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电子政府模式与选择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 名:中国电子政府模式与选择——基于U型政府门户网站的探索 编 者:汪玉凯、李金兆等 出 版 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5月 字 数: 30万 版 次: 1 页 数: 全1册 印刷时间: 2010年5月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I S B N : 9787801408716/D·464 包 装: 平装 定 价: 58元 主编简介汪玉凯,陕西横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东北大学工商学院博士生导师,招收行政管理、电子政务、转轨经济学三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另外还兼任:中组部等多家中央部委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北京、上海、厦门等多家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或顾问,美国思科公司、微软公司电子政务专家俱乐部专家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6年进入国家行政学院以来,长期为学院的各类班次讲授多门课程及专题,包括省部长专题研究班、司局长任职班、进修班,香港、澳门高级官员培训班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等世界多个国家来中国培训的班次。同时,还多次为地方党政机关的省委中心学习组、市委中心学习组进行专题讲授。 主要作品 近年来致力于公共管理、中国政府改革以及电子政务方面的研究。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主要有《界定政府边界》、《公共权力与公共治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非政府公共组织》、《电子政务在中国》、《电子政务基础》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获奖。曾在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焦点访谈》、《百家讲坛》、《法治在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重要媒体制作有关节目,或进行专题讲演。在国家行政学院为多个省部长班做专题讲演 多次赴欧美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主持过多项国内外研究课题或咨询课题。参与由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组织实施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方案的制定。主持制定国内多家城市电子政务总体规划项目,主持完成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环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主要业绩被收入《中国新一代思想家自白》等多部辞书。 内容简介该书从现有行政体制和电子政务建设出发,面向新的政府改革趋势和信息社会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总体目标,将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电子政府发展的现实路径,提出建立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U型电子政府。该书以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为公众提供规范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为目标,系统回顾了中国电子政务十年发展历程,从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理念、政府门户网站的价值和定位出发,对社会公众、政府服务、电子监察(公众评价)三个支点的服务模式架构,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系统分析了基于政府门户网站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府的发展趋势,并从信息采集、调度、发布、监察等不同环节,对政府业务向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的发展脉路进行了描绘。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府业务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府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为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和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合作课题研究成果。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阎星担任课题组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国家有关部委、成都的多位博士、电子政务专家共同组成课题组完成。 本书目录第一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十年回顾与发展展望 7 第一节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7 一、政务信息化前期 7 二、 大规模建设期 9 三、 深化应用期 10 第二节 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领域 13 一、 “金”字工程13 二、四大数据库 14 三、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 15 四、其他重点领域 16 第三节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存在问题 17 一、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需进一步明确、进一步规范。 18 二、管理体制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到电子政务效益的发挥。 19 三、电子政务主要效益体现还是在政府内部的办公效率,而不是对外公共服务。 