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
释义

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1978-2008)》(韩晗著,2009年由台北秀威资讯出版公司出版)。2009年9月25日的台湾 《中央日报》,就此书作出总评价:“其出版不但填补了大陆学界“新时期文学”系统性研究成果的空白,更是台岛第一部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系统专著。”2011年,该书被台湾出版人协会前主席、佛光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信元遴选为“大陆现当代文学史”两本必读书目之一(另一部是钱理群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该书的简体中文修订版《新文学档案:1978-2008》由大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光明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学网、《中国教育部》、《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儿女》、《渤海早报》与《中山日报》等媒体的盛赞,并跃入2011年春节期间“当当网”文艺理论类畅销书第七名。

基本参数

作者:韩晗

出版社:秀威资讯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2212769

装订:平装

作者简介

韩晗,男,湖北黄石人。1985年出生。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目前已在大陆、台湾两地独立出版专(译)著《文化的撒旦和上帝》、《话语的秩序》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1978-2008)》等八部,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新闻传播)卷》、《人民文学》、《中国民族》等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著、译著四百余篇,学术方向为当代语境下的文学、哲学、宗教与知识分子问题研究。

目录

代序 书写文学史的「三重立场

前言

导论 从人的结构人到人的解构──兼谈「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传统诸问题

第一节论现代文学中文学传统的问题

第二节对当代文学之文学传统的重新认识

第三节现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文学传统赓续

第四节新时期文学史研究与人的解构

第一章1978 ~ 1984 年:解冻与去蔽

第一节新时期文学肇始时的文学场分析

第二节审美意义、社会意义与伦理意义的重建

第三节人道主义论争与文学真理

第四节张贤亮和戴厚英

第二章1985 ~ 1989 年:批评、重构和争鸣

第一节后现代理论下的批评策略与创作立场

第二节「新诗」与先锋小说:叙事方式的重构

第三节高行健与中国实验戏剧

第四节「寻根」语境下文学精神的探索

第三章1990 ~ 1997 年:消费时代的文学态度

第一节「重写文学史」与「人」的理论重现

第二节王朔、贾平凹、王安忆及莫言

第三节余华的「断裂」与苏童的「重生」

第四节1997 年:一个文学以及政治的符号

第四章1998 ~ 2003 年:新世纪的焦虑与不安

第一节三个鲁迅

第二节文化散文:历史与文化的文本叙事

第三节网路文学

第四节阿来与全球化意识下的民族文学

第五章2004 ~ 2008 年:大众媒介下文学的「现代性」危机

第一节阎连科、刘庆邦、陈应松与「底层叙事」

第二节「青春文学」的出现与沉寂

第三节文学的市场化与批评的功利化

第四节从读图时代到畅销时代

结论

跋 当代文学史的新路子

附录 谁的新时期文学?当代文学史何为?──兼谈「当代性」诸问题

名家推荐

我实在读腻了那些豆腐帐式和盘点仓储式的文学史,今天读完这本书甚感一阵新风扑面而来。同时又被韩晗令人眩晕的才华所征服。我虽已八轶,今天才知道“原来文学史还可以这么写”。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泰斗 玛拉沁夫

全著论从史出,结构严谨,体现了韩晗敏锐的批评视角与扎实的学术功底。尤其在书中深入比较研究了两岸网路文学的发展,从内容到体例上都非常完善。其出版不但填补了大陆学界“新时期文学”系统性研究成果的空白,更是台岛第一部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系统专著。

——台湾 《中央日报》,2009年9月25日

因此,当我见到才二十四岁的韩晗写出的这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新论(1978-2008)》,反而觉得理应如此。不会读怎么谈得上理解,再“深刻”的文学理解和艺术感悟,也只是隔山打牛,不着边际,哪怕有所评论,也会有所顾忌,怕被说偏见,怕被指为落伍,而刻意曲折回避。我不是说韩晗对当今的网络文学,青春文学,市场文学等,会因为过于亲近而放弃批判立场,恰恰相反,他始终保持了一部文学史所必须的审视距离,他的批判精神坚持不懈,贯穿始终。

——著名文艺理论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英国伦敦大学终身教授、 “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特聘教授 赵毅衡

新时期文学已经有30年了,今年各地也纷纷举行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对文革后的文学状况确实也需要做学术性清理。所以韩晗的这个选题是很有意思的。

——著名当代文学史专家、“当代文学研究之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洪子诚

在这本书中,文学本体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被扩大化了——作家、作品、思潮、现象、文学批评甚至文学生产模式,都成了可以分析的对象。强调文学本体的多元化,恰恰是当下文学评论与文学理论最需要的一种研究范式。

——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尧

这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工作。

——著名文艺理论家、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樊星

我差不多花了三个小时读完了韩晗的书稿,总的感觉就是惊喜。没有想到韩晗有如此的功力,写出了如此优秀的文字。虽然我不治文学史,但也充分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当代中国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于建嵘

这本书的意义不只是为当代中国的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更是为如何进行文学批评塑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例证。

——汉学家、美国新泽西大学教授 夏高奇

韩晗这本著作,初看就觉得气势不凡,很有见地。

——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

韩晗这本书写得相当出色,很有才气,不是教材式的按部就班,有着自己的思路、体例,对作品的评点要言不烦,总有见解。

——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这本书所显示的是,当代文学的传统迫切需要“解构”而不是“重构”,“五四”精神中人的意识,作为当代人,我们很难窥探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传统,如何抛开意识形态的修辞与政治的限定,直接通过文学本身获得对文学精神、文学传统的梳理。从这点来看,这本书不但赓续了“重写文学史”的精神传统,而且还延续了“重写文学史”的叙述规制,使得该著与重写文学史的人文精神完成了意识形态的对接。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马建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35:11