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释义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央部属高校,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独立办学,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文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外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简称:“地大”、“地大北京”,CUGB 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创办时间: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类别: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中央部属高校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工科 现任校长:邓军 知名校友:温家宝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市海淀区 硕士点:118个 博士点:37个 院士:9人 学校前身:北京地质学院 在校生:1.2万人(全日制) 院士名录(中科院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 科研基地(国家级实习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特色研究中心(研究院)) 基本信息中文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外文名: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简称: 中国地大、中地大、地大、地大北京、地质大学 校训: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创办时间: 1952年 类别: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科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现任校长: 邓军 知名校友: 温家宝、赵鹏大、欧阳自远、寿嘉华、张文岳、孙金龙、张宏仁、王安顺、王勇峰、李久林、蔡佳明 所属地区: 北京市 主要院系: 地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珠宝学院、土科学院 硕士点: 118个 博士点: 37个 院士: 12人 主要奖项: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曾用名: 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其他知名校友: 孙大中、叶大年、李廷栋、殷鸿福、莫宣学、金振民、马永生、杨文采 学校前身: 北京地质学院 目标定位: 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简介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211工程”建设大学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1975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中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50多年来,学校历经了创建、发展、搬迁、重建和振兴的曲折办学历程。历届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地大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地质专门人才,为新中 国工业的起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各类院士11人。在4万余名毕业生中,有2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学校现有16个院(系、部),47个本科专业,1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和教育8个学科门类;在职教职工1300人,全日制在校生1.3万人。另有独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在校生1万余人。 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校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而不懈奋斗! 现任党委书记王鸿冰,校长邓军。 校名今年1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将迎来60年校庆。日前,应中国地质大学师生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母校题写校名。 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校名,表达了对母校的赤子情怀和深情祝福,寄托了对发展地质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材的殷切期望。温家宝总理一直关心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要把母校建设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给母校的题词“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已经成为校训。值此校庆前夕,温家宝总理题写校名,全校师生倍受鼓舞,激励学校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创新拔尖人才,为实现长远办学目标,不断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校徽外圆圈内上方是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 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开放型、现代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办学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 ? 校训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 ——温家宝(题字) 科技计划863计划 科技支撑计划 973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教育部、财政部 科学研究学校坚持“联合、交叉、前沿、急需”的学科建设方针,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类学科为主要特色,坚持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之路,发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努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学校现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1.地质学;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8个: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地球化学;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4.构造地质学;5.矿产普查与勘探;6.地质工程7.第四纪地质学;8.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1.地球物理学;2.环境科学与工程;3.安全科学与工程;4.管理科学与工程;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计算机应用技术;7.思想政治教育;8.材料学;9.岩土工程;10.海洋地质;11.土地资源管理;12.油气田开发工程;13.水文学与水资源;14.近海资源环境。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实验室;国家级专业实验室2个:矿物岩石材料开发与应用实验,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实验室,地下探测技术与仪器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4个:岩石圈构造与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开放实验室,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开放实验室,地球物质科学研究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开放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实验室,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还建有16个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室,24个专业课实验室。初步建成了由科技部资助的国家化石与岩矿标本库。 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九五”以来,“211工程”建设成绩斐然,累计完成科研项目1300余项,出版专著70部,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4项,获专利64项;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4年发表科技论文2664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58篇。取得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国际合作项目“青藏高原深部剖面探测的大地电磁研究”被称作开启现代地球动力学和研究当代重大地学基础问题的“金钥匙”,“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的系列创新成果成为国际标准“金钉子”,这两项成果同时入选“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澄江化石库中发现棘皮动物始祖”成果入选“200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主办并公开发行有《地学前缘》 、 《现代地质》 、 《中国地质教育》 、 《资源·产业》等刊物。根据2006年11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5),在1652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地学前缘》总被引频次达1741次,在地球科学类36种期刊中列第3位,在全部1652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列第75位,比上年的1501次,上升了240次;影响因子为1.347,在地球科学类36种期刊中列第5位,在全部1652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列第37位,比上年的1.098,上升了0.249。为此,《地学前缘》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现代地质》总被引频次达680次,在地质科学类31种期刊中列第12位,在全部1652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列第位371;影响因子为1.006,在地质科学类31种期刊中列第14位,在全部1652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列第91位。 师资力量高质量的人才源自于雄厚的师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成长建设中汇集了一大批学贯中西、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学者,拥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如王鸿祯教授、杨遵仪教授、杨起教授、赵鹏大教授、殷鸿福教授、於崇文教授、翟裕生教授、张本仁教授、莫宣学教授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有4位获得何梁何利科学奖)、3位外籍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雄厚的师资的队伍和优秀人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教职工1242人,其中专任教师70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名,博士生导师15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俄罗斯外籍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2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7名。近年来,我校专任教师中3人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4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2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3人,银锤奖9人),1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人获“侯德封奖”,有中组部直接掌握的高级自然科学专家10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6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有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6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32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此外,学校先后聘请6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40多名教师获曾宪梓高级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建校50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余名,其中研究生近4000余名。本校有20位毕业生以其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和巨大贡献而获得科技界最高荣誉 ,22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涌现出了200余名省部级劳动模范,其中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11人。许多的优秀毕业生成为科技骨干、教育专家或管理专家,有的还担任着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地大人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书写着他们的业绩,他们的足迹遍及五大洲、祖国的天涯海角、边疆大漠,留在了南北极、珠穆朗玛峰,艰苦与欢乐伴随着他们,奉献与光荣激励着他们。 注:(资料来源:党办校办、评估办、人事处,统计时间:2005年9月) 院士名录中科院院士杨 起 赵鹏大 殷鸿福 於崇文 翟裕生 张本仁 金振民 莫宣学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赵鹏大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吴淦国 邓军 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赵鹏大 专业设置院系与本科专业设置 院、系 名 称 专 业 名 称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含基地班) 工程技术学院 勘查技术与工程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珠宝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能源学院 石油工程 人文经管学院 工商管理 外语系 英语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测绘工程 海洋学院 海洋科学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科研成果1 微体古生物学教程 三等奖 1997 国家科技进步奖 郝诒纯茅绍智 2 X荧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三等奖 1997 国家科技进步奖 章晔候胜利 3 察尔汉盐湖首采区晶间卤水 4 核黄素基因工程菌工业化生 5 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莎铬 6 济阳坳陷第三系沉积、构造 7 中国西南特提斯造山带构造 8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限层 9 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 二等奖 2003 国家科学技术进 10 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 二等奖 2003 国家科学技术进 11 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开发利 12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 13 分散元素矿床和低温矿床成 14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及 15 西南“三江”铜、金、多金 16 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 科研基地国家级实习基地北戴河实习基地 周口店猿人遗址实习基地——温家宝题词为“摇篮” 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实验室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矿物岩石材料国家专业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实验室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非传统矿产资源开放研究实验室 岩石圈构造与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开放实验室 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开放实验室 地球物质科学研究开放实验室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开放实验室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地学实验教学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地质资源勘查实验教学中心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珠宝与矿物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特色研究中心(研究院)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国家岩矿化石标本库信息网 国土资源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 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 海洋地学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地学研究中心 地学实验中心 地质调查研究院 沉积盆地研究所 机械实验教学中心 表面工程研究所 辐射与环境实验室 北京地大宝石检验中心 地学哲学研究中心 期刊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 数字图书 地学前缘、GEOSCIENCE FRONTIERS、中国地质教育、现代地质、资源与产业 地址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