21 四、电子政务的法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2 第四节 中国电子政务的未来趋势与发展展望 23 一、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23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26 第二章 国外电子政府的发展之路 30 第一节 国外电子政府建设的总体特征 30 一、领导人的政治意愿发挥着重要作用 30 二、建立了强有力的决策协调机制 30 三、政务网络化明显 31 四、电子政府架构合理 32 五、突出以公众为中心 34 六、门户网站发展迅速 35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概况 36 一、世界领先的瑞典 36 二、“以公众为中心”的英国38 三、法制环境良好的美国 41 四、重视用户需求的加拿大 43 五、提供“不间断服务”的新加坡46 六、以“非对称全国因特网”为基础的日本47 七、“提供一体化服务”的澳大利亚48 第三节 国际电子政府建设的发展趋势 50 一、电子政府提高政府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 50 二、电子政府的理论发展趋势 52 三、电子政府的技术发展趋势 56 第三章 政府重塑:从电子政务到电子政府 62 第一节 电子政府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 63 一、行政体制改革要求建立电子政府 63 二、网络时代推动传统政府升级转型 64 三、技术应用推动电子政府政务创新 65 第二节 电子政府重塑传统政府 66 一、公民中心、需求导向 66 二、信息网络方法论 67 三、数字一体化 68 第四章 基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服务型电子政府 70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目标是电子政府 70 第二节 基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电子政府 71 第三节 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U型电子政府模型 72 第五章 电子政府“U”型模型 75 第一节 U型模型概述 75 一、电子政府U型模型总体构架 75 二、电子政府U型框架总体说明 77 三、电子政府U型模型框架的规划 80 第二节 U模型中的业务流和数据流 81 一、业务流程信息的格式化表达 81 二、业务数据信息的格式化表达 86 第三节 采集平台子模型 88 一、采集平台子模型说明 89 二、信息采集平台的前端 90 三、信息采集流程的管理 92 四、信息采集的策略设计 97 第四节 调度平台子模型 97 一、调度平台子模型说明 97 二、法定职权编目 103 三、人工调度 107 四、智能调度 108 第五节 发布平台子模型 110 一、发布平台的前端 111 二、发布平台的信息定制 112 三、发布平台的发布流程 112 四、发布平台的策略设计 113 第六节 电子监察系统 115 第七节 基础支撑平台 117 一、数据交换和目录体系 118 二、基础数据库 119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 119 第六章 电子政府“U”型体系的信息采集平台 121 第一节 信息采集平台的功能定位 121 第二节 信息采集数据的业务分析 122 一、信息采集活动的主客体 122 二、信息采集数据的业务分析 122 第三节 信息采集平台的架构设计 124 一、信息采集平台的架构思路 124 二、信息采集平台的设计原则 125 第四节 信息采集平台的前端设计 126 第五节 信息采集的流程及策略设计 126 一、采集规划 127 二、数据采集 131 三、数据比对 132 四、分类汇总 133 第七章 电子政府“U”型体系的调度决策平台 134 第一节 概述 134 第二节 对各种“请求”的分析134 一、请求种类 134 二、“请求”的生命周期135 第三节 统一调度平台 136 一、统一调度平台构成 136 二、调度机制 138 三、人工调度平台 140 第四节 调度策略与智能调度 141 一、调度策略的分析设计 141 二、智能调度体系的技术实现 143 第五节 调度平台功能设计 144 一、办事请求调度系统 144 二、查询请求调度系统 152 三、公开申请调度系统 155 四、咨询请求调度系统 158 五、投诉请求调度系统 160 六、非政府诉求调度系统 162 第六节 智能调度的基础 162 一、统一的调度决策平台 162 二、数据交换与共享 163 三、数据交换目录 164 四、数据交换规范 167 五、数据安全管理 174 第七节 业务处理(公务员办公)平台 175 一、调度人角色及功能设计 175 二、仲裁人角色及功能设计 176 三、处理人角色及功能设计 178 四、业务处理(公务员办公)平台设计 179 第八章 电子政府“U”型体系的信息发布平台 181 第一节 信息业务分析 181 一、信息的分类 181 二、信息的功能: 183 三、信息发布对象及原则 183 第二节 信息发布平台功能设计 188 一、政府网站信息发布业务功能设计 188 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实现的模型设计 190 三、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实现路径 191 四、政府网站信息发布技术 194 第三节 信息资源发布领域和技术的新探索 197 第九章 电子政府“U”型体系的电子监察平台 198 第一节 电子监察的含义、产生和发展 198 第二节 电子监察平台总体架构 199 一、电子监察平台在电子政府“U”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199 二、电子监察平台结构 200 三、电子监察平台组成 201 第三节 电子监察平台功能 202 一、监察机制的信息化 202 二、面向政府办事机构的监察功能 203 三、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功能 206 第十章 电子政府“U”型体系的公众评价体系 208 第一节 公众评价简介 208 一 公众评价的必要性 208 二 公众评价的功能特性 209 第二节 公众评价体系的架构 210 一、公众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210 二、公众评价体系的设计理念 210 第十一章 电子政府“U”型体系前端设计 212 第一节 电子政府“U”型体系信息架构架构 212 一、信息架构的内涵 212 二、信息架构在电子政府中的应用目标 212 三、电子政府U型体系信息架构方法与特点 214 第二节 电子政府“U”型体系用户体验设计 215 一、用户体验的内涵 215 二、用户体验设计思路 217 第三节 电子政府U型体系功能架构 219 一、集成服务功能 219 二、前台功能架构 219 三、客户关系管理 221 第四节 电子政府U型体系前端设计 223 一、功能设计 223 二、界面设计 227 第十二章 电子政府“U”型体系的运维保障 231 第一节 运维体系建设 231 一、转变运维模式 231 二、规范运维流程 232 三、提供支撑保障 232 第二节 运维模式选择 232 一、自运维模式。 232 二、完全外包运维模式。 232 三、混合运维模式。 232 第三节 运维体系架构 235 一、组织结构 235 二、制度规范 235 三、技术支撑 235 第四节 运维组织结构 236 一、运维领导工作组 236 二、运维执行工作组 236 第五节 系统开发标准 237 一、系统规划 237 二、需求分析 238 三、系统设计 239 四、系统实施 240 第六节 数据共享规范 241 一、元语言规范 241 二、元数据规范 242 三、信息关联规范 242 四、数据显示规范 242 五、解析和转换规范 243 第七节 隐私保护政策 243 一、隐私保护的原则 244 二、隐私保护的策略 244 第八节 身份认证体系 246 一、身份认证 246 二、统一认证 247 第九节 业务内容规范 248 一、确定业务范围 249 二、收集分析业务素材 249 三、建立业务模型 249 四、对模型进行评审 250 五、形成建模文档 250 第十节 日常运维规范 251 一、服务台 253 二、故障管理 254 三、问题管理 254 四、配置管理 255 五、变更管理 255 六、知识管理 256 七、财务管理 256 八、服务管理 257 第十一节 安全保障机制 257 一、安全技术 257 二、安全管理 259 第十二节 运维效果分析 262 一、提高管理水平 263 二、降低运行风险 263 三、提升服务质量 263 参考文献: 26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