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
释义

概述

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为地矿部武汉计算站。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计算机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现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四个系,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一个;拥有湖北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一个,地学信息工程博士点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两个。现已形成的稳定研究方向有:智能计算及应用、地学信息工程、数据库及数据挖掘、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多媒体应用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并逐步形成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他新方向。

计算机学院现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在70余人的教师队伍中,博导3人,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讲师40人(其中博士20人、在读博士16人);获得科研究成果2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教师中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 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最高奖——金锤奖”1人。目前,已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证书7项。

学院坚持“以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先导,以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主体” 的办学方向,依托学校地学优势,办出具有地学与空间科学为特色的计算机学科。以“智能计算及其应用技术”及“地学信息工程”学科方向为突破口,带动演化硬件、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并行分布处理及三维可视化、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支撑技术、图形图像处理与多媒体等相关研究方向共同发展。近年来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国防“十一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攻关项目等);先后完成了4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过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可视化地学信息系统软件平台 (GeoView)和涵盖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灾害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和矿山开发等领域的一系列应用系统。发表了高级别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20篇学术论文被SCI检索,120篇学术论文被EI检索,241篇学术会议论文被ISTP检索。建立了空间智能计算与演化技术实验室、演化硬件实验中心实验基地2个,新增计算机应用技术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一个,成功举办了四届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及第七届可演化系统国际会议。

计算机学院始终坚持“开放、竞争、联合”的办学的理念。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New Brunswick 大学、日本会津大学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聘请多名外籍计算机专家为我院特聘、讲座教授;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方针,现建有国防科工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华东计算机研究所、中船总公司709研究所等多个产、学、研基地。现有在校硕士生20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近二十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4000余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中既有中科院、清华、复旦等著名院校的高级研究人才,也有CompaQ、华为、腾讯、联想集团等大型公司的研发人员,更有在工商、税务、交通、邮电、银行、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所获成果

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部分):

1.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演化计算与复杂系统建模》(二等)(2000年)

2.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演化计算及其并行处理》(1996年)

3.第六次(1993)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异步并行算法和区域分裂法的若干问题》

4.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异步并行算法》(1992年)

5.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行算法与区域裂解法》(1987年)

6.1996年度光华科技基金奖二等奖

7.地矿部科技进步四等奖:固体矿产激发极化法异常推断解释专家系统(1994)

8.湖北省软件成果二等奖:《WUpp-80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软件》

9.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复杂对象的概念聚类方法及其在古生物分类中的应用》

(1997)

10.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互动式综艺节目多媒体播控系统》(2001)

11.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MAPCAD-3.0交互式计算机彩色绘图辅助设计系统及应用》

(1991)

科研方向

一、 智能计算及其应用

该方向主要从事并行与演化计算、电子设计自动化与演化硬件、通信优化与空间智能计算、演化天线、智能计算在地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好的研究基础:①获奖:“异步并行算法与区域分裂法中的若干问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异步并行算法”和“演化计算及其并行处理”分别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②科研论文:撰写科研论文超过200篇,包括《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MIT)》、《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外权威刊物。③课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63项目、国防项目、民用航天项目等近20项。④学术交流:主办国际会议2次,主办国内会议2次,与国内外专家频繁互访。

二、 科学计算与三维可视化

本方向主要从事大型数值计算、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建模与仿真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图形并行处理技术与高速渲染算法的研究;物理造型的建模技术的研究;图像处理算法、压缩算法、加密算法和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利用目前已有的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钻井等资料进行数据融合处理, 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地质体的三维成像与分析,其结果对资料的综合解释、地质体空间定位、贮量定量分析有重要意义。研究工作包括:“三维地质体编辑分析系统”、“吐拉苏金矿带大型金矿床定位预测”、“三维数据场可视化及并行算法研究”和“运动路径规划可视化平台研制”。

三、数据挖掘及智能信息处理

该方向开展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理论和应用研究。侧重于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演化算法的数据挖掘理论和应用研究。理论方面:研究从数据中学习贝叶斯网络的方法、研究演化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方面:利用智能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对数据特征进行分析,进行有用信息和弱信号的提取,更深层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特别是三维空间GIS对矿区进行空间信息管理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辅助决策支持(DSS)。主持和参加完成的项目有:“演化滤波及其应用”(民用航天项目)、“宜昌矿山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分形影射空间数据挖掘及其矿产预测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数据挖掘分析系统设计”、“基因表达式编程及知识发现”(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空间信息管理与分析(国防科工委预研课题)”、“中国铀矿床光谱数据管理与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国防科工委项目)、“演化数据挖掘及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湖北省人文基地项目)、“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江防洪电子预警系统研究(主要功能为:使用高密度电法对长江提防进行测量,对采集的数据分析、处理及时发现提防下的隐患,并跟踪其动态的变化趋势,为长江防洪的分析预报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空间控制点的地学数据仓库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的研究”以及“基于贝叶斯的数据挖掘模型及其学习算法”等。

四、网络工程与计算机应用

此方向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运作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在这些方面积累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工作经验。完成的项目包括:“武汉邮科院电网信息化改造”、“河南油田火警监视系统”、“黄石市财政局网络系统设计报告”、“地质大学校园网第一期工程”、“交互式电视节目播控系统设计”(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TOP-CG”字幕编播系统(该系统受到国内多家电视台以及香港易达公司、美国、加拿大DPS公司的青睐)等多个课题。

五、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此方向主要是解决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与保密问题以及混沌编码技术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问题等。在研及完成项目有:“对抗空间信息链”(国家863子项目)、“NPLAS混沌行为的控制及用于保密通信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与分岔现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信息加密传输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国土资源部专项资助项目)等。

专业设置

计算机应用系

成立于2006年9月,重组于2009年9月,由原计算机应用系和信息系统研究所组成,主要负责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点建设,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和《VC++程序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数据库原理》课程建设。

现有师资力量2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5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7人。

目前的应用系以吴冲龙教授、戴光明、朱莉教授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已经形成,全系教师正以饱满的激情和崭新的意志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中。

计算机科学系

由计算机软件教研室和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室组成。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我系现有教师28人:教授2人(含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7人,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13人,其他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现有“计算机软件及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硕士点。

我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20多门课程,如:离散数学、组合数学、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人工智能原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面向对象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与通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等。正式出版教材3部,校内教材2部,实习教材2部。

我系目前的研究领域有:智能计算(包括分布式计算、遗传算法、演化算法等)、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演化硬件、以及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开发、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等。近年来承担2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新技术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原地矿部科技攻关项目等。在计算机类权威和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检索文章12篇,EI检索文章20余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