持优势,全年出征7000多人,施工队伍遍及北京、上海、武汉、海拉尔、吉林等地,勇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跻入了如皋市施工企业实绩前三名。群众文化、体育工作形成特色,多次被省体育局推荐到中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白蒲镇从以下3个方面狠抓工作落实。解放思想,调高定位抓落实。白蒲镇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调高定位,不满足序时进度的完成,立足争、拚、抢,争取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争取年终考核名次在去年的基础上前移,争先进位,做到又快又好地发展。强化措施,招商引资抓落实。白蒲镇强化招商引资措施,大力开展推介活动,取得很大进展。中欧服饰与香港合资总投资1000万美元、注册资本500万美元的项目,可望近期注册;美国客商投资置业和酒店项目,注册1000万美元,已订协议;与上海鼎建投资公司达成协议,总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项目,即将开工,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明确目标,分解责任抓落实。

城镇建设

缩小差距,协调发展,整体联动,城乡协作,成为白蒲人的现实选择。按照“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详细修订了面积17平方公里能容纳5万人镇区和现代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机械工业园和长寿食品园的“一区四园”规划。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投入3700万元,率先在如皋市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开工在建23800平方米,已在拆迁的20000多平方米(文昌路),碧霞苑2期工程的30000多平方米正在挂牌出让,相继完成新蒲大桥建设工程和蒲东路、方池路等路段施工任务,共建成道路19条,总长85.5公里。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城镇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全力打造了白蒲的新形象。

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发展是关键,改善民生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白蒲镇把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财政支持、对上争取、村企共建、帮建单位资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实施道路硬化、河塘整治、桥涵改造、公厕改造、村庄绿化五大工程,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公路修到家门口,站棚设在家门口,班车通到家门口。”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邮政、通讯设施的蓬勃发展,有线电视的普及,使得世界各地的信息在这里交汇,又把这里的信息向四面八方辐射。系统配套设施的建成,绿化、美化、亮化建设高标准推进,全镇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田野、村舍,已被鳞次栉比的厂房、宽阔平坦的马路、漂亮气派的住宅、草木葱郁的绿地所取代。一个风景优美、分区合理、配套完善、信息灵通、企业兴旺、科技发达的具有产业特色的新白蒲走在世人面前。

社会事业

白蒲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国家级示范四星级高中白蒲中学和白蒲镇中学、如皋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成为白蒲的育才摇篮,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白蒲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深入持久,打出了品牌,全国、省市群众体育先进镇、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江苏省京剧之乡等荣誉称号彪炳史册。

历史人文

白蒲人文荟萃,历史上素有“贵白蒲”之称。明清两代,白蒲学子赴京赶考,金榜屡有题名;东乡的清左都御史沈岐,曾当过嘉庆皇帝的老师;白蒲籍名人郑大毅曾任山东济南府同治;清朝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罢官后曾寓居白蒲,与郑姓叙下了族谱;岳飞、袁牧、文天祥等历史名人也曾在白蒲留下了足迹。

白蒲的名胜古迹较多,但多毁于战乱年代,仅存法宝寺。法宝寺位于白蒲镇西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法宝寺原位于南街,建于唐太和四年。在宋代修建中,掘得一白龟,献于朝廷,赵祯皇帝赐名为“法宝寺”。寺内象形建筑在国内实属罕见。解放初,该寺改建为白蒲中学,大雄宝殿保存完好。1998年经如皋市政府批准易地迁建,保持了原有风貌,成为沪、通、皋旅游环线景点之一。

地方特产

白蒲茶干本名白蒲“三香斋”茶干,至今已有350多年的生产历史,是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白蒲“三香斋”茶干始创于清朝顺治年间,该产品之所以能历经三百多年的沧桑和坎坷,经久不衰,而且驰名大江南北,甚至在乾隆皇帝南巡时得到他的赞誉和褒扬,这在近代史上也是实为难得的奇闻。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种美味可口的食品竞出自一个小小的家庭小作坊;采用的原料是优质大豆,东海卤水,和各种佐料及名贵香料,其秘诀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祖传工艺,操作精细,用料考究,一丝不苟。”创业数百年来,“三香斋”后人就是这样老老实实、任劳任怨、继承祖业,使“三香斋”茶干流传至今,其间佳话甚多,有的还带有传奇性的迷人色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