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地球物理
释义

中国地球物理(2009)》是2009年10月10日~10月14日在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年会上的大会邀请报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的报告和交流的论文集(短文)。

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国地球物理

作 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ISBN: 9787312025914

开本: 16开

定价: 286.00 元

内容简介

地球物理的进展及前沿;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固体勘查地球物理;工程、环境、城市与矿山地球物理;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计算地球物理;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地震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地球介质各向异性;海洋地球物理;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地球电磁法研究与应用;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地磁与高空物理;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地球重力学研究与应用;21世纪地热研究与应用;深部流体与油气藏、金属矿床的形成及预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信息。可供地球物理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相关工程专业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图书目录

大会邀请报告

展望数值地震预报

汶川一映秀8级大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与壳、幔特异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

SinoProbe——中国深部探测实验

New Discoveries in Geophysical Mineral Physics ofthe Deep Earth

Finite·FreqUeIlCy AppTOaCh to the Interpretation ailol InVersiOn of Seismlc WaVeforms

浅源大地震超剪切破裂机理研究

空间天气连锁变化过程研究和建模

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新进展

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的主动和被动源监测

2009年度傅承义奖候选人报告电离层气候学特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日冕物质抛射的两个重要空间天气效应: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和地磁暴

区域重磁资料解释在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重要作用

复杂地表高陡构造成像技术及研发进展

专题一 地球物理的进展及前沿

国际极地年中国南极内陆地震探测工作

城市灾害救助的超宽带电磁探测方法研究进展

波前构建法研究现状

金星内部的对流与表面更新

起伏地表基准面校正方法研究进展

曲波变换和压缩采样在地震勘探中的成就和前景

汶川地震后地壳O值显著增加

分波数二维曲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技术

文安地震深度的精确测定及其同华北地壳低速层的关系

地球磁场扭转振动的机制与效应

紫坪坝水库对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研究

汶川地震破裂带北端一个浅震序列的研究

地壳结构对汶川余震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的影响

专题二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自仿射分形双孔岩石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

粘弹性介质中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检波器与灰岩地表耦合效应的理论研究

宽频地震勘探仪器系统

复杂山地、山前带地震采集检波器的安置和组合

单点单分量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

嗒里木盆地寒武系深层地震采集技术

高精度可变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松南探区的实践

高勘探程度区的二次采集干扰特征分析

静校正的评价策略

南方碳酸盐岩出露区静校正技术研究

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结合部深反射地震剖面静校正问题及处理对策

多项式拟合在转换波静校正中的应用

复杂地表三维静校正量的长短波长剥离以及合并技术应用

基于地表一致性的粒子群与最大能量法剩余静校正

Curvelet阈值迭代法在地震数据插值中的方法研究

压制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的自适应减方法分析

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的SRME与MPI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线性几何独立分量分析的多次波压制方法

基于AVO正演模型相干拟合多次波压制技术

一种向域鬼波参数估计的方法

CFP方法衰减层问多次波研究

多次波衰减技术在渤海湾区的研究与应用

衰减多次波的反褶积方法及其收敛性

反射系数估计的快速范数优化算法

地震分辨力与信噪比关系剖析

极化分析在三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数学形态学在压制面波中的应用

基于聚焦变换的地震数据去噪和插值的方法研究

复杂近地表条件下深度滤波噪音压制

基于维纳滤波的50Hz干扰去噪方法研究及应用

基于f-x和f-k域串行滤波器的低频噪声压制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采集脚印压制

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处理技术

地震资料振幅保真处理技术

地表一致性相对振幅保持方法研究

一种基于波场向下延拓的反Q滤波方法

一种基于角度约束的地表一致性常相位校正方法

针对复杂地表的几种网格剖分方法及走时算法

波动方程地震数据映射方法及其应用

基于波动理论的保幅CFP-AVP分析

保幅角度域成像点道集的抽取与成像

基于照明分析的保幅偏移技术

真振幅高斯波束共角度偏移

基于任意广角波动方程的频一空域深度偏移研究

VSP叠前波动方程逆时偏移

子波延迟对互相关成像方法的成像位置精度的影响

共偏移距域共反射面元叠加

基于最优孔径的共反射面元叠加

SIRT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在近地表建模中的应用

初至波菲涅尔体走时层析成像分辨率研究

反射波层析速度反演

相干速度反演方法研究

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Marmousi模型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平滑试验

变速构造成图中对速度场校正的分析

TTI介质小角度AVO反演

基于薄储层AVO响应的波阻抗反演理论研究

谱反演技术及其应用

一种能提高叠前偏移剖面分辨率的预条件正则化反演方法

地震道相关性分段约束速度反演方法研究

整体反演方法研究及软件实现

低频信号在膏盐覆盖区成像中的应用

地震模型正演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圈闭识别与描述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复杂山前带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

惠民凹陷北部火成岩储层识别及定量描述方法

茨榆坨构造带断层识别、解释与变速成图技术

I/O系统II仪器采集站废弃上盖的再利用

提高、VSP采集质量的有效方法

VSP资料多分量波场分离

三维射线追踪法在3D.VSP速度建模中的应用

利用VSP微测井资料约束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品质

软地层声测井横波首至是倏逝波的理论证明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FMl成像测井加速度校正研究

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的软件预处理

测井相划分煤系在海上x凹陷的应用

利用不同测井模型评价烃源岩的研究应用

基于双谱信号重构的物探数据插值方法

多界面一体化反演方法的应用研究

含油气球冠模型平面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场特征

吉林省松辽盆地东缘南部煤田地震资料解释精度分析

辽河滩海中部地区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辽河滩海东部地区断裂特征研究

层状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

煤层气勘探的遥感选区评价技术概要

专题三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

面向叠前流体识别的道集特殊处理方法

不规则地震数据的抗假频重建研究

基于盲源分离的面波压制方法

模型法静校正在西部地区的应用

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VSP资料正演模拟与处理

iCluster系统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巧与应用

频域特征图像法压制随机噪声研究

利用Sinc函数实现地震数据的高精度插值

几种广义S变换的时频域滤波去噪研究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随机稀疏脉冲反褶积方法研究

起伏地表对组合叠加效果的影响

基于惠更斯原理的不等权叠加

地震属性转换中褶积算子的应用研究

约束层析近地表速度模型及在镇巴地区静校正处理中的应用

部分频段地震子波提取

VSP波前传播时间与地面地震偏移剖面时间的关系研究

地震信号谱分解算法比较及其应用

基于Curvelet变换的面波压制方法

开发地震工业噪声特征分析与压制对策

有限长度子波绕射叠加菲涅耳带

基于叠前地震资料的p值估算研究

零偏VSP反演p值CFS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偏移及反演成像的非单调加速迭代方法

基于Curvelet变换的地层结构提取技术

洞物理模拟资料分析

基于柯西分布的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应用统计岩石物理技术降低地震解释风险

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应用岩石建模技术研究地震属性与储层性质之间的关系

地震子波零相位化及属性分析

HTI介质中各向异性参数对流体指示因子的影响

地震预测缝洞体量化方法初步探讨

笔架岭地区断裂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三湖地区天然气藏地震识别技术

利用累计能量差法检测碳酸盐岩储层溶洞体

扩展流体识别因子及应用

一种自适应的储层厚度定量估算技术

由微分等效介质理论推得的干岩石模量比的解析公式

复杂储层地震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

基于流形的地震属性特征提取方法及应用

曲线低洼部的提取在岩性复杂火山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匹配追踪技术的薄层反射系数反演方法研究

应用地震叠前方位AVO技术研究碳酸盐岩裂缝储层

渤南地区河流相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实践

基于标准差分熵的断层面拾取方法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河道识别研究

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在茨榆坨油田的应用

基于小波变换多尺度叠前弹性波反演方法研究

克里金估计方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河道砂体边界识别及定量预测方法研究

薄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技术在辽河滩海西斜坡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在LD10浊积扇研究中的应用

AVO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煤系地层中的应用

……

专题四 固体勘查地球物理

专题五 工程、环境、城市与矿山地球物理

专题六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专题七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

专题八 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

专题九 计算地球物理

专题十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专题十一 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

专题十二 地震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专题十三 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

专题十四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专题十五 海洋地球地理

专题十六 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

专题十七 地球电磁法研究与应用

专题十八 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

专题十九 地磁与高空物理

专题二十 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

专题二十一 地球重力学研究与应用

专题二十二 21世纪地热研究与应用

专题二十三 深部流体与油气藏、金属矿床的形成及预测

作者文章索引

附录

……

精彩书摘

1.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结合部静校正问题

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结合部位,近地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静校正问题突出。利用长排列接收的初至波走时进行近地表速度层析成像试验,结果揭示了该区的近地表速度结构特征。

(1)天山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两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结合的部位,传统的静校正方法无法有效地解决结合部横向变化的速度结构以及地形起伏大引起的长、中、短波长的静校正问题。

(2)盆山结合部位静校正问题中的“静校不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低降速层厚度的起伏变化以及横向速度变化引起地表非一致性的“静校不静”,以及大偏移距,浅、中、深不同的叠加次数及CMP平滑引起的差异导致的地表一致性的“静校不静”。

(3)剥去速度的选取影响叠加剖面同相轴连续性,计算中剥去的速度越大,剖面中、长波长的同相轴连续性越好,但是剖面在静校正量变化剧烈的地方存在剩余静校问题。

2.盆山结合部地震数据静校正处理对策

针对盆山结合部位高程落差大、近地表速度横向剧烈变化等特征,确定了一套适用于该区特点的静校正技术流程,采取逐步分解的方法进行静校正量的计算与应用:即方法上,高程与层析结合,先计算以地表高程为浮动面的层析静校正量,应用处理过程的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最后对动校正后的道集应用高程法计算的静校正量校正到最终基准面,测试适当的偏移距叠加,避免大偏移距的“静校不静”。

在求解层析静校正量时,对盆地、山地及结合部分段根据各自的高速层进行层析静校正量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多线闭合的方法,把分段计算的静校正量与全线层析计算的静校正量全部投影到测线上,进行全线的闭合处理,得到闭合处理后全线的炮检点静校正量。实际效果表明,该区中、长波长静校正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地震剖面成像质量明显提高。

本文从盆山结合带地球物理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对比出发,找出其变化规律,提出层析反演速度结构与高程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处理技术流程。最终消除由于近地表结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波长静校正的影响,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使剖面的成像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西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结合地区,地表起伏高差大,山地基岩老地层出露,盆地覆盖地层较新,其结合部位近地表构造复杂,沿盆地进入山区的地震测线难以追踪稳定的折射层,因此在盆山结合部位复杂的近地表结构条件下的地震资料高程静校正效果要好于折射静校正。

(2)高程静校正量与地表高程和替换速有关,不能体现近地表横向速度变化引起的走时误差,尤其在盆山结合部位,低降速层起伏变化,严重影响了深层有效波组的叠加成像。

(3)利用初至波走时信息,经过层析反演计算的近地表速度结构,反映出了盆地区巨厚的低降速层,山地内出露的高速层,以及其盆山结合部低降速层厚度起伏变化的特征。并且,低速带横向速度变化,是导致本区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原因,也是导致折射效果不好的原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